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用药」胃炎致病原因不同选用药物也不同

 茂林之家 2017-07-21
「合理用药」胃炎致病原因不同选用药物也不同

根据胃炎的发病机制,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攻击因素和保护胃的防御结构或机制。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是抑制胃酸药,主要是减轻胃酸对胃的刺激。通常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这类药主要用于胃酸过高引起的胃炎,其优点在于直接祛除刺激因子,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类药使用不合理,会过度减少胃酸,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二是胃黏膜保护剂,它可以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攻击因子对胃的刺激。这种药的优点在于不直接减少胃酸,对胃的消化功能没有影响。此类药有的还同时兼具抗酸作用,如碱式碳酸铋;有的兼具辅助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如胶体铋剂。三是促胃动力药,比如多潘力酮、莫沙比利等。一些慢性胃炎患者因为炎症的影响,胃蠕动功能受到了影响,此时可用促胃动力药。还有一些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通过促胃动力来排出过多的胃酸。孟捷指出,使用能消除部分症状的碱性药物及解痉药物也能缓解胃炎症状。

根据临床经验,专家都认为,中药在胃病的治疗中效果是很好的。相关临床试验证实,中药可以控制慢性胃炎进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慢性胃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如情志、饮食等的影响而出现病情反复,在治疗时应辨证论治,结合胃镜和病理分期分阶段治疗,做到方随证变,进一步发挥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二是特效药直接针对病理改变。研究发现,一些抗肿瘤的中药同时能够改善慢性胃炎的病理状态。丹参、三七对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有逆转治疗作用。三是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强调整体调理,标本兼治,而充分发挥不同方剂和特效中药的互补性治疗作用,可以确保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甚至可以调整患者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截断及逆转胃癌前病变。四是毒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慢性胃炎是慢性病,在临床无症状的阶段并不能证实胃黏膜的病理状态未进展,西医学没有成熟的针对相关病理改变的靶点药物,而中医药治疗可以部分逆转相关病理改变,且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治疗。

对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问题,专家介绍说,虽然目前幽门螺杆菌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对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杀灭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孟捷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黏膜萎缩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治疗,但对于难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以及对抗菌药极度不耐受的患者,不必急于反复进行该菌的根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