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个“温阳方”,应对风寒湿邪,化解关节痛、腰背痛、游走痛

 光头爸爸zv4kt9 2021-12-10

本文辨证及方药依据:《宣明论方》卷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匮要略》。

随着大雪节气过去,气温持续降低,多地迎来寒冬。

年轻人和小孩子都喜欢下雪,喜欢冬天,堆堆雪人,赏赏雪景,确实很美。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就成了“受罪”的日子。

一到冬季,风、寒、湿三气杂至,年轻时要风度不要温度,结果年纪大了,身体受到风、寒、湿入侵,气血瘀滞。

具体表现为:

身体重而痛,四肢拘挛,严重地出现游走疼痛,或手足麻木。

说白了,就是浑身沉重,腰腿关节都使不上劲,或表现在腰腿疼,或表现在手足关节。

这种疼或者是固定某个位置,或者是游走性的,并且伴有怕冷、发热的症状。

观舌象:舌苔白

中医将此类病症,统称为“风寒湿痹”。

行医数十年来,我汇总多方前辈经验,结合相关医书典籍,总结用方如下。

一、行痹症(关节疼痛、无法正常屈伸、游走性疼痛、怕冷、发热)

防风汤

方组: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杏仁、桂枝各10,黄芩、秦艽、葛根各3,麻黄5。

临床运用加味:

1.如见游走周身,加威灵仙、防己、络石藤、桑枝

2. 发于上肢,加羌活、姜黄

3. 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

4. 恶寒发热、身有汗出者,去麻黄,加芍药

痹证加减:

1. 以上肢关节疼痛为主的: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2. 以下肢疼痛为主的: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3. 以腰背关节疼痛为主的: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川断等温补肾气;

4. 多年痹症疼痛,浑身疲倦没力气、面色惨淡、舌淡脉弱:加党参、黄芪、白术、鸡血藤等补血气。

二、行痹多发于受风寒、阴天下雨时,游走于皮肤骨骼,动不动就疼,体质虚弱。

大秦艽汤

方组:秦艽9,甘草、川芎、白芍、川独活、石膏各6,细辛1.5,川羌活、防风、黄芩、吴白芷、白术、生地、熟地、白茯苓各3。

临床运用加味:

1.如遇天阴,加生姜以祛风、温阳、散寒;

2.胃部胀闷不适,加枳实以行气消痞。

3.如果没有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

4.体症不明显的,可酌减细辛、白芷、防风之类的中药。

三、行痹表现在皮肤骨骼,游走疼痛,面色惨白,说明兼有血虚。

养血祛风汤

方组:当归、白芍、熟地、秦艽、防风、独活、羌活、松节各9,桂枝6,陈皮3。

临床运用加味:

1.如果疼痛遍布全身,位置不固定,加威灵仙、防己、络石藤、桑枝

2. 疼痛发于上肢,加羌活、姜黄

3. 疼痛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

4. 怕冷发热、身上大量出汗,去麻黄,加芍药

痹证加减:

1. 以上肢关节疼痛为主的: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2. 以下肢疼痛为主的: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3. 以腰背关节疼痛为主的: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川断等温补肾气;

4.多年痹症疼痛,浑身疲倦没力气、面色惨淡、舌淡脉弱:加党参、黄芪、白术、鸡血藤等补血气。

四、身体十分瘦弱,腰腿、关节疼痛,经常发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组:桂枝、白术、知母、防风各12,白芍9,甘草、麻黄、附子各6,生姜15。

临床运用加味:

1.疼痛格外剧烈、难以屈伸,捂热或加热后有所减轻,倍加麻黄附子温经散寒,宣痹止痛;

2.身体关节重着肿胀,遇阴雨加剧者,倍加白术燥湿;

3.湿邪盛者,浑身没劲、大便不成形的,加薏苡仁苍术以化湿邪;

4.湿热重者,尿黄、大便不成形、口干口臭的,重用白芍、知母,加石膏、黄柏等以清热利湿;

5.正虚,体质虚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的,加黄芪益气扶正;

6.舌苔暗红有红点,有瘀者,加桃仁、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举一个典型案例

十一年前,我曾接诊一位47岁男子,胸闷、腰背和双腿经常出现游走式疼痛。每到阴天下雨,疼痛便会加剧,浑身怕冷,不爱出汗。

施方大秦艽汤,加生姜温阳散寒,去黄岑、石膏、生地。用8剂之后,关节疼痛感有所减轻,走路能够挺直腰板。后继续用原方加减巩固,10剂之后,游走痛消失,腰腿和四肢活动自如。

注意:不同体质症状,需根据中医辨证病因病机,才能确定方药,切勿乱用。#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