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書法考(312) 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率我真 2017-07-19


 
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学位,导师白砥教授。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荣获浙江省青年书法十家称号。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郭建党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临可以知书意,摹可以解法度。
       临帖是每位学书者最基础的手段,一般而言临帖分为三个阶段,实临、背临、意临。实临就是让我们深入、细致地理解范本;背临目的在于将古人的技法占为己有;意临则是需要汲古人所长为己所用。在不断吸收古人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
         临帖是步入书法艺术之门的唯一途径。但临也要讲究方法,如果临帖不能认真观察、准确表现,那么就无法窥得前人书艺的精妙之处,也就不可能掌握和领会古人的用笔及巧思。因此用较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准确的临写训练,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在创作阶段,临摹给人以灵感启发,是创作的必然前奏,创作又是检验临摹的有效手段。临与创不间断地交替进行,是学书过程中不断反馈和调节的永久进程,唯有如此方可有大成。大书家王铎曾曰“一日临池,一日求索”,已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临摹与创作之间需要有过渡的层次。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所得,很多同学在临摹中掌握的知识往往很难直接转化到创作中去。如何能够较为顺利地在创作与临摹之间建立较为直接的通道,是教学的关键。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节临杨淮表记180cm×52cm

       一、实临阶段:实临即准确临摹,即学习的最初阶段的入帖过程,临写的准确性不仅仅要求用笔、线条、结构的形态准确,同时也要对临摹范本所用工具材料有充分的了解不仅是线条上的准确,还要求线条质感上的对应,更要深刻体会产生这种线质的相关因素。比如,毛笔的笔性、书写材料的材质以及用笔速度。
        在对线条与结构临摹的准确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准确程度。必须做到眼高,只有眼高了才能做到手高高。
        1.笔法的准确首先要对临本进行量化分析:
        对范本中的范字进行分解,如。同向线。笔画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技巧表现(比如,长短、粗细、起收笔的变化、间距松紧、向背关系、开合关系)。
        2.对范字的线条分别夸张其顿挫、迟速、人锋角度等动作训练。
        3.字形结构的准确观察训练:
        (1)以范本中一组字为例,画出其结构的中轴线
        (2)选出结构较为典型的字,将其拆成几个部分,进行归纳整理,并研究其揖让、主辅、收放、穿插等关系。
        临摹对于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完全重合的地步,或多或少有某种程度上的误差(绝非错误)临摹允许存在些许误差,但是观察是不允许有丝毫误差的。在处于这个训练阶段时,应该尽可能努力与范本靠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古人,同古人对话,与古人同轨。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傅山条幅232cm×52cm

         二、背临阶段:背临的目的是将范本客观技法上升为学习者的主观意识,进而转化为记忆,这也是用来检验是否真正入帖。
        背临目的:
        1.强化同范本的熟识程度;
        2.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调整的转化;
        3.有利于对范本风格特点的提取。
        背临可以针对某个方面进行训练(比如对笔法、结构、章法),背临在临摹阶段对于强化书写性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也可以提高书写速度,更能体会范本书写的节奏感。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何君蜀道碑90cm×65cm

         三、意临阶段:写意临摹目的是通过对范本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以及对其风格特点进行强化和夸张,从而寻找个人风格构成的元素,塑造创作中个性化语言。
         写意临摹不只是对范本大概的随心所欲的临写,而是从临摹过程中训练自己心手的协调统一、创造力,以及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写意不是简化、弱化范本的风格特点,而是一个有意识的理性过程,是对原帖范本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写意临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强调和夸张:
        1,用笔方面,动作的幅度、粗细、收放;
        2,结构上主辅、揖让、高低、错落;
        3,章法上中轴线摆动幅度,章法重组后地调整与控制。
        临摹不能迂腐地理解,单一的临帖会陷入误区,使临摹变得僵化,不能起到临摹的作用,这样就失去了临摹的目的性。临摹要站在矫正自己平时书写习惯的立场上,解决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用笔、结构倚侧、章法、断连关系等。这样就要求有选择地进行临摹,改进或弥补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创作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临摹则是解决问题。
         如果一味地强调临摹不进行创作,就会导致学与用的脱节,容易产生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心理与无目的性。如果临摹取得的知识点不能始终运用到创作中去,则影响学习的效率。只有了解创作中需要什么,才会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临摹训练。许多学书法者都有共同的感受,通过日积月累地临摹,达到一定水平不难,但是一旦离开字帖,自己挥毫,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但风格上可能面目全非,而且在水准上也相去甚远。如何从长年的临帖过程中找到一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抛开法帖这根拐杖独立作书,便成为许多学书者的苦恼。仿作是临摹到创作的中间环节。通常,我们通过这一中间环节,可以有效地做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在技巧层面上采取如下一些方法: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潘天寿先生行草条幅

        1,对字帖进行改写,比如对偏旁部首的拆装再组合,合体字拆为独体宇与偏旁部首,我们将独体字与折下来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这样就会增加词汇量,便于以后的创作。
        2,集字创作其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旨在训练学生对章法经营的意识。每范本上的字,我们经过反复临摹之后,不同程度上都是熟悉的。过去只注重学生的线条与结构的模仿、而现在,把不同体势、不同环境下的范本按某一内容集起来。我们首先会遇到章法上是否妥当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范字在作品中,上下能否呼应衔接?位置大小是否妥帖?分布是否有生硬敦促之处?这正是集字时面临的一些问题!整幅作品能否作为有机体存在、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大事。对非由己出的集字进行反复推敲,正是一个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它比自己随意创作,要有价值得多。因为它有约束,有依据,所以初学的创作必须是集字。

書法考(312) <wbr>学院风骨—书法专业博士郭建党作品欣赏 <wbr> <wbr>郭建党 <wbr> <wbr>刍议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秦诏版135cm×67cm

         因为篆隶楷有明显的界格,所以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变换不同的作品形式。第一行字的变化要注意上下字的关系,避免用笔重复;第二行不只是注意与上下字关系还要注意与右边字的关系;第三行时除第二行要注意的问题外,还要注意避免与第一行的对称,以此类推。行书集字可能会缺少连贯性即行气,还有大小变化以及穿插关系的问题这时就要多读字帖,参考其章法。比如米芾的《竹前槐后帖》,我们选其中28字组诗,写成一张四尺对开作品。我们参照其章法及字形大小变化,也可以把斗方形式转化为条屏。我们长卷转化为四条屏,这时就要对行书字形的大小、穿插、欹侧变化、轴线摆动进行重新考虑。
          为了避免创作中明显的模仿痕迹和无“理法”的杜撰问题,参考书法字典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书法字典不仅有字帖的功能,同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字的多种写法,利于我们在创作中寻找变化,增强丰富性。
           一种书体的学习要站在系统化的立场上,先对该体总体风格类型汇总,即合并同类项学习,比如学生写《张猛龙碑》,要尝试用其技法去套用所有魏碑。我们必须在比较之中全面学习,在具体临写训练中要强调本质的区别在哪?面对不同的对象,表现手法差别在哪?学习《张猛龙碑》同时还可以参考《李壁墓志》或者《元桢墓志》学习汉碑也是一样,《张迁碑》《鲜于璜碑》以方笔为主,学习或者创作时,我们也可以把《好太王碑》这种古拙的结体运用其中,增加其丰富性。颜鲁公曾写过《论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那么我们在学习张旭《古诗四帖》时也可以拿颜真卿草书作为补充。经过从临到创作的阶段之后,再从创作回到临摹的训练是学书再深入、再深刻的过程。从临摹到创作,在整合的技法纲领指导下,对每个技法点具体加以研究训练,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具体的创作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