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雅舞(甲)

 JwwooLIB 2017-07-17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wbr雅舞(甲)
雅舞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
雅舞(甲)
(《通典》曰:“乐之在耳者曰声,在目者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於心,难以貌观。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选和而后大乐备矣(1)。《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之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舞亦谓之万(2)。《礼记外传》曰:“武王以万人同灭商,故谓舞为万。”《商颂》曰:“万舞有奕。”则殷已谓之万矣。《鲁颂》曰:“万舞洋洋。”卫诗曰:“公庭万舞。”然则万亦舞之名也(3)。《春秋》鲁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而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4)。’”杜预以为六六三十六人,而沈约非之,曰:“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尔。预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服虔谓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於义为允也(5)。”
【自解】
(1)通典: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乐:礼乐。音乐。乐舞。在耳者:在耳朵里的音乐。者,代前面的‘乐’。曰声:称其为乐声。在目者:在眼睛里的乐舞。曰容:称其为仪容。容,容仪。仪容。声应乎耳:乐声感应于耳朵。听知:听闻知晓。听到知晓。容藏於心:容仪藏于心里。貌观:观察其容貌。故:因故。所以。圣人: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仇兆鳌注:“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假:假借。干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干,盾也。戚,古代兵器或礼器,像长柄斧。羽旄máo: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营地的旗。以表其容:用以表示其容仪。发扬蹈厉:亦作“发扬蹈励”。亦作“发扬踔厉”。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张守节
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以见其意:用以看见其意义。声容:乐声和仪容。选和:选择和谐。选择好和声。而后:以后。大乐:大型礼乐。礼乐也被称为大乐。备矣:准备好啦。完备了。矣,语气词,表示完成时态。了。
(2)诗序:毛诗序。毛公著的诗经序解。毛公,有说鲁人毛亨。曰:说,讲。咏歌:吟咏和歌唱。不足:不够抒发情感。不知:不知晓,不知不觉。手之舞之:手的舞动起来。足之蹈之:脚的踢踏起来。然:然而。然则。这样。乐心内发:音乐由心内发出。感物而动:感应事物后随之舞动。不觉:不觉察。不知不觉。手之自运:手的自己运动。欢之至也:欢乐的及至啊。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舞亦谓之万:舞蹈也称作万舞。舞,舞蹈,乐舞。亦,也。谓之:称谓叫作。
(3)礼记外传:(唐)成伯玙撰,(唐)张幼伦注。武王:周武王姬发。以万人同灭商:以为万人一起共消灭了殷商。故谓舞为万:所以称谓为万舞。故,因故,所以。商颂:《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周朝为拉拢统治商朝遗老臣民而作的礼乐。万舞:周朝的大型乐舞。分为文舞武舞。由周武王所作的象舞,经周公改编而成。有奕:有光明。熠熠生辉也。则:则是。表示转折,却。殷已谓之万:殷商已经称谓叫作万舞。万,万舞。鲁颂:《诗经》中《颂》的一部分。洋洋:盛大貌。众多貌。卫诗:卫国的诗歌。指诗经中的卫国国风诗歌。公庭:诸侯国的诸侯王称作‘公’国公也。国公办公的朝廷,地方政府也。【汉典】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朝廷,公室。公堂,法庭。然则: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那么”。然,如此,这样。则,则是。表示转折,却。万亦舞之名:万舞也是乐舞之名称。亦,也是。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4)春秋: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鲁隐公:名息,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惠公的庶长子。考:考核。稽考。仲子: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犹次子。这里是指次子以下的诸子。之宫:有关宫廷之事。将万焉:将及万舞啦。焉,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公:鲁隐公。羽数:乐舞的雉羽数量。众仲:众仲子。众位次子。对曰:对答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天子用八羽(八佾)是因为)这乐舞是用来节奏八音演奏八风的。夫,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这,诸。舞:乐舞。