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识字吗?

 四川岷江河畔 2017-07-20

【邓艳萍专栏】

你真的识字吗?

原创作者|邓艳萍(萍老师私人微信 - pinglaoshi1314)

选自邓艳萍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萍语文-ID:dypyuwen”


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老祖宗在横竖撇捺里,藏着精妙的生命哲理。把54个汉字拆开看,你会感慨:也许,我们识的不是字,只是笔画!

有“衣”穿,有“一口”饭吃,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清福。

只要不断地钻研下去,顽“石”也会“开”窍。

一口囫囵吞下,那是吃;一口一口又一口,才是品。

“人”要站得“直”,才会有价值。

禅就是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 

别人是一颗心,你是“一串心”,当然患得患失。

每个“人”的“立”场,决定各自的位置。 

别夸海口,自“大”,就会吃“亏”!

大海,是由“每”一滴“水”组成的。

被选拔出来的人,才配做“先”行者。

原本值得“庆”祝的事,只要偏差“一点”,就可能令人生厌。

何谓够?再多说一“句”话就“多”了!

“秀”美华丽的语“言”往往是诱惑人的。

企业缺了“人”才,必然“止”步不前。

开会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你“云”我“云”大家“云”

总结一“万”个人的“点”子,就是好方法。

想方设法“少”出“力”的人,是劣制品。

做人总喜欢“自大一点”,久而久之就臭了。

“心”里只装着自“己”,是做人之大忌。

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你要“工”作;第二,你要足够努“力”。

使

“人”一旦做了“吏”,就喜欢使唤别人。 

信用,取决于一个“人”会不会食“言”。

“言”辞必须做到公“平”,才具备评论资格。 

由新至旧,不用太久,“一日”即可。 

感恩戴德或忘恩负义,都“因”这颗”心“。 


想要出人头地,你必须明白“山”外有“山”!

心中有了偏见,就会把“人”看“扁”了。

“手”伸得太长,伸到了不该你管的地方,就是毛病。 

中国式父母,看自己的“子女”,横竖都是“好”。 

无故挑起事端,多“半”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人的一生只有三日:昨日、今日、明日。 

“心田”也要勤于耕耘,那就是思考。 

问,是一“门”关于“口”的艺术。

找到自己的本,就是悟。

大道之行,不可只拼脚力,还要拼智慧(首)。

表里如 “一”,适可而“止”,两者结合才成为一个“正”人君子。 

“如心”为恕,拿着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自然就能谅解宽恕了。

屋檐下住着”八口人“,都能相安无事,即是容人之量。 

开”口“说话便像箭”矢“般一语中的,真知灼见也 

每个人的路,都始于”各“自的”足“下。 

得给,才能让别人舒服。 

连死的“心”都有了,才是真忙!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需要不停地“叩”问! 

“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发出指令的资格。

人生要做加法,不是纸上谈兵动“口”说说,还要流汗出“力”。

人生的每一次崛起,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人生要“赢”,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亡”是要有危机感,“口”是要善于沟通,“月”是要有时间观念,“贝”是要有经济基础,“凡”是要保持平常心。

以“牙齿咬着“耳根说见不得人的话,可谓邪。

私欲如山“谷”,再怎么填也觉得“欠”点什么,也叫欲壑难填。

真正与你作对的人,往往“口”上“不”说,而是暗藏在心里。

饮茶的惬意闲适,好像 “人”立于“草木”之间。

一个人是渺“小”的,但站在“大”的平台上,就成了“尖子”。

江湖上行“走”,要留“余”地,才是通途。

人比人,气死人!“比”是两把“”首,伤人又伤己。

延伸阅读:

【尹柱美专栏】

孩子的阅读题不会答或答不好,怎么办?

