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有胆有识的明代开国皇帝(5)

 liuhuirong 2017-07-21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持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 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反 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 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 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契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 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士久污腥,生民扰 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 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这篇檄文,纯以儒家正统观念立言,依据华夷之防的偏见、君权神授的天命论、礼义治国的道德经为朱元璋伐元而代建立依据。檄文中的观点有:

  (1)肯定元朝初期统治政清国平。

  (2)认为元统治中国是冠履倒置。

  (3)批评元人不遵五伦之常,有背礼义之道,礼灭而国当亡。

  (4)谴责元末苟政。

  (5)元朝数已尽,明朝数已来。

  (6)指斥北方割据群雄架空朝庭、妄自胡为。

  檄文在北方汉人中激起了广泛的响应,檄文中提出的恢复汉人统治地位、礼义治国、驱暴安民顺应了当时的民心。另外,对异族,提出都是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当同样对待,这是进步的观念。

  出师前,朱元璋再次严申军纪: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

   对于北伐的具体步骤,将帅中有两种意见:常遇春认为我兵强、元兵弱,应以优势兵力直捣大都,然后分兵扫荡中原,北方可定;而朱元璋则坚持一贯的稳健原 则,不打无把握之仗,认为直攻大都危险系数太高。大都城防严密,倘若急切难下,主力困于大都,敌兵援军到来,则里外受敌,必败无疑。主张步步推进,先取山 东,再下河南,使大都失去屏翼;然后攻占潼关,堵上元军西退的大门,再引师取大都,就如瓮中捉鳖,稳取大都;然后挥师西进,收回关陇,廓清北方。

   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在应天祭告天地,发师北伐。北代军的主帅是徐达,常遇春为副将,北伐军完全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军。1367年12月,徐 达、常遇春首先攻下山东名城济南,三个月内,肃平山东。其后,分兵两路进取河南,邓愈从南进军,徐达、常遇春由东挺进,两军包围汴梁,1368年4月,汴 梁不战而降。接着进击洛阳,在洛阳击败扩廓帖木儿。洛阳既降,河南已平。5月13日,另有一军由冯胜率领,攻克潼关,李思齐、张良弼败走。至此,大都已完 全失去凭仗,成了一座孤城。

  1368年8月,徐、常大军越过黄河,沿运河水陆并进。元顺帝在明军到达之前,仓皇逃奔上都。9月20日,徐达率军顺利进入大都。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

   稍事休整后,徐达、常遇春领军西进,至1369年秋,占领了晋陕两地。其后,在关陇一带降了李思齐、杀了张良弼,关陇尽为所有。而与元军主力皇家嫡系军 和扩廓帖木儿一军则数次相战,互有胜负。后元军主力退居外蒙,长期成为明王国北疆的威胁,几十年后的土木堡之役,几乎毁了明朝的基业。元顺帝1370年死 于北漠,太子爱猷识里达腊继位,元朝皇系又在外蒙维持多年。至此,中国基本统一,华夏易主。

【建立明朝、初定体制】


  (一)登基与定都

  在1367年,改元吴元年的时候,朱元璋已为下一步称帝全国做了准备。在应天,他修建了天坛、地坛;为四代祖先兴建了太庙;重订了历法《大统历》。另外为专门培养国家管理人才,设立了国子监、翰林院,并开始文武科取。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祭告了天地,正式登基。新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在奉天殿接受了百官朝贺,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封赏百官,立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新朝诏书采用奉天承运为题头。

   朱元璋定国号为明,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政权是继承明教的,没有与红巾军在心理上完全割断。朱元璋自己起身于明教,他的政权体系中,出身义军的臣僚们 还占据了支配多数,他们与义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笼络这批人,对稳定初建的新朝很有必要。这和其后朱元璋取缔明教、弥勒佛教、白莲教是矛盾的,这个矛盾 的转变是在朱元璋清除了政权中这股强大的力量,彻底掩盖了自己的义军领袖的形象后完成的。

  选定国都关系着皇朝统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南方经济、文化基础好,建都南方,便于供给和管理。从国防角度看,元人仍然拥有重兵,随时可能挥师南下,控制黄河流域,定都北方有利于应付 危急。选都问题一直决定不下,后来在分封诸王镇守边疆,解决了国防难题后,才于1397年宣布定都应天,改名为南京。

