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遇见美好心向阳 2019-03-11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属中医的“痹证”、“风湿痹证”等范畴。

一、诊断

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常可累及心脏。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试验大于500单位。

二、治疗

1.行痹(风邪偏胜)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用方1、防风汤加减:防风、羌活、独活各9克,葛根、茯苓、鸡血藤各15克,秦皮、当归、川牛膝各12克,麻黄、肉桂、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3、风湿骨痛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2.痛痹(寒邪偏胜)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用方1、乌头汤加减:生黄芪30克,制川乌(先煎半小时以上)、炙麻黄各6克,羌活、独活各9克,赤芍、白芍、川牛膝、老鹳草各12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寒湿痹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10克),开水冲服。

用方3、独活寄生合剂:每日3次,每次1~2支(每支10毫升)。

3.着痹(湿邪偏胜)

主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用方1、薏苡仁汤加减:惹苡仁30克,海桐皮、茯苓皮各15克,制苍术、羌活、独活、川芎、桂枝、防风各9克,制川乌(先煎半小时)、麻黄、甘草各6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海桐皮15克,姜黄9克。每日1剂,水煎服。

4.热痹(热邪偏胜)

主证: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用方1、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先煎)、忍冬藤各30克,知母、秦艽、防己、丹皮各12克,生地、薏苡仁、海风藤、赤芍各15克,炒桑枝24克,桂枝、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湿热痹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10克),开水冲服。

5.虚痹(气血两虚)

主证: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黄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用方1、五桑四藤防己汤:黄芪、桑枝、桑寄生、鸡血藤、忍冬藤、桑椹子各15克当归、桑白皮、钩藤、防己各12克,桑叶、络石藤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独活寄生合剂:每日3次,每次饮服10~20毫升。

用方3、风湿液:每日3次,每次1支(每支10毫升)。

6.久痹(痰瘀阻络)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顽固不愈,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见瘀斑。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涩。

治法:祛瘀化痰,搜风通络。

用方1、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鸡血藤、秦艽、鬼箭羽各15克,五灵脂、广地龙各12克,桃仁、红花、川芎、制香附、炮山甲各9克,乌梢蛇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大活络丸:每日1~2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追风透骨丸: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三、防护

1.重视预防,平时注意营养,起居有常,适当锻炼,但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保暖与避寒,避免潮湿、受寒。

3.关节疼痛剧烈,并有发热、脉数等表现者,应卧床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