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闪闪老红星 2017-07-17

公元前5世纪希腊海军的主要战船是三层桨战船,平底,排水量为230吨,长40-50米,有桨170支,分成三层排在两舷,使桨的最大航速为6节,顺风时可以用帆

直到公元七世纪威尼斯人在此型战船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桡桨战船—大桡战船。十世纪至十一世纪的地中海是桡桨战船和内夫型风帆战船(约600吨的排水量)的天下

14世纪一名叫布雷桑的工程师在威尼斯创造出来一种超级大桡船。大桨帆战船的火力比普通的大桡战船大上几倍,船长为80米左右,宽为20米以上,船员估计有上千人,32个桨手座是大桨帆战船的主要推动力,每座都有两支桨。它们要由六至七个人来划动,可见桨是何等的巨大和沉重。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在当时,航行速度最快的海船是三桅船。它的体积不大,船长为25—30米上层甲板的最宽处约等于船长的三分之一,而吃水部分的形状特别尖,这就使它成为当时航速最快的一种海船。一些海盗将这类船作为首选,配备有12—14门火炮,它的船员是由300~450个人组成的,其中三分之二是士兵。有意思的是,加勒比海海盗们十分频繁和非常乐意使用“皮纳萨船”,这种长约45米,宽为6—7米的桨帆船居然是可拆装的,皮纳萨船拆开后可装在别的船的甲板上运送到作战地点去,然后再组装起来,并用于必要的目的。通常是用来让登陆兵登陆,以及用来进攻停泊在海湾里的敌舰。

一般情况下,加勒比海海盗们使用的是装有四角帆、排水量为150~300吨的双桅战船。备有20-25门火炮,船员人数达60-80个人。这是一种受海盗们青睐的、易操纵而又行驶得相当快的战船。

地中海加莱赛船排水量近600吨,但有时建造的加莱赛船也有超过1000吨的,它大约有50-60米长,与加莱船相似,细长的船体,有相对小的船宽以及三根挂三角帆的桅杆, 划桨仅是在战斗中需增加速度时才使用,每边有25-30把桨,每把桨需6-7人操纵,除此而外,该类船还要载水手、士兵和军官200-300人,他们的战斗位置是在首、尾楼,其走道在船之上升舷墙后排桨手座位之上。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加利”型桨帆战船是一种长型战船,船长约38米,船宽3.6——5.5米,吃水1.3米。最初的“加利”型桨帆战船是一层桨帆战船,后来出现2-3层桨帆战船。战船上的划桨手也越来越多,在三层桨帆战船上划桨手有172人,一人划一支桨,后来出现二、三人划一支桨,这样,战船宽度越来越大。

单层桨座战舰,长40-60米,宽6米,帆桨并用,桨手士气高时,航速6.5节。快船是地中海上使用最广的专用军舰。西方快船比土耳其快船的火力强,船首装5门火炮,两舷还有轻炮。土耳其快船仅有前部设置的3门炮,其护板也不及西方船厚。西方船舷板厚100毫米,还为桨手设了护板。 大帆船是战列舰的前身,取消了划桨,单纯靠帆,在近海显得笨重不灵活。它有两层火炮甲板,火力猛烈,宛如海上要塞。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在雷班托海战中举足轻重的是中船它兼有大帆船火力和单层桨座快船机动之长。它的船首部浑圆,做成一个大炮台,内装 15-20门炮。此外,中船两舷各有4、5门多管炮,划桨手受到上层甲板保护,加上使用三角帆,行动敏捷

桨帆战舰是一种单层甲板的船只,长度从120英尺到180英尺不等。宽度约20英尺,深为7英尺。西方战舰的首部有五门炮,而土耳其的只有三门。前者在两舷也有若干四磅半的火炮,船板有三四英寸的厚度,划手有木板的保护,而土耳其船则否。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爆击舰是只能使用风帆的,它在吃水线上部分的高度等于其全长的三分之一,有两层火炮甲板,可以说是一座浮动要塞。 在两者之间,就有巡察舰,它前面有炮台,载五十到七十门火炮,另有四门二十倍身管的火炮掩护船腰。它比桨帆战舰较优之处,就是在划手之上有一层甲板。这种船有三桅,船头能挡得了炮弹。(注:巡察舰是桨帆船的发展型。船桅增至三根,挂横帆以提高机动性,并扩展了船体,在船首楼后面和舷侧桨手座位下安置了火炮,以能进行舷侧炮击。由于划手的座位设在舷侧炮门上,所以必须将桨加长加大,划手也增至五人。每当舷侧炮击时必须抽起桨,因而大大减慢了船速;船体依旧十分脆弱,重心高,稳定性差,因此较少采用,在战斗中也主要作为火力支援舰配置。后期西班牙的改进型巡察舰克服了上述缺陷,具备了外洋航行能力,而且能够搭载大型重炮。但是巡察舰最严重的问题,即舷侧炮击时必须抽起桨的问题终未解决,而且由于其使用奴隶桨手划船,因此在没有奴隶的国家中这种船从未使用过”。运输舰能装载一千名士兵和装备。) 小型船只有一半甲板,用双桅帆,可以用帆或桨行驶 。

