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礼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2-05-30 发布于山东

八、清脾消导法治愈婴儿湿疹一例

邵某,男,11个月。

初诊∶1989327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自幼头顶出红疹,瘙痒,渐扩展到面、颈、胸、腹,糜烂流水,遇热痒甚,烦躁不安。母乳加牛乳喂养,纳可,大便干结,小溲短赤。曾多方诊治,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诊查营养中等,面色潮红,颜面、头皮、颈胸多处粟粒状红色丘疹、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呈鲜红色糜烂面,渗液较多,部分结有黄色痂皮。舌质红呈地图舌,花剥苔,脉微数。

辨证脾胃积滞,湿热蕴蒸。

治法清脾消导,清热除湿。

处方焦栀子3g焦槟榔3g焦三仙10g生白术3g生枳壳3g生薏苡米10g炒莱菔子3g黄芩3g马齿苋15g白鲜皮10g

外治马齿苋、黄柏煎水湿敷;祛湿散、甘草油调糊外搽。

服药3剂后,颜面、头皮渗出停止,皮损干燥,改用黄连膏外搽。再服药3剂,皮损开始消退,痒减轻,大便通畅。又服药3剂,基本痊愈。

【按语】见医案之按语

九、健脾消导法治愈异伍位性皮炎一例

赵某,女,15岁。

初诊∶19911011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幼全身反复起红斑丘疹,痒甚,抓后流黄水,久治不愈。平素体弱,食欲不振,腹胀。

躯干四肢密布粟粒状淡红色丘疹,肘窝、胭窝处融合成片,眉弓等处皮肤粗糙脱屑,躯干四肢遍布抓痕血痂,部分糜烂,渗出黏液、脓血,有黄痂覆盖。舌体胖嫩,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辨证脾虚湿滞,肌肤失养。

治法健脾除湿消导,养血润肤止痒。

处方炒白术10g炒积壳10g炒薏苡米30g炒莱菔子10g厚朴10g白鲜皮30g首乌藤15g当归10g苦参10g生地黄10g二芍各10g

外用黄连膏。

二诊上方药连服14剂,痒感已止,大部分皮疹消退。续服药一个月后,皮肤抓痕糜烂消失,粗糙脱屑减轻,基本痊愈。

【按语】(八、九两案例)婴儿湿疹中医称为奶癣、胎风、胎赤等,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胃热积滞、脾失健运、湿热蕴蒸、兼感外邪所致。儿童期湿疹多因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或蕴久化热,内外之邪郁于肌肤腠理而发病;由于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使脾虚血燥,肌肤失养。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婴儿期与一般婴儿湿疹相似,儿童期多由婴儿湿疹迁延而成,与中医文献记载的四弯风相似。

脾胃功能对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湿疹患儿多有消化不良。脾胃功能失调是本病的"",而湿热之邪则为本病的""。根据"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理论,采用健脾消导的治则治其本,而以清热除湿之药治其标,这样组方不仅可健脾理气、和胃化滞,而且可清热除湿止痒,标本兼治,消补兼施故疗效十分满意。儿童湿疹多因久病缠绵而脾虚湿盛、肌肤失养,故在健脾消导基础上辅以养血润肤之品可获效。此外,婴幼儿为纯阳之体,用药切忌过用大热大补之品,以免热其热;久病缠绵、脾胃虚弱之患儿又要切忌大苦大寒之品,以免耗伤胃阴,致使虚其虚。故临床应诊时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方中黄芩、栀子清热除湿,泻三焦实火;马齿劳、苦参、白鲜皮清热除湿;枳壳、白术。厚朴.薏苡米健脾除湿理气;焦三仙、焦槟榔、炒莱菔子健脾消导、和中导滞。对于异位性皮炎,因久病耗伤阴血,故需用当归、首乌藤、生地黄、赤白芍等养血润肤,滋阻凉血之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