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第一节 当丞相也有忧虑

 liuhuirong 2017-07-20
帝王的决策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还能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变化。随着局势的变化,国策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拘泥不变,必然会造成被 动的局面。汉文帝即位后,面对强臣环视,诸侯王的压力,汉文帝用极高明的政治手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强化了皇权。对朝野上下做了一番洗礼,稳定了皇位。

  文帝一号令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便去高庙祭拜。礼毕回朝,汉文帝下达了他上任后的“皇帝一号令”。内容是:尊母后薄氏为皇太后;追谥刘友为幽王,刘恢为共王、刘建为灵王;刘遂(刘友的儿子)为赵王,改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搞定刘氏内部的分封后,朝廷大小官员除了微调外,大致未动,陈平和周勃依然是诛吕复汉的首要功臣,丞相的位置非他们两个莫属了。只是以前是陈平居右丞相,周勃居左丞相。而这一次,陈平也认为周勃在诛吕的过程中比自己功劳大些,所以主动提出和周勃左右掉换一下。

   汉文帝只好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罢免了原来的“情圣丞相”审食其,提升灌婴为太尉。汉文帝还封自己的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封 张武为郎中令,巡行殿中,首次把长安城里的军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他依靠与生俱来的“老练和稳重”,把握住了汉室江山的政权。

  薄姬成了皇太后之后,那么朝中的皇后又有谁来当呢?这个自然得问问汉文帝了。汉文帝想也不想,答日:窦姬。

  窦姬最初选择入宫的原因很简单,四个字可以形容:生活所迫。生活所迫到了哪种地步呢?窦姬从小就丧父母,生活依靠两个哥哥窦建和窦广国,可三人毕竟都小,三个人每天的共同语言就是一个字;饿。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时,汉宫每年一次的选秀大赛开始了。窦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比赛。都说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窦姬凭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独特气质竟然从众佳丽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汉宫。

  当时国家大权都集于吕后一身,鉴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原则,吕氏对这些新招来的美若天仙的宫女并不感冒,而当时的皇上刘盈又体弱多病,自身都难保,自然无福来享受这些美女了。吕后后来便决定把她们分配给各大封王,其用意是,用美女来拴住你们,不使你们有他心。

  窦姬真名叫窦猗房,赵地观津人氏(河北清河),按照“落叶归根”的思想,她自然想去赵国了。于是她找到当时管分配的主管太监,表达了自己想去“赵国”的强烈愿望。

  然而,她当时入宫还没有多久,拿不出更多的RMB来行贿,想牺牲色相,主管太监又无福消受,故太监对她很是不满:你这样是来打发要饭的吧。你想去赵国,我偏不让你去。太监手一挥:代国。

  可怜的窦姬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成了奢望,临行前她欲哭无泪,不怨天不怨地只怨那个断子绝孙的太监。然而,人的命运往往就阴差阳错变化无常,她不会想到,这一去,竟然彻底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随后就像撞大运一样,好运接二连三地不断上演。

   首先,一到代地,窦姬便得到了当时的代王刘恒的宠爱。男人宠爱女人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有钱、要么有才、要么有脸蛋。对于独当一面的王爷刘恒来说,钱和才 已经不重要了,因此,排除这两点,只能说明一点,窦姬长的一定很漂亮。也正是因为刘恒的宠爱,窦姬马上就为他生下了一女两男,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 武。

  其次,代王妃红颜薄命。作为“明媒正娶”元配代王妃在窦姬来了没有多久,也不知是受不了被抛弃被冷落的凄凉感还是怎的,总之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窦姬貌压后宫,且又知书达理,虽然刘恒并没有马上把窦姬册封为新代王妃,但在他心里已非她莫属了。正如现在有的男女同居青年一样,虽然没有正式登记注册,但实际上已把对方当成老公老婆了。

  更令人惊奇的是,不但代王妃不明不白地去了,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都相继夭折了(个中原因令人费解,有待历史学家去研究其原因了)。总之,窦姬和她的儿子似乎在一夜之间都看到了“曙光”。

  最后,天上掉馅饼。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刘恒突然就被众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刘恒上任不久,窦姬所生的刘启就被众人一致推为太子,母凭子贵,窦姬自然就提升为皇后了。再后来,汉文帝封窦姬的女儿刘嫖为馆陶公主,刘武为淮阳王,追尊窦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当然,为了避免重蹈“吕氏专政”的覆辙,汉文帝听取了陈平和周勃的建议,并没有直接给窦姬两个哥哥封官加侯,而是给以良田豪宅安其心。

  总而言之,窦氏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话说周勃因为平定吕氏功劳最大,陈平充分发挥谦让的风格,主动让出“有丞相”的位置给周勃,自三甘愿居“左”(古代“右”主“左”次),但周勃并没有买陈平的账,没过多久便以“年老多病,身体有恙”向汉文帝提交了辞职书。