  (二)组织运行国家机器

  为有效地组织运行国家机器、巩固皇朝统治,朱元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比前代做了大幅度改进。

  建明初年,百废待兴,还没有成熟的政体模式。政治、军事机构仍大体沿用元朝旧制,中央设中书省、大都督府,地方设行省。然而对元朝权力分散、皇权衰弱的前车之鉴,朱元璋深以为戒。1368——1380年,朱元璋完成了政权调整。

   在中央,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中书省,取消丞相一职,设六部以取代。六部分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设尚书一人,左右待郎二 人。六部分别对皇帝负责,互相独立。吏部执掌全国官吏的选录、调用、惩处;户部主管税务与人力调拨;礼部负责祭祀、典礼、宗教、教育、科取、外交;兵部掌 握全国常备军的任免和军令的下发;刑部执掌法律、刑诉和监狱;工部负责制造军械、铸造货币、营建土木工程、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等。

  军 事上,1381年废去原大都督府,分都督府为前、后、左、右、中五都督府,每都督府设左、右都督长官。职权上都督府与兵部互相交错,都督府掌管军籍、军 政,却不直接统领军队;兵部下发军令、任免军官,却不指挥军队,两个机构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常备军同时还受分封诸王的钳制,战时,兵部发军令,都督府长官 凭印信与王爷令旨,统兵出战。战毕,立即交还印信,退还兵权,回复原职。军中还常派监察御史或给事中监军,临视军队作战情况。

  常备军 的设置,是基于吴王时期的旧制,朱元璋攻占集庆后,为解决军粮的供给问题,开展了军屯,经验证明这一措施是有效的。建明后,考虑到军队负担和保持军队素质 问题,朱元璋决定沿革过去的军队建制。1378年,制定《部伍法》,建立卫所制度。一卫统领五千余人,卫设指挥使;卫下设所,所下为千户、百户、总旗、小 旗。数个卫所依据军事区划组成一个都指挥使司。军人另设军籍,以区别于百姓。军人的职业世袭相沿,这样既保证了军力充足,又使军员固定,便于控制。全国常 备军总数约为120万人。

  军队的给养主要来源于军屯,平时垦植、练兵,战时集结出兵,控制了军费支出。

  朱元璋还加强了监察机构的职能。1375年,改原来承袭元代的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左右都督御史、左右副都督御史、左右佥都督御史,并下派监察御史110人,分管全国13道。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全国上下政府机构,职务级别设置不高,但职权很大。

   地方机构的改革早于中央,1376年,改元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共设15个布政使司。每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负责地方财政和民政;另设提 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刑事、法庭和监狱;地方军队设都指挥使司,负责军政防卫。三个机构各成系统,垂直与中央联系,地方的权力由此消弱,中央的集权高度加 强。

  此外,为避免机构设置过细,政令不畅,朱元璋改地方行政机构为三级,即布政使司、府、县,取消了元代的省、府之间的路一级机构,机构简化,使国家行政更为有效。

  为提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朱元璋提倡简化公文。1380年,颁发《案牍减烦式》。同时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主张学习唐宋古文,一改政府文牍如山、办事拖延的恶习。

   1373年,明朝庭颁布了《大明律》,为国家统治建立了依据。《大明律》按六部执掌排列,制定了基本法规,并明确各级行政机构职责,规范官吏行为。《大 明律》立法严谨,条文简洁,在三十年内几次修订,是中国法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后来,为了使百姓了解有关的法律精神和条文,又颁布了《大明律律令直 解》。

  朱元璋的政治改革加强了皇权,使所有权力归于皇帝一人。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朱元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有权威的皇帝。

  (三)戢定边疆与国防政策

  南征北伐的任务顺利完成后,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然而在东北、西北、西南还残余着元朝余部和割据势力。

   四川当时仍被明玉珍的夏国占据。明玉珍原为徐寿辉部将,徐寿辉被害后,明玉珍自称陇蜀王,断绝与陈友谅的一切联系。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 夏,建元天统。明玉珍忠于红巾军,崇奉弥勒佛教,在位5年,政清民平。1367年明玉珍死,其子明升继位,国势开始衰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