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坤太極 | 书画同源 行云曲纯音乐 - 水中云 | 篆书 |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而把甲骨文单分一类。甲骨文多数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完全定型,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它的笔法有方有圆,它的结构、长短、大小还没有统一的范式。这是与大、小篆显然不同的地方。甲骨文的出现使我们知道大篆从古文演变的由来。 大篆包括金文、籀文、六国文字。金文旧称钟鼎文,是殷周时期铸、刻在古铜鼎彝器上的铭文,但它的形体结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籀文,即大篆,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史籀》十五篇,早已失传,今存的石鼓文,即是这种字体的代表。 小篆是秦代通行文字,故又叫“秦篆”。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字体较籀文简化,形体均匀齐整,笔势瘦劲飘逸。现存西安碑林由后人翻刻的《琅琊台刻石》《泰山石刻》《峄山碑》等,可代表其风格。 | 隶书 |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有古隶和八分。古隶指秦代及秦代以前的隶书,八分根据时代的不同,又有汉隶、唐隶、今隶。汉隶在书法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上承大、小篆的一些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楷书的风格,同时还枝生草隶(即章草)一体,为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 草书 | 草书有草创、草稿之意,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后汉蔡邕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二书。盖今草书也。”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别称狂草)和小草。 章草,即是由古隶和汉隶演化而来的一种定型的字体,故而又叫“隶草”,代表性的碑帖有史游《急就章》,陆机《平复帖》,索靖《月仪帖》《出师颂》等。 今草,又由章草发展变化而成,以东汉张芝影响为最大。草书发展至唐代,张旭、怀素等书家又在学习张芝草书的基础上,把今草发展为“狂草”,比之更加简便快捷,奔腾豪放。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 | 楷书 | 楷书又称为真书、正书。根据字的大小不同,有大楷、中楷、小楷以及蝇头小楷。 ”楷”是“法式”、“楷模”的意思。楷书的形体是从隶书、隶草(章草)演变而来。楷书至唐代,书碑之风很盛。故后人在研习楷书时,常分为“魏碑”和“唐碑”两大体系。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即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以及元代的赵孟頫。 | 行书 | 行书是处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比草书收敛,比楷书放纵,我们把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把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其中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分别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和“天下第三行书”。 长按二维码 添加客服号 咨询更多内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云坤太极书院一键导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