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绍功60病案 第四十案 湿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18
病史:冯生,32岁,初诊节气,大暑。 湿疹2年,四肢躯干红色丘疹水泡,部分融合成片,少量渗液,双下肢见脓性分泌物,周边肤糙,中西药治收效甚微,口粘纳差,脘胀,尿黄便干。苔黄腻,脉弦滑。诉食辛辣,暑湿季节加剧。朋友介绍,门诊试治。 讲解与互动:
病史:冯生,32岁,初诊节气,大暑。
湿疹2年,四肢躯干红色丘疹水泡,部分融合成片,少量渗液,双下肢见脓性分泌物,周边肤糙,中西药治收效甚微,口粘纳差,脘胀,尿黄便干。苔黄腻,脉弦滑。诉食辛辣,暑湿季节加剧。朋友介绍,门诊试治。
讲解与互动:
这辨证简单吗。看出来没有?
学生:“痰浊。”
对!痰浊,而且痰浊化热。湿疹不要清热利湿,要注意苔腻的痰浊。光利湿不祛痰,效果不好。用什么方?
学生:“温胆汤。”
哎!温胆汤。而且加了清热的药。化热了,他尿也黄了,便也干了。要分利二便。
脉案:
成年冯生,湿疹2年,过食辛辣,暑湿季节反复发作,中西药治无效,门诊试治。刻见四肢躯干红色丘疹水泡,部分融合成片,少量渗液,双下肢脓性分泌物,周边肤糙,搔痕血痂,口粘纳呆,脘腹胀满,尿黄便干,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脾胃湿热,蕴于肌肤,发为湿疹。治当清利湿热,祛风止痒,投《医学正传》“三妙丸”合经验方“茵陈温胆汤”加味。
处方:
茵陈(后下)15g 竹茹10g 枳壳10g 云苓10g 陈皮10g 莱菔子10g 葶苈子10g 地肤子10g 黄柏10g 生薏苡仁10g 炒苍术10g 白鲜皮10g 草决明30g 丹参30g 藿香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皮疹瘙痒减轻,呈现隐退之象,脘胀减轻,食纳增加,大便转润,效不改法再加制军10g、紫草10g、板蓝根15g,增强凉血解毒之力。再服14剂,丘疹减轻,瘙痒缓解,湿热渐清。苦寒药中病即止,以防伤胃,上方去苦参、白鲜皮加白花蛇舌草30g,增大清热解毒之力,再服14剂,瘙痒已止,皮疹大量脱痂,肤色逐渐恢复,改为每晚服1剂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
1、本章中焦湿热蕴遏,熏肌成疮,治当清热利湿,调理中焦,“三妙丸”由黄柏、苍术、薏苡仁3味组成,乃调中利湿效方。经验方“茵陈温胆汤”由茵陈、枳壳、竹茹、云苓、陈皮5味组成,清热利湿效方,两方合用切中其证,故能奏效。
2、白鲜皮、苦参祛风止痒,中病即止;草决明、白花蛇舌草分利二便,利于湿邪之泄;莱菔子、地肤子、葶苈子为治肤痒效药;藿香为时令用药。
3、制军泄热,紫草凉血,丹参和血,板蓝根解毒均系增效之辅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