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2后法蒂玛王朝时代w

 太阳当空照917 2017-07-21

贺菲志耶

法蒂玛王朝于567/1171年被推翻之后,贺菲志耶派就再得不到官方支持,逐渐解体。法蒂玛王朝末代哈 里发厄迪德曾指定其子达乌德为其继承人,尊号贺米德· 利拉赫。阿迪德之后,达乌德一般为贺菲志耶派承认为厄 迪德之后的伊玛目。达乌德及其他法蒂玛家族成员被阿尤比 人®作为囚徒终身监禁。由于开罗亲法蒂玛王朝势力于568/ 1172 - 1173年阴谋反叛,结果,成批的前朝的支持者被驱逐 至上埃及,那里成为亲法蒂玛活动的温床

 572/1176-1177 年,一位伪称达乌德者在基弗德获得广泛支持。当真达乌德于 604/1207 - 1208年死于开罗狱中时,贺菲志耶派党人向阿尤 比王朝苏丹马立克·卡米勒@请求允许公开举行葬礼,卡米 勒伪称允许,实则借机大批逮捕该派达仪,并没收他们的财 产。达乌德之后,其子苏莱曼®被奉为伊玛目。苏莱曼于645/ 1248年死于狱中,无子嗣。但一些追随者却声言他留有一子, 但在隐遁中。697/1298年,一位伪称者在上埃及出现,自称是 达乌德·木·苏莱曼®。直至723/1324年,尚有文献叙及上 埃及有伊斯玛仪派存在;还提及同一时期在叙利亚,在近赛法 德的巴基阿山区,有贺菲志耶宗教社团。阿尤比人对也门的征服,使贺菲志耶派事业失去了官方支持。泰义比派达仪·穆托 拉格阿里*本·穆罕默德·瓦利德①(? -612/1215)依然撰 著政论和诗歌,反对“麦季迪耶派”,但已成为少数派。

拓义比派

在埃及与叙利亚的泰义比的宗教社团,以“艾米里耶”知名,却已无足轻重,只少数材料有所提及。 至6/12世纪末,埃及的艾米里耶派情况不明。在叙利亚, 至732/1324年尚有文献提及艾米里耶宗教社团在赛法德附 近巴基阿和扎布德山区的存在。这些孤立的社团可能也存在 为时不久。只有在也门和印度的拓义比达厄瓦在无可争议的 达仪*穆托拉格领导之下,建立了持久的社团组织。继易卜 拉欣·贺米迪®之后,一直有其后裔任达仪·穆拓拉格, 605/1209年该职转人班努*瓦利德·安弗家族成员阿里· 本·穆罕默德手中。该家族先祖易卜拉欣·安弗乃伍麦叶· 瓦利德·本·欧特巴·本·艾比·苏福延后裔,殊莱熙德王 朝的重要的支持者。该职在这一家族成员中传承至946/ 1539年,只在7/13世纪有两次中断。也门的伊斯玛仪派达 厄瓦的传统据点在哈腊兹山区,其他地区亦有零散据点。达 仪们一般地得到贺姆丹尼德王朝的支持与保护,执政者允许 他们居住在萨那,其后,8/14世纪,又让予祖·麦尔麦尔城堡。他们与阿尤比王朝与剌苏利德人®关系融洽,但与栽 迪耶派伊玛目相抵触。栽迪耶派伪称者曼殊尔·阿里·本· 莎拉合·丁®经过长期围困之后,于829/1426年将他们赶 出祖·麦尔麦尔城堡,于是他们在哈腊兹山区建立了根据 地。栽迪耶派伊玛目穆拓哈尔·本·沙剌弗·丁®10/16 世纪无情地迫害班努·安弗,似已将该家族灭绝。他们与印度的达厄瓦关系密切。那里的拓义比派不受干扰地发展着, 但在9/15世纪上半叶,在古吉拉特苏丹政权迫害下,使大 批信徒改宗逊尼派。946/1539年,达仪·穆托拉格一职传 至印度。975/1567年达仪逝世后,总部亦迁至印度古吉拉 特邦。