  周勃为什么要辞职呢?原因有二:

   1.才能不如陈平。自从诛吕有功,周勃当丞相之后,可以用四个字可以来形容他:骄傲自大。这样一来,汉文帝就不高兴了。有一次,他就问周勃:天下一年发 生多少起刑事案件?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大,周勃自然答不上来了。汉文帝又问周勃:每年的谷子收入是多少?周勃还是答不上来。

  汉文帝把同 样的问题又问陈平。陈平道:“陛下想知道牢狱之事,可问廷尉;谷物出入之事,可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一听就很生气了:“照此说来,你主管什么事呢?”陈平 道:“身为丞相,理应上佐天子,下抚万民,外镇蛮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其职,责任重大,不可不查也。”汉文帝这才转怒为喜。事后周勃就责备陈平为什么不 提前教教他。陈平笑着反问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你现在身在相位,便要知道自己的职责。假如天子问你现在长安城有多少18岁以下的美貌少女,你该如何 回答呢?周勃无言以答。通过这件事,周勃知道自己的才华不如陈平,遂萌生退意。

  2.功高震主。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韩信就是前车之鉴。 汉文帝正想摆脱这些老一辈功臣的制约和束缚,于是在一阵“轻叹”声中批准了周勃的辞呈。从此,朝中丞相一职又合二为一,陈平独坐丞相一位,他自从“弃暗投 明”跟随刘邦以来,六出奇计,诛吕有功,经过一生的奔跑和奋斗后,终于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

  然而,高处不胜寒。对于已是苍暮之年的陈平来说,又岂能吃得消?不到半年,他就一病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

  陈平去了后,文帝一时找不到最佳丞相人选,于是又请周勃,周勃又岂是能闲着的主儿,欣然领命。然而,令周勃始料未及的是:“他二次进宫”后马上就招来两个人的痛恨。

  第一个恨周勃的人是贾谊。

  贾谊,洛阳人士,少年出名,曾被河南太守吴公招到门下,备受重用。吴公声名远扬,据说很有治国安邦之道。汉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便召他为廷尉(最高司法)。

  吴公上任后,自然不会忘了他的得意门生贾谊了。因为他的推荐,小小年纪的贾谊一下子升为博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才华横溢的贾谊又被汉文帝提升为中大夫。再后来汉文帝又想升他为公卿(即九卿,是汉朝第二等的官阶,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

  汉朝的“三公九卿”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要进入这里的人,自然得问问“国务院总理”周勃,听听他的意见了。周勃给汉文帝的答复很简单明了:贾谊意在专权,心怀不正,不宜重用。

  汉文帝于是改封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一个天才般的人才从此流落诸王之手,甚为可惜。可贾谊当时乃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无可奈何,只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个恨周勃的人是刘章。

  吕氏家族被诛,刘章作为青年俊杰,忙里忙外,可谓功不可没。而他的弟弟刘兴居清宫迎驾,也算是一大功劳。

  周勃当时曾私下对刘章和刘兴居有这样的口头约定:奏请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然而,汉文帝继位后,他超过了陈平坐上了丞相的头把交椅,却把自己的诺言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这样,刘章和刘兴居对周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是种子总会发芽的。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过了两年,文帝才想起刘章和刘兴居从来没有受封过。于是一旨下去,任命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

  按理说,刘章和刘兴居终于由侯爷变成王爷,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可喜可贺啊!但“加冕”后的刘章和刘兴居脸上并无半分喜色。原因很简单,这称阳王和济北王其实都是名存实亡的王。

  城阳和济北都是隶属于齐地。现在的分封实际上是把齐地一分为三了,齐地本来就小,现在一分为三,你说这样小小的王,刘章和刘兴居会满意、会高兴吗?

  非但如此,汉文帝随后又下的一道圣旨,把刚刚去城阳上任的刘章给活活气死了。圣旨内容如下:任命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刘参和刘揖都是刘恒的儿子)。刘章觊觎这两个地方的王已经很久,直到这时,终于绝望,结果来了个死不瞑目。

   刘兴居听说兄长气死后,他不干了,愤而起义造反,但他手下那点军队对大汉王朝构不成什么威胁。汉文帝只派了柴武这一员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去,就把刘兴居杀 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随后柴武乘胜追击,硬是活生生地把刘兴居给生擒了。可怜的刘兴居不忍回京受辱,在路上便咬舌自尽了。

  这件事就算这样摆平了,但有人在文帝身边咬耳朵,说这一切都是周勃当年的“誓言”惹的祸,汉文帝正感伤刘章兄弟,结果干脆让周勃“退休”回家抱孙子去了。周勃走后,灌婴捡了个大便宜,成了丞相。

  至此,“吕氏春秋”时吕后钦定的三大丞相,陈平死了,周勃退休了,审食其被汉文帝“遣之回家”后又干吗去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