所以,用以,用来。可以。节,节奏。节制。八音,泛指音乐。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郑玄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行:运行。进行。演奏。八风:八个诸侯国之国风。诗经十五国风内的八个主要诸侯国的国风。八方之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故:因此。因故。所以。自八而下:自八开始往下。於是:于是。初献:首次献舞。第一次敬献乐舞。谓开始献演乐舞。六羽:(诸侯用)六个乐舞的雉羽。始用:开始使用。六佾yì:周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5)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沈约: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非之:非议之。否定之。八音:泛指音乐。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郑玄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克谐:能和谐。克,能。《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成乐:成为音乐。成为礼乐。故:因故。所以。因此。必以:必须以。为列:为一行列。天子:天子王。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至:至及。及至。到。士:士大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降杀以两:以两个递减。降杀,降低减杀。递减。亦泛指削减。两者:这个两。减其二列:(意味着)减少其中的二列。尔:而已,罢了(亦作“耳”)。预:杜预。以为:认为。一列又减二人:一行列中又减掉二人。至士:及至士大夫。止馀:只余。只剩余。岂复成乐:岂能再成为乐舞。服虔:东汉经学家。於义为允:于意义上来说是允许的。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沌意:《商颂》曰:“万舞有奕。”则殷已谓之万矣。未必。我以为《商颂》是周人为殷商遗老所作礼乐,一句“万舞有奕”不能说明殷商时就有万舞。当然殷商一定有礼乐,但未必就名为万舞。鲁颂:《诗经》中《颂》的一部分。我理解,鲁地为周公旦的封地,周天子特许不作国风上报中央朝廷,而作颂自我歌颂,彰显了周公鲁地与其它诸侯国的地位不同。
周有六舞:一曰帗舞,二曰羽舞,三曰皇舞,四曰旄舞,五曰干舞,六曰人舞(1)。帗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也。皇舞者,杂五彩羽,如凤皇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干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人舞者,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2)。《周官·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乐师亦掌教国子小舞(3)。自汉以后,乐舞浸盛。故有雅舞,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杂舞用之宴会(4)。晋傅玄又有十馀小曲,名为舞曲。故《南齐书》载其辞云:“获罪於天,北徙朔方。坟墓谁扫,超若流光。”疑非宴乐之辞,未详其所用也(5)。前世乐饮酒酣,必自起舞。诗云“屡舞仙仙”是也。故知宴乐必舞,但不宜屡尔。讥在屡舞,不讥舞也。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起舞是也(6)。自是已后,尤重以舞相属,所属者代起舞,犹世饮酒以杯相属也。灌夫起舞以属田蚡,晋谢安舞以属桓嗣是也。近世以来,此风绝矣(7)。)
【自解】
(1)周:周朝。六舞:六种小乐舞。帗bō舞:周代乐舞名。用于祭祀社稷。因舞者执帗,故名。帗,五色帛装饰的一种舞具。五彩的丝织品。应是祭祀山川的乐舞。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雉羽。郑玄注:“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应是祭祀四方神的乐舞。皇舞:凰舞。周代所制定的六种小乐舞之一。舞者为少年,衣帽都饰以羽毛,手持五彩羽,色如凤凰,用於求雨或祭四方。应是祭祀求雨的乐舞。旄舞: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干舞: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干,盾牌。周代为六“小舞”之一。人舞:古代祭祀等典礼所用的一种不拿道具的舞蹈。郑司农云:“人舞者,手舞……人舞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
(2)者: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析:分析。依色分开。散开。分舞。五彩缯:五颜六色的丝织品。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三苍》杂帛曰缯。若:好像。汉:汉朝。汉朝乐舞。汉灵星:汉朝《灵星舞》。祭祀之乐舞。模拟农夫劳作动作的舞蹈。应是劝农的乐舞。灵星,星名。又称天田星、龙星。主农事。古代以壬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之义。舞子:舞者。舞蹈的人。所持:手中所持拿。是也:是这样呀。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析羽:散开雉羽。按照颜色分开雉羽。【汉典】古代用来装饰旌旗、旄节等的繐状羽毛。后亦泛指旗帜。杂:杂糅。混杂。五彩羽:五颜六色的雉羽。凤皇:凤凰。持之以舞:手拿着它舞蹈。氂牛:牦牛。氂,同“犛”。牦。兵舞: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持盾而舞:手持盾牌而舞蹈。无所执:不持拿东西。手袖:手臂和衣袖。威仪:庄重的仪容举止。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指服饰仪表。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