桨帆船自公元前即已活跃于地中海沿岸和各岛屿之间的航海中。这种船即使无风也能靠划桨航行,因此常常作为商船和战舰并用。早期的桨帆船是由两舷的一层桨来推进的,后来才逐渐大型化,并加以改进,变成二至三层。所以两舷总共使用30-60支桨,每只桨由3-4名奴隶桨手划动。因为其速度和三列桨战舰比起来极慢,在战斗中主要靠接舷战决定胜负,所以用奴隶划桨已经足够;用作商船的桨帆船船幅较宽,干舷高,载货能力强。而用作战舰的桨帆船则细而长,干舷低,航速相对较快。有风时在单桅上挂三角帆,战斗时不用船帆,完全依靠划桨作动。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桨帆战舰长(用公制算)约40-60米,宽约5米,排水量约200吨,船员200-240名。船首设4-6磅火炮1门,左右设轻炮2-3门。其在战斗时先以火炮进行炮击,并且以横队迅速接近敌舰,绕到敌舰舷侧,快速突击,用船首的青铜冲角撞毁敌舰船腹,再用弓箭、接舷肉搏和火枪歼灭敌人。

当时火炮的威力十分有限,远程炮火在300米开外发射的话,根本不能贯穿爆击舰和大型战舰的船舷。低速加农炮的炮弹在150米距离以外,效果也是一样。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仍然用着不装入炸药的铁球弹,可以想见,当时炮弹的破坏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炮火的瞄准水平也是非常原始的,全凭炮手的经验和直觉。因此,50米之内的命中率较高,一超过这个距离,命中率就大大下降了。在500米以外的距离,命中率几乎是零”。此外他也比土耳其人使用了更多的火枪。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代替单甲板平底战船成为欧洲主要战船的主力舰源于15世纪。大西洋各港口的中世纪造船人研制出一种“克里克”风格的帆船,就是将一个简单的船体用厚木板密不透水地叠接环绕起来,其中有一些船非常大,能用于军事用途。英王亨利五世(公元1413~1422年)就有几艘按传统设计的大战船,其中建造于1418年的“格雷西捷号”,用双层厚板建造,有两个船桅,从船头到船尾长约80米,重达1400吨,载有4门火炮(虽然都是从上甲板发射的小炮)。

但此后不久,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欧洲大西洋沿岸海港的造船师都开始建造这种先有船骨,后添船身的船只,不过只是用厚木板一块块拼装上去,没有任何叠接。这种技术在船身上增加的重量导致了一种可能更复杂的船具装置方法。这时。船上已有三个甚至四个船桅来张挂不同的帆,有些是提供动力的正方形帆,有些是帮助侧面运动的三角形帆。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到1500年时,“全索具帆船”即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已成为大西洋上最主要的帆船。它的巨大承载量,满足了新兴的欧洲贸易的需要;它卓越的航海性能,为寻找新航路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方便;而且它即能吸收发射炮火时的后坐力,又能承受射来炮火的冲力,这种结实构造开启了战舰相遇时偏舷齐放的大门。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但偏舷齐放也需要在船壳上配置复合炮眼,因为重炮只能沿着战舰的低层甲板安全部署。虽然已知的证据表明炮孔早在15世纪70年代就已存在,但第一艘能真正偏舷齐放的帆战船,看起来似乎是在1511年。在苏格兰下水的1000吨位的“伟大的迈克尔号”,它每侧载有12门火炮,另有3门重炮置于船头和船尾,还有300门小炮。这艘战舰是至少拥有11艘战舰的苏格兰海军的旗舰,此舰队于1513年在它的创建者詹姆斯四世手中,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年,“伟大的迈克尔号”被卖给法兰西以节省开支(它自己的运作费用就几乎占去国库收入的10%!)。它的服役期极长,长到可以看见英王亨利八世励精图治并开始一个长期的海军建设和竞争计划。可能是作为苏格兰旗舰的模仿,“伟大的哈利号”于1512年下水,也有1000吨位,载有43门重炮和141门轻炮,总重量达100吨(最大的一门重炮长18米,口径为12英寸)。亨利八世于1545年在索伦特海峡打败了一支法国侵略军,当他两年后去世时,他的海军已包括了53艘装备精良的战舰,总排水量达1万吨。

