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进士出身,曾另立新君,最终率在西域重建强大王朝

 小天使_ag 2017-07-22

《水浒传》中宋江曾带领一百零八将北征大辽,把辽国人打得落花流水。可惜,那不是历史。

大辽天祚帝年间,女真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之下快速崛起。辽军在金兵的猛攻之下,仿佛弱鸡一只,被打得几无还手之力。面对大厦将倾的辽国,北宋王朝再次燃起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豪情。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北宋派出了二十万大军,领军的将领不是宋江,是童贯。就像奸相蔡京其实是大书法家一样。这个童贯并不像后人认为的那样无能,他刚刚带兵平定了南边的方腊(水浒是先伐辽后打方腊)。之前童贯也统领大宋精锐的西北军多年,对西夏的作战也有一定的战果。

由童贯这样有经验的“大将”领那么多的兵马,面对亡国在即的辽国,宋徽宗是有足够的信心的。

他进士出身,曾另立新君,最终率在西域重建强大王朝

当时辽国已经被金兵打得支零破碎,天祚帝吓得远远跑到了云中(今大同),留守在南京(今北京)的人是耶律大石。这个人是《辽史》中唯一的契丹进士,虽然论书法,估计是远远不如宋朝的权相蔡京。如果论起治世才能,恐怕只有后世明朝的名臣于谦,才可以相比了!

为了安定人心,耶律大石另立新君耶律淳即位,打响了辽王朝保卫战。先是败宋军于辽宋边界的白沟河,接着面对第二次奇袭而来的宋军,在南京城的巷战中再次获胜。

二十万大军被苟延残喘的辽军击败,也为北宋的灭亡写下了伏笔。不过,耶律大石不怕宋,却还是应付不了虎狼一般的金兵。耶律淳病死,南京城被金兵拿下。

耶律大石并没有死守孤城,与城共存亡,而是边退边战,在奉圣州(涿鹿县)龙门壁一带被俘。耶律大石诈降后逃脱,找到了还没死的天祚帝。

就像明英宗不能原谅于谦另立景泰帝,天祚帝对耶律大石也心存怨念。最关键的是,天祚帝这个时候反倒不相信耶律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要带领残军与金兵决战。问题是,他早干啥了?

结果,天祚帝的部队轻易被金兵击败,最后被俘。耶律大石却完全没有愚忠的概念,在天祚帝不听劝阻之即,就带领二百名亲兵西逃了。

他进士出身,曾另立新君,最终率在西域重建强大王朝

耶律大石逃亡的地方是位于外蒙古的可敦城。据称,可敦城驻有两万骑兵,任何时候都不许南下。这个恐怕不太可信,小小的可敦城,哪里能养得起两万骑兵。不过,为了控制蒙古高原,辽国确是在可敦城派驻有重兵。这些兵力,也成了耶律大石再次建国的基石。

经过了五年的修养,耶律大石有了精骑万余,并且拉拢了各方的抗金势力。最让人惊讶的,当金人终于凑起大军,进攻可敦城的时候。耶律大石虽然依靠地利击败了金兵,之后却选择了弃城向西进军。

对于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南下肯定是最好的方向,如果南下之路不通,在丢失了草原腹地之后,西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匈奴,突厥失败后,都是这样的路子。

西边的骨头好啃,耶律大石一直杀到了新疆,在今天的额敏县一般建都叶密里城(也迷里)。1132年,耶律大石在西域正式称帝,历史将这个国家称作西辽。

时间又过了两年,耶律大石觉得攒够了力量,他派出了七万大军想要东进灭金。但是太远了,历久上从来也没有西域起兵,问鼎中原的纪录。耶律大石的大军被茫茫的沙漠和遥远的路途打败,只能半途而返。

他进士出身,曾另立新君,最终率在西域重建强大王朝

而后,耶律大石终于确信,还是西边的骨头好啃。三年之后,西辽军西进,在忽毡击败了西喀喇汗国。

时间又过了四年,在1141年西辽军队终于和以塞尔柱帝国为首的中亚联军进行了决战。在卡特万草原,耶律大石亲自指挥,大败兵力达十万的中亚联军。西辽军的总兵力不详,当时分兵为三路,左右翼只有各2500人马。

此战过后契丹威名大振,西辽成功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成为了那里的霸主,控制了东至高昌,西抵里海的大片土地。

两年之后,五十七岁的耶律大石病逝。1218年,西辽终被比金人更强大的蒙古人所灭。

据后人评价,耶律大石在辽史上应该有不逊于耶律阿保机的地位。不过,世人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大千小评:金兵还是太懒,不然要是进入西域,谁能打得过,过万天下无敌的女真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