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发病率更高。病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肺心病就就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有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 由于支气管炎不断发作,甚至引起支气管周围炎和肺炎,炎症波及刚近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致使这些动脉的管壁增厚,管腔变得狭窄,就会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最后导致肺心病。支气管炎一肺气肿一肺心病,这就是本病演变的三个阶段。 肺源性心脏病常年存在,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哀竭和心力哀竭,病死率较高。 由于绝大多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对已发生肺心病的病人,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缓解期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对缓解期中病人进行耐寒及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中医中药治疗等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肺心病病人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哀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宜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选用,但不要受痰菌药物试验的约束。 2、改善呼吸功能 抢救呼吸哀竭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 24%~35%)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 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机治疗等。 3、控制心力衰竭 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资讯,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国心律失常防护中心。 |
|
来自: 昵称35877444 > 《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