这支舰队,就像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的舰队一样,由于费用过于昂贵而难以长期维持。到1555年,它已缩减到只有30艘战舰,且主力舰也从12只减到了3只。1588年,虽然皇家海军只保有32艘战舰,但其中有18艘超过300吨位,总排水量超过了1.2万吨。那一年,所有战舰都被用来抵抗菲利浦二世入侵英国的无敌舰队,而幸存下来的西班牙侵略军在很大程度上多亏了后舰持续不断的弹幕掩护。一些人声称,英国人在西班牙人发射一轮的时间里能炮轰4或5次,而勒班多的老兵们认为,比较之下,他们1588年在运河和北海经历的炮火,要比勒班多的猛烈20倍。.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船员和桨手的主要征募地区——16世纪的地中海已经成为基督徒(北面、西面)和穆斯林(南面、东面)的海上战场。孤立的外围据点纷纷陷落,西班牙占领了佩尼翁·德·贝莱斯,土耳其占领了罗得岛和塞浦路斯。地中海上的一些战略要地更是争战频繁。例如,仅突尼斯一地,就曾易手四次:1535年和1573年先被基督徒占领,热后又在1570年和1574年被土耳其重新夺回。但这时和平出现了,先是韦内齐亚,然后是西班牙,分别于1573年和1577年与土耳其签定了休战协议,巨大的单甲板平底船让位给了小巧的海盗船队。
  
这真令人吃惊,因为远程海战炮组的技术,就像全索具帆船一样,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1500年,葡萄牙国王给部署在印度洋的舰队司令的指示中,特别指出当遭遇敌舰时,“你应尽力避免与它们过分接近,只用你的大炮就能打得它们折戟沉沙……使得战争能在更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也减少了舰队船员的损失。”这些命令的精确性暗示出早在1500年时,这些战术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即得到应用。葡萄牙海外舰队总是一线排开地迎击敌军,发射一次偏舷齐放后,调转方向,以便返过来再进行下一轮炮轰。但西班牙人没能保住自己在海战中的技术优势,在1555年写成的《海上作战的艺术》一书中,费尔南多·奥利维拉认识到:“在海上,我们是远距离作战,就像面对高墙要塞一样,几乎没有机会让我们靠近得可以赤膊相见。”他很赞赏单线迎击的战术,认为那是理想的作战部署,但他建议舰长们只在船头放置重炮,就像单甲板平底战船那样,而将轻炮,特别是具有杀伤力的轻炮放在侧舷。“别在小船上放大炮”,他警告说:“后坐力会让船身散架的。”甚至在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要舰种,葡萄牙大帆船上配备的大炮依然相对较轻:虽然每艘战舰上都载有50门炮,但大多数看上去只能发射14磅或更轻的炮弹。而与此同时,英国海军的大帆船上却有3到4门能射出30磅重炮弹的重炮,每个侧舷则有20门发射17磅炮弹的大炮,所以皇家海军能发射更为猛烈的炮火,发射次数也更频繁,虽然英军大炮在1588年只击沉了一艘无敌舰队的战船,但其他几艘也因在炮火中受损过重,而无法走完全程返回西班牙。甚至连旗舰即那艘1000吨位的葡萄牙大帆船“圣马丁号”,也只是因为有两根巨索捆住了它损伤严重的两侧,才勉强坚持到家。

