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气法·六字道经·青城山天师洞石碑

 天地虚怀xia 2017-07-22

服气法·六字道经·青城山天师洞石碑

 

  自后汉至魏,道教从人对内丹的炼养方法,已有了一种叫做“服气功”的具体功法。所谓“服气功”这种炼养内丹术的方法,即是把“吹气、吐气、呼吸(即吹口句呼吸)”的三种行气方法,发展成为纳气和行气的六种方法。故而又把“服气”称为“服气法”。据《服气疗病论》一书所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此段执论所说的“吐气有六”,就是指在吐气时,依次按照文中所写出的六个不同的形声字,用最轻的声息(连自己也不可听见),缓缓地把气从胸中吐出,并认为这样做,具有调节五脏气血的功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这种缓长的深呼吸,可以达到锻炼肺部的活动功能,加强氧气的摄入,扩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然而此种六字吐气方法,似乎比现称的深呼吸,更为细致深刻,具有其行气的系统性。因为此种方法,十分巧妙的应用了六种不同的出声气息,且要求特别轻松缓慢,具有帮助达到守意,守神的作用。照着做起来,如果能得其法,确实能使人感到每吐出一个字息,对其体内的部位均有所不同,使人周身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静适的感觉,从而达到安神、缓形、舒志和服气丹田的双重目的。后世道教把此种六字服气法,上升为《六字道经》。现于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即可看到刻有此《六字道经》的石碑。不少游人皆以为是巫说之词,实在是不明底细。

  《道教气功源流与奥秘》王远明著

  四川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3月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