第二十六任达仪·穆托拉格达乌德·本·厄贾卜沙赫® 999/1591年辞世后,继位问题又发生争议。达乌德*布 尔汗·丁在印度被奉为达仪·穆托拉格,而达乌德·本· 厄贾卜沙赫的驻也门代表苏莱曼·本·贺散·印迪@则声称 他已被已故达仪*穆托拉格指定为继承人。争议得不到解 决,导致达乌迪派®与苏莱曼尼派@两者的彻底分裂,各自领有达仪支系。苏莱曼尼派,其在印度的追随者甚少。该派的达仪*穆托拉格职于1050/1640年传至也门的麦克剌米 家族成员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本*法赫德®,这一职 位一直在该家族中传承,只有几次中断。来自麦克剌米家族 的达仪们在奈季兰立足,得到班努·亚姆的支持。1131/ 1719年之前,他们征服了也门哈腊兹地区,据此粉碎了栽 迪耶派想将他们赶走的所有企图。达仪贺散·本·希伯特· 阿拉® (? - 1189/1775)还征服了哈德拉毛地区,但与新兴的 阿拉伯半岛中部的沙特王朝交战失利。〗289/1872年,被奥 斯曼帝国将军艾哈迈德·穆赫塔尔·帕沙驱逐出哈腊兹,夺 取了阿塔拉要塞,诱杀了达仪贺散·本·伊斯玛仪·阿勒·锡伯姆·麦克剌米®。现任苏莱曼尼派达仪·穆托拉格是贾 玛勒·丁 ·阿里·本.侯赛因.麦克剌米@,公元1939年 子承父业。除奈季兰的班努·亚姆之外,哈腊兹的麦噶里巴 山区民众亦属苏莱曼尼派。在印度,苏莱曼尼派达仪由驻巴 罗达的曼殊布@代表任职。该派主要居住在孟买、巴罗达、 海德拉巴和德干高原。

分裂之后,达乌德系达仪继续留在印度,那里有众多追 随者。达厄瓦亦能自由地发展,只是在奥朗则布(1044/ 1635 - 1118/1707)时代亦遭受过迫害。自1200/1785年总 部迁往苏拉特。现任达仪·穆托拉格是布尔汗·丁,于 1966年承其父拓希尔·赛弗·丁之业。达乌德系伊斯玛仪 派人主要居住在古吉拉特、孟买和印度中部。也门的达乌德 系居住在哈腊兹地区。

尼扎里耶

尼扎里耶派的伊玛目职权一向为阿拉穆特山堡长老所掌握,直至山堡654/1256年向蒙古人征服者 旭烈兀投降、伊玛目鲁昆·丁 ·霍尔沙赫@被杀为止。其后的伊玛目世系、人名、宗谱、序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 传阿噶·汗系谱系自晚近19世纪以降可信。据传,阿拉穆 特山堡陷落之后,伊玛目迁居阿塞拜疆。穆罕默德·沙姆 斯·丁®之后,伊玛目谱系又发生分裂:一支为嘎西姆一沙赫 一支为穆罕默德一沙赫气嘎西姆一沙赫系伊玛目们9/15世纪下半叶居住在麦哈拉特附近的安居丹村,那里有他们的 陵园。从那时至19世纪,伊玛目们一般隶属于尼玛突拉希 耶苏菲教团®。中经一个半世纪之后,在安居丹又发现标有 从1043/16341090/1680年代的陵墓。中断期间,不知 安居何处。伊玛目沙赫·尼扎尔^1134/1722年逝世,葬 于安居丹附近小村卡哈克。奈迪尔·沙赫(1148/1736- 1160/1747)年代,伊玛目赛义德·贺散·贝戈®迁至沙哈尔 ·巴巴克,并在克尔曼拥有一处冬宫。此时,伊玛目们已从 前期的隐退中出山,卷入政治旋涡之中。伊玛目艾布·贺散· 沙赫④从1169/1756年直至1206/1791 - 1792年逝世前出任 克尔曼省省长。其子沙赫·海利勒·阿拉@蒙受伊朗嗅贾尔 王朝君主法塔赫·阿里·沙赫(1797 - 1834)的恩宠,回到卡 哈克,后移居亚兹德,1232/1817年被一暴民刺杀。海利勒 ·阿拉之子贺散·阿里·沙赫·麦贺拉提®被君主法塔赫· 阿里·沙赫奉为“阿嘎·汗”®,后世承袭至今。因谋求克尔 曼的自治企图落空,贺散·阿里·沙赫于1259/1843年移 居印度。孟买成为伊玛目的永久驻地。现任(11)阿嗅·汗 一凯里姆·汗⑧系于1957年承其祖父苏尔坦*穆罕默德· 沙赫®之职。

