关于杨守敬常用启首印“三叶遘武七秩离兵”考释 刘阳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记载:“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 大意是: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 “须鬓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 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潜郎”寓意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杨守敬在晚年书法作品中有一枚常用的启首印为“三叶遘武七秩离兵”,为民国书法篆刻家、吴昌硕弟子徐星周所治。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一书中有著录(见268页),但释文有误,将“遘”字释作“讲”字(如图)。在一些拍卖公司的图录中,也有同样错误。“七秩离兵”是说七十岁(约数)遭遇战乱。“离”古同”罹”,遭受(不幸或苦难)之意。 杨守敬在晚年为何要用这枚启首印?我想,他既是感叹自己科举失利,入仕不达,又在年逾古稀之时遭战乱之苦,惜韶光易逝,老之将至,一生致力的巨著《水经注疏》未能刊印,能不油然而生惆怅之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