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金融高杠杆风险有多严重? 日经中文网

 爱游泳的黑熊 2017-07-2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沈建光: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在7月14召开的五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与历来着重强调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不同,今年会议的重点转向金融应服务实体经济,尤其需要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4月25日召开的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主题进行集体学习的政治局会议相辅相成,体现了自上而下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一行三会纷纷下达文件,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金融高杠杆风险。中国的金融杠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为何当下金融高杠杆值得重视,其表现形式又如何?

 

  中国金融杠杆率已经处于高位

 

  在对中国金融杠杆的描述上,此前已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出量化评价指标。IMF在最新4月19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中提到中国信贷快速增长使得金融稳定风险不断增加。IMF报告中提到,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达到GDP的三倍以上,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敞口也有所增加。

 

 沈建光 的其他文章

 

 人民币兑美元的拐点到来?

 中国强劲GDP增长可信吗?

 

 中国消费真的下降了吗?

 

      中国许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存在着严重错配,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去年10月IMF的一篇《Resolving China’s Corporate Debt Problem》工作论文中,提到中国2009年-2015年间信贷平均增速高达20%,大幅超越名义GDP增速,需要防范西班牙、泰国以及日本这些信贷缺口类似经济体的前车之鉴。

 

  国际清算银行BIS近年来也频频警示中国银行业风险,根据BIS在2015年9月首次提出的以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缺口测量各国债务水平的指标来看,中国在两年前这一缺口指标便已经高达25%,超出2%-10%的正常范围,是全球最高水平。以史为鉴,BIS提出一旦一国缺口指标超过10%,随后三年,该国有2/3的概率发生“严重的银行业紧张情况”,并预测中国会在三年内发生银行业危机。

 

   当然,不仅表内信贷增速较快,更加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金融高杠杆的局面。以银行为例,若以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杠杆率来看,截至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28%,高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但如果将表外业务考虑进来,银行资金通过嵌套设计经由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证券,保险,基金)逐级加杠杆,金融杠杆的实际水平则呈级数倍放大之势。嵌套设计之复杂,金融体系内部来回空转,导致实际的金融杠杆水平甚至难以准确测算。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首次明确提及的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也是十分巨大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含托管资产表外部分),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个百分点。其中,担保类19.03万亿元,承诺类16.08万亿元,金融资产服务类164.63万元。

 

  金融高杠杆下的诸多风险

 

  在笔者看来,中国金融高杠杆的情况,特别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较快,管理较为薄弱的情况需要加以重视。在笔者看来,虽然近年来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创新,但诸多资金并未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推高金融杠杆率的同时,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蕴含着诸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降低了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2013年以来,中国影子银行更多依靠同业业务的发展规避监管,主要体现为通过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等在负债端主动负债扩充资金池,在资产端通过直接加杠杆或者委外加杠杆投向标准化产品,扩大利润空间。然而,商业同业存款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同业资产也不必计提拨备,不受贷款计划约束,且对银行资本金的匹配要求仅约为企业贷款的四分之一。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加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