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

 伟天英 2017-07-20

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怎么定义小人?仁者见仁,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列出长长的清单。可翻遍历史,你会可悲的发现,那些被后世的我们贴上小人标签的人物,很少有自己认为自己是小人的!

即便是现在,在你的身边,你认为某些人就是个小人,可那人自己却可能从没认识到自己的卑鄙!

为什么?因为小人自有小人的思维模式,做事逻辑,他们会认为自己做得是最正确的事!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历史故事,让我们感受一下,君子和小人之间,不同的思维模式!

晋国因为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大臣里克先后杀掉了继位的奚齐和卓子。公子夷吾为了得到君位,许给了里克、丕郑父大量土地;并且为了得到秦国的支持,许诺事成之后,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做回报!

夷吾回国继位,就是晋惠公。即位后,要赖账,不给秦国城池,更是找机会干掉了里克等原先支持重耳的一批大臣!

秦穆公宽宏大量,没有和晋惠公过多计较。

晋国闹饥荒,要向邻国借粮食来救济。秦国离着最近,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之前许诺的城池都没给,现在又给人家借粮食,晋惠公感觉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

大臣郤芮却是满肚子坏水,他说:我们之前也没有说死一定不给秦国城池,只是说缓一缓再给。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跟秦国借粮食,如果秦国不借给咱们,咱们正好有借口跟秦国翻脸,毁约撕票,再也不给秦国城池啦!

晋惠公十分喜欢这个馊主意,愉快的答应了。派人到秦国借粮食。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

秦穆公召集群臣商量要不要借给晋国粮食。

秦国君臣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不借!理由如下:

1、之前晋国许诺的五座城池都没给,不守信用,这样的人不值得帮助!

2、之前已经帮助晋惠公继位,城池没给,秦国也没有强要,仁至义尽,这次不借粮也说得过去!

3、晋侯无道,天降灾荒,应该乘机讨伐,机不可失!

二、借!理由如下:

1、天灾流行,何国无有?救灾恤邻,理所应当,顺理而行,天必保佑

2、如果再次对晋国施恩而获得回报,对秦国没什么坏处;如果晋国仍旧不知回报,理亏的也是他们。晋国的人民会感恩我们,憎恨晋国国君,我们就无敌啦!所以一定要借!

3、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应该借,不应该乘机打仗!

最后,秦穆公总结:对不起我的是晋侯,挨饿的是晋国老百姓。我不忍心以晋国国君一人的缘故,迁怒于晋国的老百姓!借,就这么定了!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

晋国得到了秦国的粮食救济,度过了难关。明年,晋国粮食大丰收,秦国遇到灾荒。秦国决定跟晋国要粮食。

秦穆公感叹:去年多亏听你们的话,借给晋国粮食了。要不然,现在还真不好意思跟晋国开口借粮食,风水轮流转,做人不能太小气啊!

丕豹:晋惠公贪而无信,就算是你去年借给他粮食,今年你去要,他也不见得给你!

秦穆公不信,派人去晋国要粮食。

晋惠公本心还是不错的,打算还给秦国粮食,理所应当,有借有还嘛!这时,晋国朝堂也有了不同意见!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

一、还粮食!理由如下:

1、去年我国灾荒,秦国借粮,有恩与我;今年秦国灾荒,自然应该还粮食,报答去年秦国借粮的恩德!

2、去年跟秦国借粮,秦国借的很痛快!秦国好心好意的帮我们,如今人家闹灾荒,我们却不还粮食,秦国肯定会怨恨我们!

3、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不仁不义,何以守国?假如去年秦国不给我们粮食,咱们怎么度过难关?

二、不换粮食!理由如下:

1、还粮食就得还城池!如果认为秦国借粮是恩德,那当年秦国帮国君回国继位的恩德岂不是更大?那为什么只回报借粮的恩德,而不回报帮助继位这份更大的恩德呢?这说不过去啊!还不如干脆不给秦国粮食!

2、秦国借给我们粮食,不是什么好心好意,就是为了得到城池!现在,我们不给秦国粮食,秦国会怨恨;给了粮食,不给城池,秦国照样还是会怨恨!总之会有怨恨,干嘛还要给秦国粮食?

3、去年是上天给秦国的机会,秦国不知道把握。借给我们粮食,秦国就是傻老帽!今年秦国灾荒,这是上天给咱晋国的机会,咱可不能不把握!不如联合梁国,乘此机会,共同讨伐秦国,平分秦国的土地,不要太爽额!

最终,晋惠公贪而无信,想到有利可图,把知恩图报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整顿军队,准备和秦国干仗了!

历史智慧:一则历史,领悟君子与小人不同的思维逻辑!结局我们都知道,晋国战败,晋惠公被俘。为了活命,不但给了秦国早就该给的五座城池,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做人质!故事的结局虽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故事的经过确实发人深思!

这则故事完全向我们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真的是大相径庭!

君子思考问题,会估计他人的感受,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会注重自己的名声,有同情心!

小人思考问题,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以最坏的恶意揣度别人的心思,总是以为别人会迫害自己,于是便先发制人,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作出迫害别人的举动。

这个故事给我们日常生活启发很大。比如,你帮了小明一个忙,小明承诺回报你,结果事成之后,小明并没有兑现诺言。你宽宏大量,不以为意。之后,小明有急事,跟你借钱,请问,你借还是不借?

借,你会担心小明不守信用,毕竟之前就说话不算数了,钱极有可能出去了,就回不来了!

不借,一方面你的同情心作祟,很难做到见死不救;另一方面,之前已经帮了他,现在不帮他,那之前的帮助也打水漂了,就成了所谓的沉没成本啦!

而小明怎么想的呢?他可能会想,你这次借我钱,下次我还找你借,但凡有一次你不借给我,我就借机跟你闹翻,那之前的承诺,之前借的钱,我就有理由不认账啦!

这就是人性,很多人会利用这一点,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人一旦帮助了另一个人,就意味着在那个人身上投了资,投资就希望有效果,他接下来会自觉不自觉的给予更大的帮助,因为他不想自己之前的付出变成沉没成本!

很可怕,对不对?我们不做小人,但是要提防被人利用!读读这段史,想一想,怎么做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