穆罕默德-沙赫系与戴拉姆的尼扎里耶社团关系密切。 766/1374 _ 1375年,霍达宛德·穆罕默德®,可能即穆罕默

 

 

 

 

 

德一沙赫,藉当地尼扎里耶派之助,占有阿拉穆特山堡。 后被逐出,向帖木儿(公元1370-1405)寻求避难,被后者 幽禁在苏丹尼亚,其家族一直居住到894/1489年。直至 9/15世纪中叶,家族成员在戴拉姆的尼扎里耶派中积极 活动。该系最著名的伊玛目沙赫·拓希尔·侯赛尼·德干 尼%因其宗教活动引起伊朗莎法维王朝君主沙赫·伊斯玛 仪(公元1502- 1524)的猜忌,被流放至卡善,后又被迫离 开伊朗。928/1522年,他来到印度德干高原艾哈迈德纳格 尔城。在那里,他促使执政者布尔汗·尼查姆*沙赫宣布 什叶派为官方宗教。沙赫·拓希尔约于956/1549年逝世。 其后裔继续住在艾哈迈德纳格尔,后移居奥朗加巴德,该 系末代伊玛目艾米尔·穆罕默德·巴基尔'1210/1796 年还与其叙利亚的追随者有联系。在戴拉姆,穆罕默德一 沙赫系在10/16-11/17世纪在巴达赫尚与喀布尔有追随 者,而至13/19世纪初,这些伊斯玛仪派信徒大多改宗嗅 西姆-沙赫系。在叙利亚的宗教社团一般宗穆罕默德·沙 赫系。1210/1796年之后,在动乱时期与穆罕默德·巴基 尔的联系中断。1304/1887年,叙利亚一些宗教社团寻找 穆罕默德·巴基尔后裔无望之后,也改宗阿嘎·汗系。 1951年,居住在塞莱米亚和哈瓦比村的约30,000叙利亚 尼扎里耶信徒改宗阿嘎·汗系。但是,居住在嘎德穆斯、 麦什亚弗和塞莱米亚附近的一些村庄的以“贾法里耶派 知名的约15, 000名信徒仍然宗穆罕默德·沙赫系。

尼扎里耶派宗教社团,由于地域分散,语言隔阂,大 都各自独立地发展,在阿拉穆特山堡陷落之后尤其如此。 他们都由本地区的“谢赫”和“皮尔”们领导,后者都声称

Shd^ Tahir Husayni DakannI. Amir Muhammad Baqir.

Ja *fariyyak.

 

 

 

能与隐遁的伊玛目交接y

叙利亚尼扎里耶派在晚期阿拉穆特山堡时代,一直由 伊玛目派遣的波斯使者领导。阿拉穆特山堡陷落之后,他 们先是保持政治独立,后与其他穆斯林一道,于658/1260 年将蒙古人逐出叙利亚,而后又逐渐为麦姆路克苏丹贝伯 尔斯一世(公元1260/1277)所屈服。至671/1273年末, 贝伯尔斯人已控制了他们的全部城堡。伊斯玛仪派先为麦 姆路克王朝属民,后为奥斯曼帝国属民,却不得不交纳税 赋。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们与强邻努赛里耶派®不断发 生冲突,后者不断抢占前者的据点。19世纪中叶,伊斯玛 仪派收复了塞莱米亚城以及哈玛特东部地区居民点,那里 几乎存有2/3的该派宗教社团。努赛里耶派最后一次攻击 并占领嘎德穆斯发生于公元1920年,造成严重的财产和文 献的损失。

