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用品用具暂时分类: 1、日常生活辅助用品用具 (1) 穿脱衣、鞋、袜 (2) 个人卫生 (3) 大小便用具 (4) 失禁用品 (5) 饮食 (6) 家务 2、坐位姿式保持 3、站立辅助用具 4、助行用具 5、轮椅 6、防褥疮垫 7、安全用具 8、户外交通用具: 手摇三轮 电动三轮 摩托三轮 专用汽车 9、无障碍用具 盲人路拐、音响、专用升降机、爬柚车……。 10、运送用具 吊移架、推车。 11、信息交流用具 12、文体用具 13、残疾人儿童玩具、特教用具 14、盲人、弱视人用具 15、聋哑人用具 16、假肢 17、矫形器 五、康复工程产品的标准化、检测和评价 康复工程产品有三个层次评价 (一) 工程学评价 (二) 生物力学评价 (三) 临床评价 1、工程学评价 国家技术监督局会同民政部和残联组成中国康复工程产品国家级的标准化检测委员会,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康工所和民政部假肢研究所内建立了二个标测室。假肢研究所的负责假肢、矫形器、轮椅的标测工作。康工所的负责全国康复治疗、训练、检测设备和除假肢、矫形器、轮椅以外的残疾人用品用具的标测工作,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残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2、生物力学评价 我国做得很少,我们康复工程所生物力学室也刚起步,刚做了些正常人、偏瘫和穿假肢者步态的生物力学分析。这方面工作是应用科学中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对新产品设计,鉴定和假肢、矫形器装配,临床康复评价是很有意义的。 3、临床评价工作 这方面我国差距很大,由于医工结合上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很少做临床评价和认真的随防工件。目前英、美、法的假肢安装都是由专门的门诊对假肢,矫肢器装配做临床评价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六、如何促进工程技术人员与残疾人康复事业相结合 我们还很缺乏经验,从国际上某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结合。 1、促进其时空结合:这表现在国际上的康复工程研究,服务机构不是设在康复中心院内,就是建筑在很近的地方。康复中心、骨科医院内或附近都设有与其密切合作的假肢矫形器车间,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生产或销售厂家。 2、在康复工程研究、服务机构中,不但应该有工程技术人员,还应该吸收一些有关的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假肢技师参加。只有各方面人员都有一个强烈的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愿望,相互尊重、相互都注意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各自的技术概念、互相学习才能形成一个较好的结合。 3、逐步建立假肢、矫形器、康工专科临床门诊。这种门诊1971年,美国,加拿大已建立了440个(80%是设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英国已建有32个。这是一种医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面对残疾人的特殊门诊,主要任务是评价残疾人,制订残疾人康复规划,决定假肢矫形器处方,对假肢矫形器进行初检、终检。同时也是培训进修医生、医学生、康复工程师、假肢矫形技师的重要方法。 4、加强康复工程学教育:1990年清华大学精仪系首先在国内工科院建立了康复工程专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首都医学院合办的康复医学系教学中已安排了50学时的康工学内容。此外,每年都要举办一些面对临床医学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假肢、矫形器、康复工程学学习班。我们相信随着残疾 人康复事业密切结合,康复工程学的发展一定会在残疾人的独立生活、参与社会、回归社会的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