文|尹柱美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总会有一些朋友向我咨询孩子的阅读题不会答或答不好,怎么办?尤其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家长,习惯于孩子在低学段样样拿满分,突然冒出个语文阅读题,孩子老丢分,家长从心理上来说难以适应,因而,特别需要一个法宝能清除这个阴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是比较尴尬的,因为我四年级的女儿的阅读题答得也不怎么样。


问题肯定不是一张期末试卷告诉你的,其实是早有苗头。平时我观察到自家孩子有这样一些问题:


1.答题速度非常慢。


女儿平常写作业就非常慢。


首先是由于写字慢,仍然秉持着一二年级的习惯,希望一笔一划都尽量写出笔锋,如果写得不好,或是写得不对,都必须擦了重写。有些地方计较得都接近于“神经质”,比如“尖”字,上面“小”部分那一竖和下面“大”那一部分的撇,两者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关系非常微妙,要掌握这两者距离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其次是这个学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对老师提的任何要求都兢兢业业去完成。语文平时有预习作业,每当有这个作业,我们全家都如临大敌,因为这意味着这天晚上全家都不得安宁。这项作业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多音字,质疑提问,解答课后问题,读课文等等方面。孩子在写这样的作业时不懂得取舍,事无巨细一点点完成,一般耗时四个小时。这样的心理特点造就很多小女孩的学习特征:认真但低效。


最后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女儿的性格是做事踏实,有点胆小,害怕出错,特别想获得认可,因此在答题时斟字酌句,答得就越来越慢。


2.大的主观题不会写。


首先是没有思路,比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阅读,讲述盲人青年认真画鱼,最后这样设题:你怎么理解“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然后才游到纸上”这句话。对于这样的语言赏析题,孩子没有思路,不知道语言有字面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等,因此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


其次是不会组织语言。有些题的答案需要从全文筛选信息并整合,对于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很高。比如在写人记事文的阅读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结合全文谈谈他是怎样的人?在做这样的题时,孩子答题要么非常言简意赅,用一两个词概括,要么大段大段地抄原文。具体如何结合文章,如何组织语言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困难。


最后知识面比较窄。比如在《昆虫的“鼻子”——触角》这篇文章中,最后这样设题:请你谈谈“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应用”,如果孩子没有开阔的视野,在这方面没有知识积累,在答题时也容易抓瞎。

 

3.有些题能记得老师讲的技巧和思路,但没有真正的理解。


在小学进入中高学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时,多多少少会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介绍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经常出现的“解词题”,老师告诉孩子的方法是:解词的时候可以拆词,拆开后分别组词。孩子不会灵活运用,有时候拆得匪夷所思,比如“不由自主”,她拆成“不让自己做主”。有时候拆得非常浅,比如“忘我”,她拆成“忘掉自我”,没有进一步指出“形容做事情非常投入”。孩子记住了技巧却忘记了如何在语境中真正地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的最主要的尝试是:刷题!


作为从题山题海一路冲锋陷阵过来的一代人,对于刷题有天生的厌恶感,但不能由着这种厌恶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应试时,刷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


首先进行限时训练。根据考试时间来确定阅读题可能分配到的时间,估计20分钟。刚开始时,孩子很难在20分钟之内完成,做了几篇后,她非常受打击,其实上文中的很多问题是交错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解决其他问题,时间问题也不能得到真正有效解决,但做题时仍然坚持计时,想让孩子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当孩子能在20分钟之内完成之后,可以换一种方式计时,计算每完成一篇自己所花的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时间的自我管理。


接下来要做的是祛除害怕和胆怯。


放松地去写字,写得能让我看懂即可。


放松地去写主观题,这样的题,没有标准答案,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点不错,妈妈不能一点不错,你的老师也不可能一点不错,也许神仙都做不到一点不错。既然这样,你错一点又怎样,不能因为想寻找完美的答案就空着不写啊。


关注语言组织,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语言习惯如果不及时制止,可能会跟随她很长时间。其实从一二年级开始,她的书面语言就经常表现为短句太短、频繁使用顿号等问题,以前她太小,我觉得等她大了慢慢会有改观,但是到四年级仍然是这样的语言表现,这个现象是很让我吃惊的。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是无法指导每个人的语言细节问题的,就我个人的教学也是这样,每次看学生的作文时,觉得问题重重,但是把每个人叫到面前逐字逐句修改好像也不现实,结果就一年年学,一年年没有太大改变。如果家长有时间,这方面不妨亲力亲为。另外,在答题要点比较多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运用关联词连接要点内容。


