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主持人肖晓琳患直肠癌去世,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nathan_sha 2017-07-17

又一位美丽杰出的名人被大肠癌带走了。

7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从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多名员工处获悉,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近日在美国治病期间不幸离世。

噩耗传来,关心肖晓琳的人都感觉突然,今年她才55岁,令人扼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公布的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也很高。是时候把预防大肠癌作为定期体检的目的之一了。

发病率

越来越高

2015年底,与结肠癌斗争了三年的昔日女篮国手陈鹭芸去世,年仅38岁。

不是肠癌跟名人过不去,而是近年来我国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无论谁,在肠癌发病面前都没有特权。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在国际权威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19.1万人死于大肠癌。

这相当于,在现在中国,每3分钟就有两例新发大肠癌,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大肠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来源于2009~2011年间,72个地方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处的数据,代表了全国6.5%的人群。

肿瘤发现的

早晚是关键

其实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和新药的研发,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目前算恶性肿瘤中较好的一种了。但为什么大量的肠癌患者还是难逃厄运呢?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肠癌发现时,肿瘤已经偏晚期了。

有数据表明,I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IV期患者总体上只有10%~20%的生存率。所以,无论治疗水平提高到何种地步,都不能忽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大肠癌的

预警信号

早期肠癌一般没有症状,多在中晚期才出现明显症状。但中晚期的大肠癌仍有治愈的机会,因此知道大肠癌的预警症状,还是能帮助我们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

1. 便血(粘液血便、暗红色血便、血液与粪便混合)。

2. 不明原因的腹痛(尤其是夜间疼痛)。

3. 不明原因的大便习性改变(便秘、腹泻)。

4. 不明原因的贫血(大肠癌或大肠息肉表面有坏死导致出血,但出血量往往不大,病程较长,表现为贫血)。

5. 不明原因的体重降低、乏力 (肿瘤消耗引起)。

大肠癌的

防治策略

面对如此高发的恶性肿瘤,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首先,评估高危因素。

1.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亲或母亲)有大肠癌患者,或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包括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父母的兄弟姐妹)。

2. 肥胖、糖尿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生率,较一般人更高。另外,肥胖患者中脂肪含量高、纤维素少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3. 长期吃加工肉制品:世界卫生组织已发文通告,加工肉制品为I类致癌物。长期吃加工肉类食品的人士,请点击查看:红肉与大肠癌之间的恩恩怨怨。

4. 大肠息肉:九成以上的大肠癌从大肠息肉发展而来,一般过程为5~10年。有没有大肠息肉,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能知道。

因此,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核心。没做过此项检查,无法判断是否有大肠息肉这项高危因素。

5. 林奇综合征:这是医学已确定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通常被确诊为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其有亲缘关系的亲属,都要注意体检有无此病。

6. 年龄:50岁之后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峰期,如果平时排便不规律,最好40岁就开始做肠癌筛查。

然后,有计划地体检和预防。

我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也可以有效阻断的。从这点上看,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相比就“没那么可怕”。请看本号旧贴:如何阻断息肉变成肠癌之路。

由于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大肠息肉发展而来,及时发现大肠息肉相当于切断了其发展为肠癌的可能性。

美国医学界提出,50岁的普通人应该做第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最好40岁就做。如果没有发现息肉,可以5年后再检查;如发现息肉,则要及时切除并复查。

另外,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指诊检查可作为大肠癌的普查手段,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在肠镜无法普及之前,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指诊检查是很好的补充。详情请见:每年50元筛查,大肠癌不再可怕。

央视名主持肖晓琳的英年早逝,再次为大肠癌的防治敲响了警钟。请大家相互告知,大肠癌可防可治,治疗强调一个字“早”,即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