(3)周官:古书名。相传为周公所作。详细记载周朝所设置官位。舞师: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掌教:掌管教授。兵舞: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帅而舞:统帅并且舞蹈。领舞也。山川之祭祀:对山川的祭祀。教:掌教。教授。社稷之祭祀:对社稷的祭祀。四方之祭祀:对四方神的祭祀。旱暵hàn:亦作“旱熯”。不雨干热。暵,干旱。之事:祭祀之事。乐师:《周礼》官名,为大司乐之副。掌管礼乐的音乐。《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小舞:小型舞蹈。小型乐舞。【汉典】古人幼小时学习的各种舞蹈的统称。
(4)自汉以后:自从汉朝以后。乐舞:音乐舞蹈。礼乐的音乐和舞蹈。【汉典】有音乐伴奏的舞蹈。浸盛:逐渐盛行。泛滥。浸,逐渐。故:因故。因此。所以。雅舞:周朝中央政府的礼乐被称为雅乐。故周朝中央政府的乐舞为雅舞。以后将以周朝朝廷音乐伴奏的歌舞均称为雅乐或雅舞。【汉典】古代帝王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分文、武两大类。文舞的舞者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的舞者手执朱干、玉戚等兵器。起源于周,以后历代均有增删修订,以歌颂本朝的文治武功。杂舞:杂用之乐舞。国家正式仪式之外的礼乐。【汉典】古代用于宴会的舞曲。郊庙:在郊外的祭祀和祖庙内的祭祀。【汉典】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朝飨:朝会宴饗。朝堂的宴会和祖庙的飨神宴会。宴会:一般性宴会。
(5)晋:晋朝。傅玄:字休奕。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傅燮之孙、傅干之子。十馀:十余首。小曲:小型乐曲。乐曲体裁之一,与有许多“遍数”的大曲对言。舞曲:乐府歌曲名。分《雅舞》和《杂舞》。《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以舞蹈节奏为基础而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通常分为专供伴舞而作的和不以伴舞为目的、专为独立演奏而作的两种。故:因故。因此。所以。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载其辞:记载他的歌辞。云:说。获罪於天:从天上获得罪名。获罪于天子也。北徙朔方:向北流放到朔方。徙,流徙。流放迁徙。朔方,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汉末废。泛指北方。扫:扫墓。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超若:超越好像。遥远似。流光:流动的时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疑非:怀疑不是。宴乐之辞:宴会礼乐的歌辞。未详:不详。不知道或了解得不清楚。不够详尽。其所用:它的用途。它的所用之处。
(6)前世:以前的时代。以前的世代。乐饮酒酣:欢乐饮酒至尽兴。谓酒喝得尽兴,畅快。必自:必然自动。必然自己。诗云:诗辞说。屡舞:接连多次歌舞。亦谓歌舞无度。《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仙仙:类似神仙貌。【汉典】亦作“僊僊”。轻盈貌。轻举貌。飘逸貌。是也:是呀。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故知:因故知晓。所以知道。宴乐必舞:酒宴欢乐必然跳舞。不宜:不适宜。不合适。屡:屡次跳舞。多次跳舞。尔:而已,罢了(亦作“耳”)。讥在屡舞:讥讽在于屡次跳舞。不讥舞:不讥讽跳舞。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乐饮:欢乐饮酒。长沙定王:汉朝长沙定王刘发。是也:是这样呀。也,是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7)自是已后:自此以后。是,此,这。已,‘以’的错写。尤重:尤其重视。以舞相属:相劝于舞蹈。用舞蹈劝酒。属,劝酒;向人敬酒。倾注,引申为劝酒。所属者:被劝酒的人。代起舞:替代(饮酒)为起舞。犹世:犹如世人。以杯相属:以酒杯相劝酒。灌夫:汉朝大将。以勇猛闻名。他交好魏其侯窦婴,后来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因田蚡、程不识和灌婴本家的灌贤看不起他与窦婴,灌夫痛骂诸人,因此论不敬之罪,被斩杀,更因族人横暴被灭族。以属:用以劝酒于。田蚡:西汉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胞弟。晋:晋朝。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舞以属:以舞劝酒于。桓嗣:晋朝襄城郡太守。近世:近代。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沌意:舞曲多称为小曲或单曲。舞者不能时间太长,所以曲子也不能长,长时间演奏的大曲不宜也。