给予方法指导,但方法最好是聊出来的,而不仅仅是个理论框架。比如孩子写“成长的道路上”的作文,我们全家在办桌上聊“成长”的意思,爸爸说“成长”不就是个子长高了,孩子说其他方面有收获也叫成长。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会和她一起来说说中文语义的丰富性,在答阅读题时,能不能想想文字后面的意思。


刷题是有用的,但刷题不是万能的。最本质的能力还是理解能力。


比如孩子在做《一把小提琴的神奇力量》这篇阅读时,她能在规定的时间答完每道题,语言组织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不能得分,原因何在?是因为她没有读懂!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小提琴家用尊重挽救了一个孩子,而孩子解读成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样的答题偏差不是通过刷题解决的,还是要理解文本,那怎样才能提升理解能力呢?读书!


然后问题就来了,有朋友问我,你家闺女阅读量那么大,还存在理解能力的问题吗?


静下心来想想,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好像的确读了不少书,但到二年级就基本停滞了。三年级后,学校各种作业和小升初预备役交织的学业压力使得她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学校推荐的一些名著她一般是针对考试要求进行跳读,如果有时间进行自主选择,她仍然会选公主类的浅阅读,最近想读《包公传》这样的传奇故事,我也没同意。虽然社会上关于阅读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但真正给予孩子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却是越来越少了。尤其相对于数学和英语,这两科不但通过重复刷题能看到成绩的提升,而且对升学择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之对比,读书好像是一件非常低效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能坚持支持孩子读书,需要在“舍”“得”二字上下点功夫。


也就是说,由于自己的彷徨,孩子深入阅读并没有坚持下去。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甚至包括我所教的高中生,如果说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小学生强,那是由年龄和人生经历带给他们的,而不是高品质的阅读所给予的。在刚刚过去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很焦急的和我谈起孩子的成绩,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帮孩子,说自己全职陪孩子,孩子也特别努力,但成绩不见提高。那个孩子的努力我早就看在眼里,但想要提高成绩太困难了,孩子在文本理解上有巨大差异,结果导致在卷面上方方面面得分都非常低,包括填空默写题,由于理解力的缺失,导致其他所有学科都成绩不太好,因为有时候他读题会产生理解偏差。其实,阅读是一个人成年后综合能力的底子,是基础工程。


 

最后,在刷了一定量的题后,不妨和孩子谈谈阅读题的局限性。小学生的阅读题,大多数都是短小浓香的鸡汤文,读完有回味,有感悟。有些文章是原文,有些则是摘录拼凑或是大幅度删减的文章,这些文章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文章拼凑得太假。比如有篇阅读讲述比尔盖茨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努力学习、有时间观念、勤俭节约等因素。孩子看完后就质疑这些品质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仍然亦步亦趋去地去套用一些假话空话答题,心里非常抵触。我就和孩子说这个比尔盖茨是假的,你如果想了解真正的比尔盖茨应该去读书。这些缺乏思维深度,虚假概念先行的文字对于孩子的思维品质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久而久之,会形成这样的认知:阅读假!作文假!语文假!

 

阅读题和阅读是两个概念,我告诉孩子把做阅读题当做游戏吧,了解这个游戏的基本规则,然后放松地去答。作为家长对于分数也不要过于计较,阅卷老师的手松手紧、这次考试对平均分的把控、阅卷人对这道题的主观认识等等诸多不可控的因素都能左右着成绩,所以一两次的成绩非常不具有科学指导性,但如果多次得分都较低,那就需要个别诊断,您不妨陪陪孩子做几道题,慢慢你就能发现您家孩子问题在哪儿,然后再有的放矢进行“治疗”,而不是给他报个辅导班就万事大吉了。

 

总而言之,对于阅读题,借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它,但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它。

(本文尹柱美老师原创投稿)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总会有一些朋友向我咨询孩子的阅读题不会答或答不好,怎么办?阅读是一个人成年后综合能力的底子,是基础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