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堂│大有诗话一组

 WENxinHANmo 2017-07-21

蓝水河社区(蓝社)出品


作者:大有同人,本名石海龙,出生于1985年,河北人氏,工程师。现为涿州太行诗词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论坛绝句专栏版主、诗品诗论首席版主兼论坛高级管理专员。




人问人知

元人高明“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句,世人多有引用,独不知唐人施肩吾《帝宫词》有:“十年宫里无人问,一日承恩天下知”之语,而卢照邻《行路难》则云:“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三法四意

《诗法家数》云:绝句“多以第三句为主”、“功夫全在第三句”;《岘佣说诗》云:“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近人冯振心有《绝句五十六法》,虽多有琐碎拘泥之处,其“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等语未尝无来历。以此观之,诗似应以第三句为要。又,《白石说诗》曰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诗法家数》云:“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今人熊东敖《求不是斋诗话》亦云:“结得弱便成丢盔卸甲”。以此观之,诗又似当以第四句为要。或谓两说不能共立,果如此乎?我觉不然。盖以第三句为要者,言其法也;以第四句为要者,言其意也。


送别两首

白傅《南浦别》云:“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殊同《甲申年七月西站送客》云:“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说好不为儿女态,你回头见我回头。”命意、谋篇类同若斯,而前者承句之象有渲染情绪之用,后者承句之象与主旨稍见分隔。


诗风之变

廖公少时曾见咏古莲籽诗,云:“地下深埋不计年,一朝偶露玉山前。伴煤无损苍葱色,始信人间有古莲。”公聪敏,读即成诵,数十年未尝忘之。前日,偶于网上见《咏拣来矿石》诗,云:“深埋地下不计年,一朝偶露玉山前。无私奉献光和热,照亮神州一片天。”剽即剽矣,后二句又施劣手妄加改易,老干气味,令人掩鼻。由是,亦可见数十年间诗风之变。一笑。


青牛赠书

鲁南青牛,工书画,亦做书画古董生意,家中累财巨万。大有为人贪鄙,刻意逢迎结交,以冀能得小惠。久之,青牛果有所示,谓曰:“我将赠尔书法一帧,乃古人真迹也,尔当善为收藏。”大有不胜之喜,问曰:“敢问是何人墨宝?”青牛曰:“待收到后,看落款即知。”大有甚为期待。不数日,有快递寄到,展开一观,果书法也。大有不看正文,急视落款,见小字曰:“晋右军将军敬赠大有同人,羲之顿首”,大有哭笑不得。


山色有无

王摩诘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欧阳永叔曰:“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东坡居士曰:“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三者皆有“山色有无中”句,比之,有何异同?予谓王公视力最佳,至“天地外”,方“有无中”;苏公视力次之,“江南烟雨”时,才“有无中”;欧公视力最差,如是“晴空”,亦“有无中”。嘻!


七难五易

《沧浪诗话》曰:“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诗薮》曰:“谓七言律难于五言律,是也。”《文体明辨序说》曰:“七言视五言为难。”皆谓七律难于五律,由是观之,此论或为古人共识。然以上诸说只见结论不见理由,则初学者不免大惑。《诗法家数》曰:“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虽有理由,而所谓“粗实”、“细嫩”者,又甚为含混,未足以解惑。予于是试论焉:绝句已患其短,而五绝尤短,故以尤短者为难;律诗已患其长,而七律尤长,故以尤长者为难。盖短者之难,在于笔墨少处尚涵括万有;长者之难,在于笔墨多时仍精要近切。由此亦可知,所谓七律难于五律、绝句难于律诗者,非谓七律、绝句难成,而谓其难佳也。


造境两法

刘宾客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杜工部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前者是造境一法,后者又是造境一法。用前法,后句可多象少意;用后法,后句可多意少象。


意深意浅

少陵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张继云:“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二者相似至斯,有何异同?予谓前者旨在言外,其意深;后者旨在言内,其意浅。


给自己一则诗话做个笺注


造境两法

刘宾客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杜工部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前者是造境一法,后者又是造境一法。用前法,后句可多象少意;用后法,后句可多意少象。


上面这则诗话,今天有人问我所谓“多象少意”、“多意少象”到底在讲什么。我重读了一下,的确有些太空疏简略,现在做一下解释: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两句明确的点出了“故”、“空”,“寂寞”等情绪用语,抒发了沧海桑田、人事变迁的感叹,这个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如果下文还说的这样直白明确,那么整首诗就显得浅了,所以后两句要不动声色、多写物象而少写或不写情绪为好,也就是我说的“多象少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是在描述战后的荒凉景象,虽然作者也有深意,但这个“意”并没有直白的说出来,而是用的曲笔。如果下文作者还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那么整首诗就显得晦涩了,所以后两句以多透露一点作者的“意”为好,也就是“意多象少”。


我们看,前者的后两句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正是“象多意少”;后者的后两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意多象少”。


当然我说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象多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意多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象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多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象多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多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象多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多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意多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象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多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象多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象多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意多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象多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象多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意多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象多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多


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象多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意多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意多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象多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来,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情语和景语交替使用,易于取得比较平衡的效果,否则要么容易浅直,要么容易晦涩。


注意,我这篇诗话,讲的不是句子,而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即谋篇的一种思路——当你写诗时,看到前面的句子物象比较多,那么不妨考虑下后文多加些情绪类的东西;当你看到前面的句子情绪类的东西比较多时,那么不妨考虑下后文多加些物象,有点像和面,干了加水,稀了加面粉。


通篇用象而不晦涩、通篇用意而不浅直的好诗,有吗?当然有,只是太难、火候不太容易把握。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上面提出的办法,是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投入最少,产出最多,所以这个方案性价比最高。



主编:谢志平(xzp414000)

蓝水河系列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