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我们生活禅读书会前三次课,将围绕生活禅的基本理念来展开,让大家真正意识到我们这个读书会的特征和价值所在。这些内容算是生活禅读书会的前行。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活禅对于个人修行之落实的意义。我们先来反省一下自己在修行上面有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这种分析和透视,我们才能知道生活禅读书会的珍贵,才有信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我们每个人修行都会有误区,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回避误区的过程。当所有的误区都被消除掉的时候,我们就解脱成佛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行出现误区是正常的,尤其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很正常。因为没有这些误区和问题,我们的智慧就没办法开显。 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修行的误区有正确的理解。这种理解,一方面,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这些误区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对自己修行误区的认识,激发我们在读书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修行当中常见的误区可以分成如下五类: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五大误区。 一、二边斗争之病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法门?就是面对外在的一切境界和内在的一切情绪、念头,你都没有障碍,没有对立面。换句话说,面对它的同时,你又能超越它,能够自由自在,这就是不二法门的真正含义。 不二法门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在我们的修行当中,要避免落在两边,跟不二法门相应,那就太难太难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二边。我们的语言、概念——好坏、美丑、彼此、生死、来去、明暗……所有这些不都是二边吗? 对我们凡夫来说,语言和思维是我们跟世界打交道的一个常用的途径,可是这个常用的途径和工具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性质,就是二边、对立、分别。这样一种二边分别思维,我们天天跟它打滚,已经习以为常。现在我们要超越它,跟不二相应,很显然需要从根本上颠覆和扭转我们的日常思维习惯。 二边斗争之病最大的特征,就是人为地把外在的境界或内在的念头分成两个方面,认为一个方面是好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不好的,并且执着于好的,排斥不好的。在具体用功夫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我们进一步细分为五种: (一)分别外境之顺逆; (二)分别念头之染净; (三)分别念头之有无; (四)取能舍所; (五)取体舍用。 一般的人会把境界分成两种:凡是符合、顺应我的意愿的,就是好的境界,是顺境;凡是违背我的意愿,给我带来痛苦、逼恼的,就是不好的境界,是逆境。然后,我们就会努力地追求、执着清净的顺境,逃避、排斥不好的、染污的逆境。 作为修行人,这种做法就是一种误区。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境界或事物好坏和顺逆的分别,并不是它们本有的客观属性,而是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和价值判断,加上去的一种虚幻的标签。 四祖道信禅师有一句话: 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不是在顺的境界、清净的境界当中有道,在染污的境界、在逆境当中就没有道。道跟境界没有关系,佛跟境界也没有关系。道是不管面对清净的还是染污的境界,你都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面对,同时又能够保持自主性,不被它所转,这就是佛,就是解脱。 出家人当中有一种叫做“跑庙”的人,在家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在工作当中、人际关系当中起了烦恼,就想逃避,不断地改变环境。但有一点,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逃避环境,但永远逃避不了自己的心。如果分别心没有打掉,逃避不过是在不同的场景当中,演绎相同情节的故事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