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度炎夏。

 经典小诗 2017-07-17















文字丨『誰最中國』  图来自网络


入伏后,烈日炎炎似火烧,鸣蝉藏身树隙中,聒噪声日胜一日。蓦然转至室外,热浪便铺天盖地围来,汗辄湿衣。每每此时,恨不能空调随身、自带凉气。于是暗忖:既无空调,且无电风扇,几千年的时间里,除了扇扇子,古人都是如何度过炎夏的?



铜冰鉴 

1977年出土于曾侯乙墓

铜冰鉴内部构造图

明代白铜冰桶

清代掐丝珐琅莲花纹冰鉴


清代万寿无疆纹瓷冰鉴


储冰大约是出现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度夏避暑举措。

有史记载的储冰,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专门负责斩冰储冰的官员叫“凌人”。到了夏天,周天子会举行隆重的典礼,按功勋爵位把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天恩。

先秦时,各诸侯国君开始储冰,同时出现盛放冰块的器物冰鉴。《诗经·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就是此事。

到了汉代,皇宫里有了专门避暑的地方,叫清凉殿。清凉殿又叫延清室,据《三辅黄图》记载,皇室以水晶为盘,将冰块置于盘中,分放殿内各处,《汉书》夸张说“清室中则中夏含霜也。”

再往后到唐宋时,藏冰已不限于官方,民间也出现了夏季买卖冰块的商业活动。伴随着储冰的发展,宋元时,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冷饮。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侍者手捧酥山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

食酥山消夏

宋人市肆间卖冷饮


冷饮,古称冰食,《楚辞》中就有冰镇糯米酒的记载。

唐朝时,食用最早的冷饮“酥山”来消夏的待遇,只有皇室和官员享有。

到了宋朝,坊肆中已有各类冷饮出售。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北宋有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南宋有雪泡梅花酒、冰绿豆水等。

元代时,皇室以果汁、牛奶和冰块,发明了最早的冰激淋“冰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后,忽必烈赏赐了他一支冰酪,马可波罗回国后念念不忘,根据记忆做出了山寨版的冰酪。后来,这一技术被法国人买走,再后来,被英国人加以改造,冰酪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冰激凌。



唐人宫乐图


唐含凉殿复原图


汉朝时,出现了最早的人力风扇。《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到了唐朝,能工巧匠将人力风扇改装为水力风扇。《唐羽林》中记载说,唐玄宗在含凉殿召见大臣,宝座后有水力带动的风扇产生凉气,而且还把水引到天花板上再洒下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其清凉自不必言。



北宋定窑孩儿瓷枕

南宋青白瓷仕女枕

明代青花瓷枕


瓷枕,也是古人消夏的一种凉物。

夏天,储冰得到广泛应用后,古人还将冰块放入瓷枕内,以获取更多清凉。此外,古人还有竹制的竹夫人,睡觉时抱于怀内取凉。

除了这些,扇子以其轻便,自然是古人外出时的不二选择。


清代外销折扇



明代文征明《木径幽居图》

明代文征明《兰亭修契图》局部


虽无空调,又没有网络,古人的夏天也过得丰富多彩。

携童约友入山,对清风奏一曲,琴声幽幽;或曲水流觞,唱和诗词,与山水同乐。

避暑归来,便“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醉卧长松,看罢长河落日,夜晚友人未来,便“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若是第二天实在太懒,不愿出游,便“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元代刘贯道《梦蝶图》局部


元代刘贯道《槐荫图》局部


過一個

元力大增的夏天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立即購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