○雅舞(雅舞者,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乐有先后,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1)。黄帝之《云门》,尧之《大咸》,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文舞也。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武舞也(2)。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馀《韶》、《武》。汉魏已后,咸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虽不同,不变其舞(3)。故《古今乐录》曰:“自周以来,唯改其辞,示不相袭,未有变其舞者也。”然自《云门》而下,皆有其名而亡其容,独《大武》之制,存而可考(4)。《乐记》曰:“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5)。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强,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6)。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於缀,以待诸侯之至也,故季札观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7)!’其后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升歌清庙,下管象武,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以广鲁於天下也(8)。自汉已后,又有庙舞,各用於其庙,凡此皆雅舞也(9)。”)
【自解】
(1)雅舞:周朝中央政府的礼乐被称为雅乐。故周朝中央政府的乐舞为雅舞。以后将以周朝朝廷音乐伴奏的歌舞均称为雅乐或雅舞。【汉典】古代帝王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分文、武两大类。文舞的舞者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的舞者手执朱干、玉戚等兵器。起源于周,以后历代均有增删修订,以歌颂本朝的文治武功。郊庙:在郊外的祭祀和祖庙内的祭祀。【汉典】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朝飨:朝会宴饗。朝堂的宴会和祖庙的飨神宴会。所奏:所演奏的。文武二舞:文舞和武舞。文舞,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汉郑玄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武舞,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周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是也:是呀。也,是了。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王者:帝王,天子。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乐有先后:礼乐有先后排序。揖让:禅让。让位于贤。宾主相见的礼仪。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则: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先奏:首先演奏。征伐:征战讨伐。各尚其德:各自崇尚注重各自的功德。
(2)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云门: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尧:唐尧。古唐帝,帝喾次子,其号曰尧。史称唐尧,又称放动,继其兄挚为天子,有德政,后即传位于舜,在位九十八年卒。大咸: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尧时的乐舞。又称“咸池”。舜: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大韶:韶乐。或九韶乐。相传为舜乐名。禹:夏禹。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大夏:大夏朝。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文舞: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汉郑玄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殷:殷商。商朝也。大濩hù:也称《护》《大护》。周代乐舞之一。相传为殷商时成汤作。濩,布濩,散布。遍布,广布。周:周朝。大武:强大的武力。周代的乐舞之一。武舞,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周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3)周:周朝。六代:指黄帝、唐、虞、夏、殷、周六代。乐:礼乐。秦:秦朝。唯馀:唯有余存。韶:大韶古乐。武:大武古乐。汉魏:汉朝和曹魏政权。已后:以后。咸有:全有。咸,全,都。然其所用:然而它们所用的乐舞。文武二舞:文舞和武舞。文舞,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汉郑玄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武舞,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周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已,止。名虽不同:名字虽有不同。不变其舞:不变的是它们的舞蹈。