英国在1588年的作战记录已经丢失,因此不能对海军抵抗“无敌舰队”的成就做出更精确的描述,但幸存的关于1596年偷袭加的斯的文件却透露了更多的情况。这一役包括了16艘后卫舰,由120多艘精锐的英国和荷兰战舰组成。400吨位的“无畏号”上装有35门大炮,其中17门发射大口径炮弹。当离开英国时,它为这17门重炮带了576枚铁炮弹,发射了353枚(61%)。与此同时,500吨位的“彩虹号”上装有26门大炮,其中至少25门能发射大口径炮弹,它离开英国时带了670枚铁弹,发射了392枚(58%)。这意味着只在一场战中(1596年6月21日),平均每艘战舰就几乎发射了400枚大口径炮弹,而且许多炮弹其实是在一天内射出的。根据当时的文件记载:“当数不清的炮火从我们船上发射时,敌方城镇和战船损失惨重,而我们却毫无损伤。”这场战争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海战模式。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无敌舰队”之役和对加的斯的袭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们说明了西班牙海上势力的衰微。一方面,导致了更自信和更富有侵略性的英国人对菲利浦二世财富的袭击。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西班牙远洋舰队第一次开始躲避这个新的威胁力量;另外,它鼓励了其他国家去碰碰运气,对抗显见软弱的菲利浦二世的全球帝国。荷兰人,像西班牙人一样开始建立海军,刚开始时他们的战舰主要用于海岸防御,规模较小;但从1596年开始,能与敌人作战的大型战舰被建造配置起来,到1621年时荷兰海军已经拥有9艘500吨位以上的主力舰了

这是绘于1545年的英王亨利八世的一艘战舰“玛丽·罗斯号”。它装载的大量大炮证明:炮火在海战中的重要性在此时已得到充分认识。但降低炮孔、使其尽量保持靠近海面的重要性却没有被重视。因此同一年,在驶往索伦特海峡去阻挡一支法国侵略军的途中,“玛丽·罗斯号”翻倒、进水、沉没了。

一场海军军备竞赛由此开始了,大西洋上的所有列强都争相生产更多更大的战舰。1610年在英格兰下水的1200吨位的“皇家王子号”,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也是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一共装载了83吨重的55门大炮。1637年下水的1500吨位的“海上霸王号”也同样如此,装有超过153吨的104门大炮。它长127米,宽43米,事实上仅比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角下水的英国旗舰“胜利号”小1/3(后者长170米,宽53米)。这些战舰和20多艘与它们相似的战舰一样,都超过了当时宅邸的平均面积,载带的大炮比当时许多要塞里的大炮还要多。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1571年的勒班多之战

1571年10月7日的勒班多之战,参战人数大约为17万人,既是16世纪最大的欧洲战役,也是由炮火定胜负的第一次海上大战役,由208艘战舰,6只快船组成的基督徒海军,拥有大约1815门大炮;而他们的土耳其对手却只有750门大炮和230只战舰,战况极为惨烈。开战不久,奥地利的唐·约翰(基督徒军队总司令)就向一位高级参谋询问开炮的最佳时机,得到的回答令人毛骨悚然:“近到让敌人的血溅到你身上时再开炮。”“战舰相撞声和开炮声同时响起”,结果,在基督徒发动进攻后,破船沉船“漂满了八英里以上的海面,海上不仅布满残桁、断桨、碎木,还有数不清的尸体,水面被染成了一片血海”。总之,奥斯曼舰队损失了200只战船,包括大炮、给养和大约3万人。此外,这场轰动一时的惨败还引发了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几次起义。一时间,奥斯曼帝国在整个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岌岌可危,这场战役要成为16世纪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了。

但事实并不如此,单甲板平底战船较易建造,奥斯曼统治下的地中海沿岸又有数不清的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船坞和储备材料,可以立即建造补替勒班多战役中失去的战船。锡诺普和伊斯坦布尔的皇家军工厂中还留有一些状况良好的战舰,而且当战败的消息一经传来,一个大规模的建造计划就马上启动了。到1572年4月时,仅仅在战败6个月后,土耳其就又有200艘战舰和5只快船整装待发了。

1588年和1688年的无敌舰队:
1588年,由130只战舰和3万人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英格兰后遭致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世纪后,1688年,一支由463艘战船和4万人组成的荷兰舰队,却在奥朗日王室的威康王子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两次行动有很大不同:西班牙人花了几乎三年的时间来准备那次远征,而荷兰人却只花了三个月;前者出动了它的几乎全都海军资源,而后者却只动用了一部分;第一次征服从未试图让它的侵略军登陆,而第二次征服却占领了伦敦,在一个月内建立起一个新政府,奥朗日的威廉也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威廉三世。但他的胜利却导致了法王路易十四的宣战,使英、荷、法都卷入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除了一次短暂的休战外,一直持续到1713年。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舰队列阵:17世纪时的主力舰配帆数不足“纳尔逊时代”同级战舰的一半,这使它们很难控制(用舵轮代替舵柄后更是如此,直到18世纪),再加上它们的笨重性,就让单列向前迎击的作战方法很有吸引力。1500年葡萄牙舰队在亚洲采用的这种战术,与1653年英国海军在北海得到的“让舰队在作战中更好地保持阵形秩序”的指示几乎如出一辙:一看到旗舰已发起攻击……每个海上中队都应以己之长,与邻近的敌舰开始作战,为了保持阵形,每个中队的每艘战舰都应尽力与“主舰”保持在同一条线上。

