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4

 天賜閣guwan 2017-07-22

接上篇《收藏见证历史》(4-23)

偏安于天府之国的古蜀国,充满了神秘色彩,玉器遗存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一角,至少四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本土文化、长江中下游用璧的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当然这不会是全部,而且他们的身份更还是迷。幸运的是二号祭祀坑的玉器又为我们提供了商晚期的一些线索

收藏见证历史(4-24)良渚文化遗民是古蜀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玉璋,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遗存,长30.5,射最宽处6.6,厚0.7公分

夏玉璋形,器型规整,制作精良。类似玉璋出土多件。

收藏见证历史(4-24)良渚文化遗民是古蜀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玉戈,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遗存,长28.8,援最宽处7.3,厚0.8公分

这类戈在二号祭祀坑也发现多件,有趣的是,这类戈从整体及中脊等方面看,更接近商晚期戈。也就是说,几乎与商同期的三星堆文化,商戈的发展也与中原商代几乎同步,而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

收藏见证历史(4-24)良渚文化遗民是古蜀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领璧,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有领璧,上刻同心圆,这是商,尤其是商晚期的比较特殊的器型(参看《收藏见证历史》(4-13)),在二号祭祀坑里有较多出现(一号祭祀坑也有少量),包括有领环。

这些线索显示商人在三星堆文化的出现并非偶然或者个别现象,而是持续不断的发生。玉器不同于实用性陶器等,并不存在市场性流通,高古时期,玉被皇家贵族所垄断,即所谓的王玉时期。而三星堆所发现商玉器,大都为身份性礼器,是商贵族权力的象征,而且是与夏贵族的身份礼器埋在同一祭祀坑中,坑中还埋藏了大量似乎风格完全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和金器等,三星堆文化充满了神秘!

三星堆文化遗址和金沙文化遗址相隔几十公里,学界根据已发现遗址及遗存,确认这是两个具有延续性的文化,或者说是同一文化的两个阶段,两遗址曾经短暂的共存过,而金沙遗址早期,相当于商晚期的遗存发现,又揭示了历史的另一个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4-24)良渚文化遗民是古蜀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节玉琮,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遗存。高22.2,上宽6.9,下宽6.3公分

青玉质,内外精致打磨抛光;整器分为十节,每节雕神人面纹,共四十个;一面上端雕一带羽冠神人整体形象。从整体器型,到纹饰构图,到工艺表现,这是典型的良渚时期器物(可参看《收藏见证历史》(1-6))。

良渚文化的区域为长江下游地区为中心,北接山东龙山文化,西联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夏开端时期,也就是宝墩文化中晚期,和石家河等文化一样,突然全部消失,后人各种传说他们的去向,但仅仅是传说,这只大玉琮出现在一千年后的金沙遗址,是否说明良渚遗民来到了成都平原?或者是这只玉琮因为各种原因偶然出现在金沙文化?

收藏见证历史(4-24)良渚文化遗民是古蜀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节玉琮,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商晚期遗存。高16.57,宽11公分

玉琮器型沿袭良渚文化玉琮,内外精心打磨,琮分四节,每一节上刻画三条平行直线纹,纹饰简洁,又有商琮璧类风格,并非远古遗存,而是后期制作,明显的文化传承。

玉琮器型源于玉镯类器物,良渚文化处于图腾崇拜向祖宗崇拜过渡期,神人兽面是良渚核心的文化,而玉琮正是用于表现神人兽面的器型。玉琮后期由很可能源于良渚文化的陶寺文化传播于黄河流域,主纹饰是兽面纹。后齐家文化也制作较多玉琮,但大多无纹饰,齐家文化据传是良渚文化贵族流放处。夏极少玉琮,商周玉琮数量也很少,商琮大多成镯状。

远古良渚玉琮在金沙的出现,结合夏崛起、良渚文化消亡及宝墩文化发展的时间点,又地理方面同属长江流域,水路运输的便利,很明显,良渚部分遗民来到了成都平原,而之后金沙文化的发现继续给出证据,下一篇文章继续古蜀国玉器遗存见证历史。

关注作者头条号“存意”,关注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