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增味五痹汤】 痹虚急用小续命,参芎芍附麻桂芩,己风草姜枣杏仁。痹实增味五痹汤,麻桂红花葛芷羌,脊断芪草附二防。 【注】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宜用加减小续命汤,风胜行痹倍防风,寒胜痛痹倍附子,湿胜着痹倍防己,皮痹加黄芪或桂枝,脉痹加姜黄或加红花,肌痹加葛根或加白芷,筋痹加羚羊角或加续断,骨痹加虎骨或加狗脊。有汗减麻黄,便溏减防己,寒胜减黄芩加干姜,热胜减附子加石膏,加减治之。痹实,谓气血实之人病诸痹也。宜用增味五痹汤,即麻黄,桂枝,红花,白芷,葛根,附子,虎骨,羚羊角,黄芪,甘草,防风,防己,羌活也。行痹以羌活,防风为主,痛痹以麻黄,附子为主,着痹以防己,羌活为主,皮痹以黄芪,桂枝皮为主,脉痹以红花,桂枝为主,肌痹以葛根,白芷为主,筋痹以羚羊角为主,骨痹以虎骨为主,增味于五痹治之可也。 【小续命汤】 组成:人参、川芎、白芍、制附子、麻黄、桂枝、黄芩、防己、防风、甘草、生姜、大枣、杏仁。 服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增味五痹汤】 组成:麻黄、桂枝、红花、白芷、葛根、附子、虎骨、羚羊角、黄芪、甘草、防风、防己、羌活。 方剂主治:气血实之人所患痹实证。 【木通汤】【附子五苓散】【苍术五苓散】 三痹木通流水方,湿己风羌汗附黄,胞肠五苓附子苍。 【注】三痹;谓行痹,痛痹,着痹也。宜用木通一味,不见水者二两,以长流水二碗,煎一碗,热服取微汗,不愈再服,以愈为度。若其痛上下,左右流走相移者,加羌活,防风以袪风邪。其痛苦甚者,有汗加附子,无汗加麻黄,以去寒邪。其痛重着难移者,加防己以胜湿邪。其所应加之药,不可过三钱,弱者俱减半服。胞痹宜用五苓散加附子,肠痹宜五苓散加苍术,以利寒饮也。 【五苓散】伤寒门《伤寒论》太阳病篇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太阳病五苓散,猪茯泻术桂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去皮) 【三痹汤】【独活寄生汤】 三痹十全无白术,牛断细杜秦防独, 独活加桑除芪断,乘虚入脏久痹除。 【注】三痹,谓三痹汤,即十全大补汤无白术,加牛膝、秦艽、续断、杜仲、细辛、独活、防风也。独活、谓独活寄生汤,根据三痹汤方加桑寄生,除去黄芪、续断也。此皆治五痹不巳,乘虚入脏,反留连日久,谓理痹病之方也。 【十全大补汤】(大补剂) 四君合物八珍汤,芪桂十全大补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各一钱,肉桂、甘草(炙)各五分碾末,姜,枣水煎服。 【黄芪益气汤】 皮麻痒疼均不知,黄芪益气皮痹之, 补中益气加红柏,夏芩秋味冬桂枝。 【注】气实麻木,用小续命汤加麻黄治之。气虚麻木,用黄芪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加红花、黄柏也。秋加五味子,夏加黄芩,冬加桂枝皮。 【补中益气汤】(补中升阳剂) 补中益气参芪当,陈柴术升枣草姜。 总结:补中升阳 组成:人参(党参)、黄芪、当归、陈皮、柴胡、白术、升麻、大枣、甘草、生姜。 【蠲痹汤】【羚犀升阳散火汤】 蠲瘟冷痹寒厥方,附桂芪草归羌防, 肌热似火为热痹,羚犀升阳散火汤。 【注】蠲痹汤,即附子,官桂,黄芪,炙草,当归,羌活,防风,治痹病而身寒无热,四肢厥冷,名曰冷痹也。加味升阳散火汤,即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犀角,治痹病而肌热如火,名曰热痹也。 【升阳散火汤】(泻火之剂) 升阳麻芍参炙草,柴葛羌防独生草。 组成:升麻、白芍、人参、炙甘草、柴胡、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生甘草。 痹证诸方加减要诀 风行倍防风,寒痛附子攻,湿着增防己, 皮痹桂枝芪,脉痹姜黄红,肌痹葛芷通, 筋痹重续断,骨痹狗脊猛,有汗减麻黄, 便溏己不用,热减附加石,寒附干姜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