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6)

 liuhuirong 2017-07-17


  短短半年时间,刘备集团突然之间从巅峰坠落,这一切不但令诸葛亮痛心疾首,也让刘备寝食难安。如何挽回颓势就成了 刘备集团的当务之急。就在这时,从中原地区传来消息,一代奸雄曹操病故。此时刘备集团就面临着两个选择:是趁着曹操新亡的有利时机向中原地区进攻,还是夺 回荆州,向孙权集团讨还血债呢?

  九

  对于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仓促地作出决定。 从失去荆州、东三郡的那一刻开始,刘备集团就在认真地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前文已经提过,关羽丢失荆州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年 底,在此之后不久东三郡也丢失了。第二年正月,曹操病逝,直到这一年的七月,刘备才采取了最终的行动:

  发兵征讨东吴。在此期间,刘备 所做的最重要的举动就是于黄初二年(公元 221 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同年七月,刘备正式任命车骑将军领司隶校 尉张飞率兵万人由驻地阆中出兵江州,等待自己一起发兵东征东吴。这个时间段大概有一年又八个月,说明了刘备集团内部对于是北伐还是东征做出了一番争论和研 究。

  从史料中看,反对刘备东征孙权的朝臣只有寥寥数人,这其中以耆将赵云的意见最具代表性。而身为蜀汉第二号人物、已经贵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态度,在史料中却无任何蛛丝马迹。

   张飞受命率兵从阆中出发前往江州,准备在与主力会师之后向荆州发动进攻,不料在临行前却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其首级也被这二人带到了东吴。刘备以诸葛 亮留守成都,赵云屯兵江州作为后援,自己率军御驾亲征,展开了与东吴集团争夺荆州地区的战争。刘备的先头部队进展顺利,于同年的八月打败李异和刘阿并占据 秭归,其主力也陆续向秭归方向集结。同时荆州武陵地区的蛮夷各部也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协助刘备夺回荆州。东吴集团则以陆逊为统帅率五万大军进行对抗。战争开 始初期,刘备进展非常顺利,在占据秭归之后,又于章武二年(公元222 年)正月派出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沿三峡东进并占领荆州长江上游重镇夷陵,镇北 将军黄权则奉命屯兵江北地区以保护大军的侧翼,刘备本人亲率主力向夷陵以南的猇亭地区挺进。短短七个月时间里,吴军从巫县、秭归等地后退了近六百多里,一 直退到了猇亭地区。刘备占据夷陵之后,面对吴军依险固守的局面一时也没能找到立刻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沿巫峡至夷道一线依山扎营,先后建立了五十多个营寨 与东吴军队对峙,从此战争也转入了相持阶段。

  两军在猇亭地区对峙数月,天气也转入盛夏时节。由于天气酷热、久战未胜,刘备军队士气逐 渐下降、疏于防范。此时陆逊抓住有利时机,火烧刘备绵延数百里的营寨,对刘备大军发动反攻。刘备猝不及防,数百里的营寨陷入一片火海,四十多个营寨很快便 被吴军攻破,手下大将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先后被杀,杜路、刘宁投降,数万人战死,在长江北岸留守的黄权所部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曹魏。刘备本人也被 包围在马鞍山上,最后乘着夜色侥幸突出重围,仓皇逃回白帝城。至此,夷陵之战以刘备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在得知刘备兵败夷陵的消息之后,诸葛亮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此话被记录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原文是这样的: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这个意思:如果法正还健在的话,他一定能阻止皇上东征;就算皇上发动东征,也不会遭受这样的失败。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刘备的东征,诸葛亮并不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他认为只要有法正这样的能人在刘备的身边出谋划策,东征是能够取得成功的。经过多 年的相处,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对于刘备的作风,诸葛亮非常了解。因此,当刘备决定东征之后,诸葛亮认为这已经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 情,所以就极有可能没有对刘备进行劝阻。

  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走向了尽头,最终于建兴元年(公元 223 年)病逝。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刘备提拔了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人物——李严担任尚书令一职。在刘备病危之际,诸葛亮奉命来到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这便是著名的“永安托孤”。

  永安托孤的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对于“永安托孤”的故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进行记录之后,还非常特别地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作了一个评价,认为这个事件是“古今之盛 轨”,是一段千古佳话。不过,后来这个故事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通过这个特殊的手段逼迫诸葛亮为自己的儿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使得诸葛亮从此再也不敢有改朝换代的念头。对此,拙著《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一书中曾有过详细的分析,限于篇幅,本文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关于“永安托孤”是刘备防备诸葛亮而采用的手段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永安托孤”背后所隐藏的,正是刘备兵败之后蜀汉内部政局不稳的真实写 照。前文提到,刘备任用李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李严安抚益州本地势力。而李严做大之后的结果如何,刘备心里是非常疑虑的。因此,如何在任用李严的同时对他 日后的做大进行防范,是摆在刘备面前的最大难题。诸葛亮虽然深受刘备重用,但毕竟经验不足,如何应付李严及其所代表的益州本地势力,刘备心里没底。因此, 刘备有意在托孤之时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语,其真实目的就是在众人面前确定诸葛亮的绝对领导地位。而作为与刘备心意相通的诸葛亮,自然是心领神 会,与刘备配合得天衣无缝。

