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整体论治与辩证论治

 明睿超越 2017-07-20

中医的整体论治与辩证论治

 

阳密乃固说:我们常说中医的精髓在于它的辩证论治,有是症用是药,对症处方是中医的特点,仲景在《伤寒论》中有一句高度概括的话,所谓“观其脉症,知患何逆,随症治之”,这就是辩证论治的基本思路,无数古圣先贤以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了这一点,但是中医除此以外,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我认为是有的。

人体会有非正常的脉症是因为生命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叫“逆”,我们查到逆在哪里,就可以对症治疗,这是中医诊病的一般思路。但是,如果我们逆向思维,生命原本就有它的基本的运行规律,如果在这些生命规律出现问题时,或紊乱、或逆向、或衰减,我们不去做针对性的治疗,而是单纯的去强化这些运行规律,这样不也能治病吗?这就是整体论治的基本思路。就如同一个人身体不好,这病那病的,这时我们不去开方治疗,而要他加强锻炼,或练气功,或跑步锻炼等,或者我们去开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如冬虫夏草或者丙蛋白,也许身体就好啦,因为这些手段都是强化了人体机能,这与整体论治的思维是一致的。

整体论治是群体化治疗手段,而辩证论治则是个体化的治疗手段。所以整体论治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算是常人服药都只会利于身心,而辨证论治则是一症对应一方,是不能有误的。

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宇宙之中,有着基本相同的生存环境,人是天地所生,所以人类的身上遗传了天地的运行规律,例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人体的气机也顺应之而有升浮降沉,天地气机升则人体气机升,天地气机降则人体气机降,道法自然,人效法天地,人类的共性为整体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那么,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中医的辩证论治是一门难学难精的学问,处方对症的确能够效如浮鼓,覆杯而愈,但如果不对症,就一点效都没有,甚至还有副作用,整体论治由于是强化生命运行规律,所以单纯从辩证上就比较简单,一般也不会有副作用,哪怕是健康的人吃了你的药,也只会更健康,生命力更强大。例如,提高免疫力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人会认为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会有坏处吧?中医的整体论治的思路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在选用药方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的共性究竟有哪些?我在这里试举一二,例如《黄帝内经》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应人体的气机就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清代黄元御和民国彭子益都看到了这一点,就分别创立了“四圣心源”的学派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派,他们治病就是强化人体的这种气机循环的力量,其效果是相当好的,彭子讲到:“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就是告诉你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强化脾土与肾水的功能,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又如《黄帝内经》讲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阳气不是量上面够了就可以了,还要在其位,所以我们经常讲阳气要纳下,就是要阳气归于本位,从这一点上讲,常常吃一些引火归元或纳气入肾的药当然对人体有好处;又如“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所以阴阳的关系是阴要平和,阳要固秘,是为阴平阳秘,内经还讲到要“阳主阴从”,所以我们治病都是从阳气的温通、温补、温壮入手,通过阴阳的相互关系,清代郑钦安就创立了扶阳一派;还有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留下的一些经验,例如“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久病必有瘀”、“治病就在三枢两本”,其实他们的这些治病方法,都是一种整体论治的思维,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什么病人,我们都可以从肾入手、从活血化瘀入手、从先后天入手治疗,当然,具体治疗时会在整体论治的原则上加入一些个性化的治疗手段,是为整体论治与辩证论治的有机统一。

正因为有了这种思维,所以当代火神卢崇汉在汶川地震期间,就开出了以一方而对治万人的“地震一号方”,不同的人吃了都效果不错。网上还流传有全息汤,也就是以一方为基础方,对不同的病人都是它,以一方而对治万病,据说效果还不错,这些如果都成立,则原理就在整体论治,都是以调理人体气机,强化人体正常功能为目的的治疗手段。

如果我们能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中把握住整体论治与辨证论治,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医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