“海上君主号”是第一艘三层甲板的战舰,是英王查尔斯一世在位期间的1636年1月设计的,20个月后下水,总造价超过4万英镑(其中半数是付给造船者的工钱)。它的主设计师菲尼亚斯·佩特本想让它装载90门大炮,但查尔斯国王不顾他的意见,将炮数增加到102门。使它成为当时最大的战舰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因此,海军军备竞赛继续进行。到1688年,荷兰海军战舰已达到102艘(包括69艘主力舰),英国海军有173艘(包括100艘主力舰),而法国海军是221艘(包括93艘主力舰)。所以这些主力舰都是两层或三层甲板,载有50到100门重炮,可以说基本上旗鼓相当。它们极大的相似结构还导致了一种很普遍的骗术,即悬挂假旗来欺骗敌方船只。虽然1688年11月,威廉三世在英格兰的大胆登陆让法国吃了一惊,但路易十四的海军在第二年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对爱尔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入侵,并于1690年在比奇角外(萨塞克斯海岸上的一个海角)击败了英荷联合舰队。

正如勒班多战役一样,如果被征服者在海上仍保有足够的实力,那么一次单独的海上胜利是远远不够的。用一位被击败的英国海军上将的话说:“大多数人都害怕法国的侵略,但我却持相反意见,我总说只要我们还存有一支舰队,他们就不会做出这种尝试。”他是正确的。比奇角之战后,英国“存有”的舰队规模不断扩大,从1688年的173艘军舰、6930门大炮、总排水量大约10.2万吨,增加到了17世纪末的323艘战舰、9912门大炮、总排水量16万吨。在新增的战舰中,71艘是主力舰。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于1666年7月25日发生于肯特海岸外的圣詹姆斯日的战斗。由89艘英舰对抗由88艘战舰组成的荷兰舰队。双方摆开一条超过九英里的战线,整日都在近程内交换偏舷齐放,隆隆炮声将陆上50英里内的窗户都震得“格格”作响。虽然战势明显有利于英军,他们也设法在短期内封锁了荷兰海岸,但交战结果实际只损失了两艘荷兰战舰和一艘英国战舰。第二年,在意识到谁也无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双方讲和了。

费用计算:海军军备竞赛的费用被证明是令人承受不起的。修造一艘主力舰的费用,在1588年只有2500英磅,一个世纪后就涨到了1.3万英磅。那时,海军船坞里有4000多名工人,是英国最大的工业。此外,1588年时,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舰队上服役的士兵还不到1.6万人,而17世纪50年代时,克伦威尔的海军人数达到了3万人;17世纪90年代时,威廉三世的海军更是高达4.5万人。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人呢?只有商业舰队才能在战时提供足够的受过训练的水手来武装一支海军,因此商业船只与战争舰队的规模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联系。在这里,英国因其岛国地位得到了很大好处,这意味着它所有的国外贸易必须通过海运完成,所以即使它战舰上半数的船员是“被强迫的”士兵即被强征入伍的士兵,大多数船员也早已习惯于在海上驾驶船只。相形之下,找到一支适宜而又足够的军官队伍来指挥船只,反倒更困难一些。但海军机构的固定化,逐渐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来担任职业军官。

欧洲海军的进化史

英国在从1585年到1604年对抗西班牙的战争中花掉了150万英镑;1648~1660年这段时期是900万英镑;在威廉三世的战争中(1689~1697年)是近1900万英镑。没有任何欧洲国家能与之匹敌,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除了英国,其他欧洲国家都是大陆国家,被迫保有一支庞大的陆军。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和荷兰就再没参与海上竞争,在17世纪晚期的一些场合以及1780年左右,他们都曾参与竞争(还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只要英国能依赖陆上盟友,通过陆地威胁它的敌人,他们就不能摧毁英国在海上的霸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