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赔钱当理想,他35岁一夜暴富却“沦落”到变卖家产。吴清友走了,带着一个时代,离开

 宁静思远心安 2017-07-20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449 个与众不同的人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昨天去世了。


在“理想”成为卖货关键词的年代,唯有吴先生为了它,亏损15年。只因为他把读者看做一个人,而非顾客;把书看做一本书,而非货物——这在考研书成功学幸福鸡汤满天飞的时代里,多么清流。


司马遗憾,以后还能有谁,说出“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呢?



司马身边的朋友从台湾回来,

每回总叨叨:

“到了台湾不去诚品,等于没去过台湾。”



“诚品”二字是台湾最有书香的风景,

它是爱书之人的朝圣之地,

CNN都曾评它是全球最酷的书店之一,

它的足迹每到一处,都可以惊艳一座城市,

深圳、香港、杭州、苏州......

 你的朋友圈一定被其中一处刷屏过。



而很少人关注它背后的创始人是谁,

一个出身贫寒的乡下孩子,

从小小业务员做到了董事长,

原是学机械的工科男,却坚持亏本经营15年,

打造了一个书店王国。

没有吴清友,就没有诚品书店。


吴清友先生


可就在昨晚,

这位诚品书店的灵魂人物和缔造者。

却因心脏病旧疾复发,

辞世了......


 


“30多岁一夜暴富之后,

上天又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

让我开始思考人生。”



吴清友1950年出生在台南的一个小渔村——马沙沟,家里有九个兄弟姊妹,他在男孩里排行老四。

 

说起清友开“诚”字号的书店这件事,其实跟父亲吴寅卯有些关系。

 

清友的父亲开过私塾,当过教书先生,原本还拥有一大片农田和鱼塘,家境不错,可后来因为重义气给朋友担保,对方却言而无信,父亲一夜之间破产了,从此每天过着挑水、养鱼的生活。

 

马沙沟渔村


“人穷没关系,但是要有骨气,财物有时而尽,唯一的诚才受用无尽。”父亲经常这样教导清友,“诚”这个字,就这样早早地就刻在了少年的脑海里,伴随了一生。

 

1971年,清友从国立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后,去了一家卖厨具的诚建公司上班,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业务员,却把别人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打拼,老板也对这个靠谱的青年很是赏识。

 

一晃就9年过去了,公司老板打算去香港定居,第一时间就想到把公司股份全部卖给吴清友,就这样,刚过而立之年的清友当上了老板,短短4年他就暴富了。

 


“35岁的时候,我心血来潮买了很多房地产、还投资了证券公司,好像上天特别照顾我,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很多财富。”清友说,“实际上,这些财富跟我的努力不成比例。”


习惯踏踏实实挣钱的清友,一夜暴富之后感觉特别不安,就在这时他的先天性心脏病复发,做了人生第一场开胸手术。


当清友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他突然意识到:生死之间,就隔着一场手术而已。


 

“我想开一家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书店,

本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够赔5-8年,

没想到一直赔了15年”



“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生命的自由究竟是什么?”

 

他试图解开自己的迷惑,在这个机缘之下,学机械的工科男开始读人文方面的书,弗洛姆、黑塞、弘一大师、史怀哲......

 

史怀哲的一生曾感动过清友


读了很多书,黑塞的一句话让他有了灵感:“除了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作以外,人类最大的创作全部都在书本里边。”

 

于是,在生病的次年,也就是1989年,清友在台北开了第一家诚品书店。


“我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想通过阅读,想把人生观、价值观作一个整理。”说白了,开这家书店不为挣钱。


“诚品”源自希腊文的“eslite”,原意是“精英”。这个诚字,也是父亲曾对他说的:一个年轻人、一个生命应该把它当做座右铭。

 

因为没什么经验,

起先开的书店和别家的差不多,

主要卖一些艺术和建筑类的书籍,

但很快他就想做些特别的,

而灵感除了看书,就是每天去书店溜达,

看读者们需要什么。

第一家店迁到敦化南路去之后,

按照设想,费尽心思打造出一间

人文气息浓郁的书店,

可立刻就遇到了打击......



这家店总面积有1653平方米,

最开始每月进账只有60万新台币,

第一年就亏损,原因是租金太高。

当你走进去会特别惊讶,

在那个房价疯涨、寸土寸金的年代,

清友居然在书店里留出一块很大的画廊区。

这也太奢侈了!


像这样“奢侈”的空间在诚品到处都是


谈起为啥要这样设计,清友说,“商人把客户当成消费者,看中的是怎么让顾客掏钱,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而我想把顾客看成是一个读者,一个人。

 

然而,当时没有哪家书店这么做,也没有多少人买账,特意去书店看画展。这个清友早有预期,只是淡定地说着:“人文气质需要培养,我愿意为此亏钱。”


他甚至专门准备了一笔钱,够他亏5-8年的。


 

所以后来,诚品台南店、

桃源远百店相继开业,

依然是不计成本地设计和装修

重视人的感受。

“当你把顾客当成一个人,

你关注的就是他的感受,

你所做的将变成通过诚品、

通过阅读与对方结缘。”



在传统书店里,为了摆更多图书,

商家一般会将书架设计得很高、很密集,

诚品却将书架设计得很矮、很宽松,

走道的宽度和摆放图书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划,

所有图书都呈15度角摆放。



让顾客能舒服地挑书,

他还设计了专门的阅览区,

差不多有400个公共座位,

摆放着很厚重的实木桌椅,

前来看书的人

可以坐着,躺着,甚至卧着.....

