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窥上意,适时转舵代代红(2)

 liuhuirong 2017-07-18


  裴矩不懂军事,又喜欢参言插语,这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场讨伐辽东的战争便是在裴矩的唆使之下而发动的,战争旷日持久,屡战屡败,耗尽了隋朝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致闹得国敝民穷,怨声四起,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当时义兵满布、怒火四起,隋炀帝困守扬州,裴矩明白这个皇帝已是穷途末路了,再一味的巴结他,对自己会百害而无一利,他要转舵了,于是他将讨好的目标转 向那些躁动不安的军官士卒。他见到这些人总是低头哈腰,哪怕是地位再低的官吏,他也总是笑脸相迎。他并且向隋炀帝建议:“陛下来扬州已经两年了,士兵们在 这里形单影只,也没个贴心人,这不是长久之计,请陛下允许士兵在这里娶妻成家,将扬州内外的孤女寡妇,女尼道姑发配给士兵,原来有私情来往的,一律予以承 认!以安抚军心。”

  隋炀帝对他也是信任,言听计从,立即批准执行,士兵们更是皆大欢喜,对裴矩感恩戴德,纷纷说:“这是裴大人的恩惠!”后来到将土们发动政变,绞杀隋炀帝时,原来的一些宠臣都被乱兵杀死,惟独裴矩,士兵们异口同声地说他是好人,得以幸免一死。

   隋朝灭亡后,裴矩投降了唐朝,并在唐太宗时担任吏部尚书。他看到唐太宗喜欢谏臣,于是他摇身一变,也成了仗义执言、敢于冒死进谏的忠臣了。唐太宗对官吏 贪赃枉法之事十分担忧,决心加以禁绝,可又苦于抓不住证据。有一次他派人故意给人送礼行贿,有一个掌管门禁的小官接受了一匹绢,唐太宗大怒,要将这个小官 吏杀掉。当时在场众臣均无人说话,这时裴矩挺身而出,谏阻道:“此人受贿应当严惩,可是陛下预先以财物引诱,因此而行极刑,这是陷人以罪,恐怕不符合以礼 义道德教导人的原则。”唐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召集臣僚说道:“裴矩能够当众表示不同的意见,而不是表面上顺从而心存不满,实在值得人臣学习。如果每个 人在每一件事上都能这样,还担心天下不会大治吗?”裴矩这一招为他捞到了不少唐太宗的好感,从此也便更加重用裴矩。

  不知是不是因为唐 朝纳谏的风气太盛,反倒结了像封德彝、裴矩这样一批亡国之臣,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们不难看出,像他们这种随风转舵又善窥上意的人,的确有过人之处。他们在 改朝换代的变化中,并未遭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尴尬,不仅独善其身,还代代走红。但是其阿谀谄媚的脸孔也真让人感叹,不知其阴柔保身之法是发自内心还是逼不 得已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