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图谱学习(14)——下丘脑错构瘤临床病理表现

 兴隆沟小学学生 2017-07-20


图释

图1.MRI示第三脑室底部漏斗处一带蒂肿物,无增强。

图2.MRI示下任肭处巨大肿物,部分囊性变。

图3病灶区由正常的抻经元及胶质细胞构成。

图4.局灶的节细胞聚集区。

图5.散在的小神经元核NeuN(+),EnVision法。

图6.星形细胞GFAP(+),EnVision法。

简述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homa,HH)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又称为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最早由Le Marquand于1934年报告。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先天性无进展、肿瘤样的占位性病变,位于下丘脑及灰结节部位,常伴有痴笑性癫痫及垂体轴功能障碍。HH主要见于儿童,以男性多见,发病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为1/20万。一组57例统计显示,患者中女性17例(30%),男性40例(70%),年龄8个月~55岁,平均年龄为9.5岁。另有文献显示,根据肿块的分布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亚型:下丘脑旁型病变主要累及下丘脑底部;下丘脑内型病变广泛波及三脑室壁。下丘脑旁型I型常伴有垂体轴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症状为中枢性性早熟,而很少伴有癫痫的发作。下丘脑内型根据病变的分布差别又分为3个亚型(Ⅱ、Ⅲ、Ⅳ型),均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主要为痴笑性癫痫)、智能减退及精神疾患。大部分HH是散发型病例,大约5%伴有Pallister-Hall综合征,此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症,包括下丘脑错构瘤、骨骼异常以及其他部位的畸形。

本文提供的9例患者中,临库症状以性早熟及痴笑样癫痫为主者分别为4例和3例。所肿瘤均位于下丘脑部位,广基底或带蒂与脑组织相连,影像学上均未有增强改变。有文献显示,肿瘤体积较小、带蒂者,临床多表现为性早熟,而广基底多表现为痴笑样癫痫。本文中的病例也显示有此特怔。

病理表现

下丘脑错构瘤镜下所见的病变区主要为正常的神经元及胶质成分,但在分布上有所不同。Stephen统计了57例下丘脑错构瘤的镜下改变,其中33例(58%)以神经元成分为主,24例(42%)以胶质成分为主;出现结节样改变的为39例(68%),表现为弥漫分布的18例(32%)。胶质成分以星形细 胞为主,少突胶质细胞成分较少见;另可见CD68阳性的微胶质细胞。而神经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神经元,大的节细胞神经元仅见1例。本文提供的9例患者病理改变基本相同,与文献报道的相似,以小神经元为主7例,大的节细胞组成的病例仅见2例。免疫组化方面,成熟神经元NF阳性,神经毡Syn阳性。关于性早熟方面的研究,在下丘脑错构瘤中,一些神结元含有GnRH颗粒。错构瘤内神经元通过轴突连接于灰结节在灰结节GnRH分泌颗粒被释放入垂体门脉系统,错构瘤内包含GnRH的神经元明显不受正常神经生理调节,充当独立的有节律的分泌单位,从而导致性早熟。

(原作者:桂秋萍,袁峥,宋欣;本网选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