 

从零售店的经营来说,这些座位是无效率的,应该拿来摆更多的书和商品。


清友说,“诚品不只是一家书店,

更是一个阅读的博物馆。”

整体看上去,店面的设计非常有格调,

书籍也不是挤压在一起,

而是能露出正脸了,

就像会说话:“我在这里,你快来看我吧。”



虽然他不断地开分店,但是希望每一家诚品书店都是独特的,而不是机械地复制,做到这一点很难。


所以,清友会耐心倾听读者的意见,定期收集意见,在下一家门店上得到展现。当你把读者当朋友,他们也会像朋友一样对待你,诚品敦南店24小时书店就是个例子。

 

诚品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家24小时对外开放的书店,你不买书也可以在那里看一整天,不会有人来赶你,而这个点子就是从读者那里收集来的。


 

诚品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

一面世就惊动了全世界,

包括纽约时报、CNN、BBC的媒体都报道过。

而十年的摸索,

清友也逐渐寻觅到了属于诚品书店的气质:

“尊重走进书店里的每一个人”。

走进诚品书店的人的读者越来越多,

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

让每个爱书之人在这里安放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然而,现实问题是24小时营业意味着各种费用又增加了,知名度有了,读者有了,年终时,往报表上一看,还是亏的。

 

搞过投资的清友也知道,一家门店连续几年亏损,及时止损是最明智的,加上2000年他又做了一次大的心脏手术,无论是金钱还是身体,他都经不起折腾。

 

可清友的做法却是继续开更多新店。“你疯了?”



“说起来,

开诚品书店也不是我计划内的事情,

也不是我所擅长的,

只是一场大病让我活得更加清醒——

生命的去和来不能自主的,

当能争取到选择的自由,

我会比一般人更加珍惜。”

 

清友舍不得就这么放弃掉诚品...这成了他的执念


清友不愿轻易放弃。可没钱怎么办?

当初预备的资金都花光了。

无奈之下他就跑去外边募资,

找那些有书店情结的投资人,

可情结不能当饭吃,

投资人也会忍受不了永无止境的亏损。

所以很多大佬股东都陆续抽身而去,

甚至会有些绝望地说:

“诚品是我不愿面对的赔钱投资!”



最艰难的那会儿,清友走了最无奈的那步棋——变卖家产。妻子都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都不为儿女考虑一下?”

 

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清友也没有动摇:“诚品不能失败,做不下去,大家都会说台湾书店做不起来,不能让它成为负面教材。”

 

执迷不悟也罢,不知变通也罢,司马至少看到了清友对生命态度的诚恳。

 


好在,也有像和硕董事长童子贤这样的股东支持他:“吴清友不要怕,继续开就对了。赔钱没关系。”

 

就这样,吴清友在他们的支持下,继续艰难却英勇地把诚品书店带到了台湾各个地方,台南、台中、高雄......虽然账面上依然是亏损、亏损、亏损。

 


“我终于撑过了书店最艰难的时刻,

但生或死都不由人,好在,

如今的诚品没有我也可以继续下去”



但是,诚品书店还是不惜成本地

为读者带来各种惊喜,

演讲、座谈、表演、展览......

一年4500场活动,

而从这个空间有所得的不只有读者,

还有那些有才华没地方施展的人。

 


比如,有个小伙是台湾

唯一进入太阳剧团的舞者,

因为台湾市场不成熟,

在家乡常常会面临生存问题,

所以他只有舍弃家乡向外求发展。 

而诚品书店出现后,

能为他们提供场地,

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欣赏到流浪舞者的艺术。

 


像小伙儿这样的艺术家还有很多,

对于清友而言,书店已经不是他私有的了,

而是一群人的集体创作。

“没有那么多的好的读者、好的作品、

好的艺文活动,诚品就只有驱壳,

没有精神,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



这样的诚品书店吸引来很多慕名前往的人,每年接待顾客1.2亿人次,一个书店竟然成为与台北故宫、日月潭、阿里山并列的必游景点。


终于,亏损的局面在2004年结束了。



2012年,诚品在香港的第一家分店开业。

2015年,诚品在大陆的第一家旗舰店在苏州开业。

再后来,

诚品的足迹又来到了杭州、上海、深圳......

每到一处它都会惊艳整座城市。

你能在购物中心、商业街看见它的身影,

也能在大学、医院这样的空间寻觅觅到它的踪迹,

它就像是一盏灯,

温暖着所有和它相逢之人的心。



有一位教授曾说:

“来到诚品书店,我就能够看到全世界。”

有位日本女作家说:

“我之所以想要去香港定居,

就是因为那里有诚品书店。”

诚品书店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

被CNN评为全球最酷书店之一。



“我本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5-8年,没想到一直赔了15年。”


书店获利不易,生存也难,但清友认为,他是在做一件“喜欢的事情”,赔钱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司马想,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真诚,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真诚。

 

这位将半辈子都交付给诚品书店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工作,心脏病再次复发之后,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停止了呼吸,告别了人世,把接力棒交给了女儿。

 

吴清友先生和女儿


清友一生重承诺,原本在7月20日他和女儿参加一场新书发布会《诚品时光》,如今却将永远缺席了。


吴清友先生走了,但是诚品却留下来,帮他守护着一处处散落人间的精神角落,继续带给世界一束光的温暖。

 

本文图片源自google 部分动图源自youtub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