波斯的伊斯玛仪派遭受了大屠杀,但在阿拉穆特山堡 和戴拉姆、库希斯坦的一些城堡投降之后,仍然存活下 来。阿拉穆特山堡曾于674/1275年短期收复,次年再度失 守。8/14下半叶至9/15世纪上半叶,中间又几度易手。 在此期间,戴拉姆的伊斯玛仪派社团在地方权利斗争中, 仍是强手,尽管他们所从事的战斗大都属防御性的,特别 是反对拉希兼的栽迪耶派执政者的战斗。此后,便逐渐销 声匿迹。库希斯坦的小部伊斯玛仪派社团在噶因和比尔兼 德地区存活下来。其他,在呼罗珊的内沙布尔地区、克尔 曼周围、西尔坚、巴里兹山区、麦哈拉特和亚兹德地区亦 存有伊斯玛仪派宗教社团。

阿姆河上游的伊斯玛仪派,奉尼扎里耶派伊玛目的确切

[]al - Nusairiyyah,伊斯玛仪派分支之一,因该派崇拜和神化 阿里,又称阿拉维派Ul- kwiyya) ^ 9世纪中叶,由穆罕默 德·本.努赛尔.奈米里·厄卜德创立,故名。

时间已不可考,可能约在阿拉穆特山堡时代。据舒格南地区 当地传统,有两位达仪赛义德·沙赫·麦朗®和沙赫·海姆 什'奉伊玛目之命,建立了皮尔王朝和米尔王朝,治理舒格 南。913/1507 - 1508年,沙赫·剌齐依·丁'可能是穆罕默 德-沙赫系的伊玛目、沙赫·拓希尔·德干尼之父,从锡斯 坦来到巴达赫尚,得到当地伊斯玛仪派信徒支持,在大部地 区建立了他的统治。后因内讧于1507年春被杀。11/17世纪, 穆罕默德-沙赫系另一伊玛目霍戴伯荷什®定居巴达赫尚, 1074/1663-1664年故去。伊斯玛仪派社团,继续由当地皮 尔王朝治理。在噶兹纳、奇特拉勒、吉尔吉特、洪扎、新疆莎车 和喀什噶尔等地存有阿嘎·汗系伊斯玛仪派宗教社团^

印度的尼扎里耶派的源流不甚清楚。在信德省、特别是 在木尔坦,自早期的达厄瓦建立以来,伊斯玛仪派活动一直 继续存在。7/13世纪上半叶,其活动延及德里。此时,他们可 能受到河拉穆特山堡伊玛目们派遣的使者的指导,但缺少凭 证。印度尼扎里耶派宗教文献提到的第一位皮尔气其有关曰 期含有不确实性。最早的圣寺萨特古尔·努尔在古吉拉特邦 的萨里。据传,7/13世纪上半叶,在古吉拉特邦有非拓义比 派伊斯玛仪派存在。据文献,皮尔·沙姆斯·丁®从波斯来到 信德,成为当地皮尔世系的奠基人。据传统的皮尔谱系,他生 活于8/14世纪上半叶,另资料记载的时间要早于1-2世 纪。他的陵墓在木尔坦。9/15世纪的皮尔莎德尔·丁®和皮 尔贺散·凯比尔·丁®葬于木尔坦之南乌契附近。莎德尔·

 

 

丁传统上被认为是霍华贾(一泽霍加)派的奠基人和组织者, 该社团吸收众多改宗的印度种性。凯比尔·丁之子伊玛目- 沙赫®875/1470 - 1471年之后,在古吉拉特邦积极活动,使 众多印度教徒皈依其派。

伊玛目-沙赫殁于926/1520年,葬于艾哈迈德纳格尔 城附近皮拉纳。继承者、其子努尔·穆罕默德-沙赫气?- 940/1533 - 1534)拒绝对波斯伊玛目的承认,自立伊玛目制, 创一独立的宗派,其信众称为“伊玛目-沙赫派” ®或“萨特潘 提派”气该派后又分裂各自的皮尔世系,有复归印度教的倾 向。这些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和罕德什地区的教徒,与其 说是伊斯玛仪派,毋宁说是伊玛目-沙赫派或逊尼派。尽管 在分裂之前,他们都承认伊斯玛仪派伊玛目。古吉拉特邦其 他尼扎里耶派依然忠实于波斯的伊玛目。印度次大陆的大多 数尼扎里耶派属华贾系社团。其他尼扎里耶派社团如沙姆斯 等,是旁遮普和其他地区的皮尔沙姆斯·丁的追随者。华贾 派主要集中在下信德、库契、古吉拉特、孟买,分散于东非、南 非、锡兰和缅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