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新饲料 中医,这个即传统又新颖的行业能否与现代农业进行跨界融合,“中医农业”到底有几分靠谱呢? 百度上搜索“中医农业”关键字,让人意外的是出现了近400万个结果,还看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上,发表了多位权威专家对中医农业发展前景的论述,业内也举办过相关主题的专业研讨会。可见,学术界对“中医农业”的研究和探索已久…… -- 01 -- 中医农业,替抗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我国长时间依赖化学农业,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作物根系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打破了土壤平衡,连作障碍、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让农民苦不堪言。 近年,国家提出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土十条”等政策,主张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再度恶化。 在此背景下,中医农业的重要性便更加明显。 所谓中医农业:就是把中医当中蕴含的对自然和生命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运用到农业当中,找到一种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方法,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 -- 02 -- 中医跨界农业,How to do it? 这种新的农业形式如何来落实呢?可以有虚实两面。 从实的这一面来讲: 很多研究和实验都证明,利用中草药、微生物等制成的肥料、农药和饲料,既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又保障农产品的优质高产;从中草药萃取的生物制剂,不仅可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而且可以为植物提供全程保健和病虫害有效防治,取代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逐步改善土质、水质和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讲究食药同源,农作物当中就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通过这种技术层面的操作,就可以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农业将更加绿色环保。 从虚的一面来讲: 从虚的一面来讲,中医农业也有指导意义。所谓虚,是指从高于具体实践的层面,也就是理念层面来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像中医理论中所说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相通的,农业也是如此,温光水肥、产业政策、等都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大农业,都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小到一家一户规划生产,大到政策制定,都需要从整体着眼。 正所谓:传统文化精华多,中医理念有内涵。技术管理齐探索,天人合一共发展。 -- 03 -- 中医农业,如何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 目前中医农业、中医养殖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是要形成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GAP种植为核心的大规模中医药种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已取巨大经济效益。 而当前的中药材在收购时标准不统一,导致下游种植户多使用农药化肥,上游各地药材品质不一且不稳定,医生想找到好的药源困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医农业,使用药用植物替代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中医农业技术发展进程中,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和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是根基。 现代农业科技指导种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是实现生态中草药生态种植的必然途径。 生态中草药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人类健康与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畜禽粪便来源的有机肥料,能够为生态中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中医的系统性、多学科交叉、统筹预防作为指导思想,以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作为方法,以生态中草药作为工具,从而实现从畜禽无抗—优质有机肥—优质中草药—畜禽无抗的闭环,为中医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在现代种养结合模式下,通过药用植物替代畜禽水产养殖抗生素,未来将大有可为。 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为农业养殖业的创新提供了科学的途径和工具。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食品是农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医农业、中医养殖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是代表了农业绿色化、安全化、功能化的方向。 目前中医农业、中医养殖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是要形成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领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需要同行们共同努力和奋斗。将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与传统的农业、中医药相结合,使传统农业、中医药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好处,促进农业、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来源:国家生猪产业联盟,新饲料编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