(4)故:因故。因此。所以。古今乐录:收录古乐曲的古书。南朝陈智匠著。周:周朝。唯改其辞:唯有改其中歌辞的。示不相袭:表示不互相因袭。未有变其舞者:没有改变其中乐舞的人。然:然而。而下:以下。皆有其名:都是有其名。亡其容:消亡其内容。灭亡其容仪。独:唯独。之制:的制度。的制式。存而可考:留存而且可以考稽。
(5)乐记:儒家音乐理论专著。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的篇名。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乐者:乐舞这东西。者,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象成者:形象于成功者。形象成型的东西。总干:谓持盾。总,聚合,聚在一起。干,盾。郑玄注:“总干,持盾也。”孙希旦集解:“总,持也;干,盾也。”也作‘偬干’。偬,倥偬。仓促。匆匆。山立:象高山一样屹立不动。武王:一般以征伐开国的首位帝王谥号武帝。指周武王。发扬蹈厉: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太公:即姜太公,太公望吕尚。武乱皆坐:《大武》结尾的乱都是坐着舞蹈。周召之治:周公召公分治周地。
(6)武始:《大武》乐舞开始。而:如,好象。表现。展现。展演。北出:周武帝率军北出周地征伐殷商也。再成:乐舞的第二成。成,乐舞的段落。歌辞是诗经的《周颂
酌》。灭商:消灭殷商。三成:乐舞的第三成。歌辞是诗经的《周颂
赉》。而南:展演周武王南巡也。四成:乐舞的第四成。而:展演,显示。南国是强:南国是强大的。南国是好。强,<</FONT>秦方言>好。五成:乐舞的第五成。歌辞是诗经的《周颂
时迈》。周公左召公右:周公分治周地的左面,召公分治周地的右面。从西向东看,周地北部为周左,周地南部为周右。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事”),周武王的同姓宗室。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北),故称召公或召伯。六成:乐舞的第六成。歌辞是诗经的《周颂
桓》。复缀:恢复舞蹈开始的站位。缀,舞位。以崇:用以崇敬。天子:帝王。这里指周武王。夹振:谓夹舞者振铎。周代帝王大祀,表演歌颂武王伐纣的《大武》舞蹈时,令二人振铎夹舞者,象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为节。四伐:用武器击刺四次。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威於中国:威慑于中原诸国。中国,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
(7)分夹而进:分开夹振之舞者展演表现前进。事早济也:乐舞之事早已成就停止啊。济,<</FONT>方言>停止。结束。久立於缀:久久站立在舞位。以待:以等待。诸侯:诸位诸侯王。之至:的到来。故:因故。因此。所以。季札: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观乐:观看礼乐。见舞:看到乐舞。象箾:象牙笛箫。箾,箫。乐舞道具。古乐舞名。有说箾即籥之别名。南籥:南国籥舞。南竹籥舞。古乐舞名。杜预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文王之乐。”籥,一种如笛、似笛的“单管”乐器,是中国笛类乐器的先祖。美哉:美啊。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犹:尚且。有憾:有遗憾。见舞《大武》:看到舞蹈《大武》。者: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周之盛:周朝的兴盛。其若此乎:它好像如此啊。乎,文言叹词,呀。
(8)其后:这以后。成王:周成王姬诵,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位君主。以周公为有勋劳:以为周公有功劳。勋劳,功勋;功劳。鲁公:鲁国公。鲁国的公爵。世世:累世;代代。祀:祭祀。以天子礼乐:用天子的礼乐。升歌:谓祭祀、宴会登堂时演奏乐歌。清庙:周朝的太庙或祖庙称为清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文王也。”下管: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奏管乐者在堂下,故称管乐器为“下管”。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象武:又称‘象舞’,周武王所作的乐舞。周公所作《大武》由此演绎而成。郑玄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朱干:红色的盾。玉戚:玉斧。【汉典】玉柄或玉饰的斧。冕:着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皇冠。而舞《大武》:而且用乐舞《大武》。着皇冠用乐舞《大武》都是天子为褒奖周公而给予周公封地鲁国公的特殊礼遇。皮弁: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诸侯王的礼帽。《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素积:亦作“素绩”。腰间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诸侯王的一种礼服。颜师古注:“素绩谓素裳也,朱衣而素裳。绩字或作积。积谓襞积之,若今之襈为也。”裼xī: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而舞《大夏》:而且用乐舞《大夏》。着裼衣用乐舞《大夏》是夏朝王后的装束和礼乐。周天子特许鲁国用此接待诸位诸侯王。以广鲁:用以推广扩大鲁国的名声。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9)自汉已后:自从汉朝以后。已,以。庙舞:庙堂乐舞。用于祖庙和朝堂的乐舞。各用於其庙:各自用于各自的庙堂也。凡此:凡是这些。所有这些。皆:都,全。也:是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