  建兴元年(公元 223 年),刘备病逝之后,子刘禅登基即位,后人大都称之为后主。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以丞相开府治事,并兼领益州牧。

  从此,诸葛亮正式成为蜀汉王朝的首席顾命大臣,全面执掌了蜀汉朝政,蜀汉政权的“诸葛亮时代”开始了。

  十

   诸葛亮主政之初,蜀汉政权正值内外交困。由于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国力大为削弱,政治、经济都处于极度动荡时期。益州境内不仅有部分豪强地主对于诸葛亮 厉行法治的举措公开表示不满,同时还出现少数豪强勾结东吴集团发动叛乱的现象。与此同时,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趁机举兵反叛,给蜀汉政权的稳定带来了严重 隐患;一直与蜀汉为敌的曹魏集团也趁机发难,曹魏大臣王朗、华歆、陈群等人分别写信给诸葛亮,要求蜀汉政权归顺曹魏;而在夷陵之战后立即与曹魏集团反目的 东吴集团虽然在刘备病逝之前不久曾经就双方恢复联盟关系与蜀汉政权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但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双方的敌对关系并未解除,孙权甚至还公 开支持蜀汉境内的叛乱。这一切,都是诸葛亮主政之初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此时,作为汉末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诸葛亮展示了其杰出的处理危机的能力 和水平。

  为了平息蜀汉内乱,诸葛亮一方面积极选用德才兼备的官吏充实到各级机构,达到消除益州豪强对于蜀汉政权态度摇摆的目的;一方 面对于司法制度进行了完善,坚决主张厉行法治,绝不宽禁省刑,强调执法严明公正,并将刑法与教化结合在一起,不但使得法令能够得到贯彻实施,同时也让违法 之人刑而不怨,迅速平息了一些益州豪强的不满情绪。

  为了尽快地恢复国力,诸葛亮亲自对农田水利、工商业、冶炼、盐业都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同时加大了蜀锦的生产销售。此外,诸葛亮还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诸葛亮的积极努力下,短短数年时间,益州的社会、经济秩序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蜀汉政权也逐渐趋向安定。

  在稳定内部的同时,诸葛亮于建兴元年(公元 223 年)九月公开发表《正议》一文,对曹魏集团的劝降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回击。诸葛亮在信中写道:

  曹氏如同项羽,虽处中原之地,但不遵从道德标准,最终难逃败亡的命运。而王朗等人就像当初帮助王莽篡汉的陈崇、张竦之流,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当年光武帝只有弱兵数千,却打败了王莽的几十万大军,说明正义之师讨伐邪恶,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寡。而曹操也曾率几十万大军参与到汉中之战,最后仍被先帝杀得落荒而逃,并最终郁郁而死。

  现在曹丕篡夺了帝位,而王朗等人又玩弄苏秦、张仪那种黑白颠倒文过饰非的诡计说辞,也只会徒劳无功。

  过去轩辕氏仅凭步卒数万,就已经能够制伏四方,平定海内,更何况我国有数十万之众,并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去讨伐邪恶呢?所以说,最后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诸葛亮的这封公开信,是对蜀汉政权未来外交路线的一次公开表态,表明了蜀汉政权将继续贯彻刘备时代所制定的抗曹路线和方针。这也为不久之后孙刘联盟的重 新恢复奠定了基础。同年九月,诸葛亮派遣尚书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达成协议,恢复了破裂数年的孙刘联盟,东吴集团自然也就停止了对益州境内各反叛组织的资 助,这对于诸葛亮接下来解决南中地区的叛乱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逐渐恢复蜀汉政权的稳定、恢复与东吴之间的同盟关系之后,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三月开始发动南征,亲自领兵对南中四郡的叛军进行讨伐。

   南中四郡,主要指包括益州、永昌、牂柯、越嶲四郡在内的大片区域,是当时夷、越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早在秦始皇时代,那里就已经被纳入华夏的统治范 围,汉武帝也曾在那儿设置郡县,并由巴蜀迁入大量汉民,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该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由于东汉政府 政治腐败,派往南中的地方官员大多贪婪残忍,疯狂掠夺,搜刮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繁杂的赋税再加上沉重的徭役,激起了当地各族民众的强烈反抗,大大小小 的动乱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此起彼伏,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在刘备占领益州之后,曾经派遣荆州南郡人邓方去管理南中地区,邓方死后,又由益州郡的当地人李恢 接任。虽然李恢在任期间平息了南中的一些小动乱,但由于其接触面仅限于外围而未能深入到山区内陆,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缓和该地区数百年来的对抗情绪。刘备 死后,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趁机公开发动叛乱,牂柯郡太守朱褒和越嶲郡的少数民族首领高定也相继成为叛军的主要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