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高'有了新标准?过去高的现在都不算高了?!

 老玉米棒 2017-07-18

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我亲爱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老爸转了篇“最新消息”给我:


他兴高采烈地问我:“是不是真的?按照这个标准,我的血压血糖血脂都算正常值了!”


我都可以想像,平常吃药主要看心情的老爸,这下更有理由不好好吃他的降压降糖药了,保不准一高兴,还多吃三块西瓜,“反正我三高都正常了!”

这一放松,血糖可不是8.5可以打住的,血压升到160、170更危险,我不得不向老爸大喝一声:


假的!


且听我来仔细分析分析。

 高  血  压

正常成人的血压低于120/80 mmHg;三次不同日期测量均超过140/90mmHg的,可以诊断高血压;位于两者之间的,称为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的控制标准:

根据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Association) 2014年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从来没有要求过必须低于120, 这是上述谣言中的一个误传);

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确实需要考虑到因血压过低可能造成的晕厥或摔倒,2015年对该年龄段老人血压控制的标准调整为:低于150/90 mmHg。

对老人标准放松到低于150/90 mmHg并不代表160、170就可以!事实上,有研究表明,40-89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他们因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去世的风险就翻倍!所以,老人标准稍放宽,不代表可以任意放松到160、170甚至更高!(这是上述谣言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大的蛊惑人心之处!)

虽然高血压中大家更关注的是收缩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高压”),但舒张压(“低压”)也很重要,它反映的是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舒张压高也是导致脑出血、脑梗塞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血压的控制,除了收缩压,舒张压也要控制!而上述所谓“最新消息”中,却对舒张压只字未提,这是该传言又一处不实之处。

传言中所提到的“吴氏计算收缩压”,上网搜了下,所有能查到的,不同网站、文章之间抄来抄去的是一模一样的这样一句话:“2011年江苏江阴人吴鸿安研发了吴氏计算血压”。至于吴鸿安是谁,做什么职业,他怎么研发的血压计算法,是否得到了中国医学界的认证,完全查不出来,无从知晓。中国的正规医学界、医院,也无人应用此一“发明”来衡量患者的血压。


网上的这篇文章里还有这样一段话:“注意,吴氏计算法的适用范围是11-65岁的中国正常人。对于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心脏病、中风等患者,这些不够正常人的血压,则要另做别论”。


正是这些疾病患者需要控制血压,把这些人排除在外,那么这个所谓的“发明”,这个计算血压的方法,除了让人迷惑之外,有什么意义!


而且,它的适用范围是“11-65岁”,那么按它的算法,血压最多不应该超过82 + 65 = 147,正好稍低于美国医学协会推荐的老人收缩压低于150的标准。它打了个漂亮的擦边球!但是,微信群里转发的那个贴子,却打着“吴氏计算法”的幌子,肆意延伸到任何年龄的老人,从而得出”160、170也正常”的这样一个蛊惑人心的结论!

总结:无其他疾病的老人,血压应低于150/90 mmHg; 有糖尿病、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应低于130/80mmHg


 高  血  糖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不超过5.5 mmol/L (100 mg/dl), 餐后两小时或任意时间血糖不超过7.8 mmol/L (140 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衡量过去三个月血糖情况的一个血液指标)不超过6.0%;

如果至少两次以上空腹血糖超过 7.0 mmol/L (126 mg/dl), 餐后两小时或任意时间血糖超过11.1 mmol/L (200 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过6.5%,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居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糖尿病前期。当血糖低于3.3 mmol/L (60 mg/dl) 时,称为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平常血糖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Association, ADA) 2016年的指南,一般成人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小于7%,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小于8.6 mmol/L (154mg/dl); 餐前血糖应在4.4-7.2 mmol/L (80-130 mg/dl)之间, 餐后1-2小时血糖峰值小于10.0 mmol/L (180mg/dl)。

年轻人,糖尿病患病时间短,只需要生活方式或一种降糖药物来控制,尚无心血管疾病,预期寿命长的,可更严格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小于6.5%, 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7.8 mmol/L (140 mg/dl),以更好地降低将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过去有过严重低血糖副反应,糖尿病患病时间长, 需要多种降糖药物,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预期寿命不长的,血糖的控制可放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8.0%, 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10.1 mmol/L (183mg/dl)。

网络上那个贴子对于高血糖的部分还算靠谱。


 高  血  脂

既然高血压高血糖都说了,那不妨也来说说“三高”中的高血脂。

血脂的检查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俗称“好胆固醇”)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俗称“坏胆固醇”) 等各项指标,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都可称为“高血脂”或“血脂异常”。

正常血脂:

 甘油三酯小于1.7 mmol/L (150 mg/dl)

※ 总胆固醇小于5.18 mmol/L (200 mg/dl)

 HDL(好胆固醇):男性应大于等于1.0 mmol/L (40 mg/dl), 女性应大于等于1.3 mmol/L (50 mg/dl)

 LDL (坏胆固醇):则根据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来决定其LDL的理想水平。


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算2个因子),体重超重或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HDL低于1.0mmol/L (40 mg/dl) 。如果HDL高于1.55mmol/L (60 mg/dl),则减去一个风险因子。

※ 身体健康,风险因子为0或1的:LDL应小于4.1 mmol/L (160 mg/dl)

※ 风险因子为2的(不包括糖尿病):LDL应小于3.4 mmol/L (130 mg/dl)

 风险因子大于2,或者已经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LDL应小于2.6 mmol/L (100 mg/dl)


最后,教大家几个快速分辨网络传言真假的妙招:

1. 最简单的,它不是给出了网络链接吗?点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这篇传言里的链接点进去,是国民党在美国分支机构的网站(怪不得传言通篇繁体字)!KMT, 不就是Kuo Min Tang(国民党)台式英文拼写的缩写嘛!网站上的内容是这样的:

呵呵,最新医学消息,不由专业医疗机构的官方网站,而由一个政党在海外的小网站发布,听上去就不靠谱啊!


2.更简单的,凡是写着“美国正式规定”、“央视终于发布”、“世卫组织”如何如何,打着个大名头却语焉不详的,一般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基本不可信!

最后,祝所有的爷爷奶奶父母亲戚朋友们都提高分辨网络谣言的能力,身体健康,快乐生活!

1.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www.heart.org

2.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JAMA 2014; 311(5): 507-520

3.Chobanian AV. Time toreassess blood-pressure goal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2093-2095

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6. Diabetes Care 2016;39 (Suppl. 1):S1-S119
5. National Heart, Lung andBlood Institute. High blood cholesterol: what you need to know. Www.nhlbi.nih.gov

6.www.webmd.com

7.www.medscape.com


肖丹华

1997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博士,200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营养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内科医师执照,2014年获美国肥胖医学专科执照,现任美国大西洋医疗系统营养代谢中心专科医生。开有个人公众号“小小四月花”,近作《减肥不是闹着玩儿》已经面市。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图片来源:正版图库、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