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们接到河南某育苗基地的西瓜病样。据送样人介绍,其育苗场内非嫁接的西瓜幼苗和嫁接后的幼苗发生大面积的水烂死亡现象,目前初步估计损失收益一百多万,病情还在进一步扩散。另外,苗厂的苗子均为提前预定苗,这也就意味着到期苗厂将不能按期按数交苗,预定瓜苗的菜农将有可能无苗可栽,苗厂负责人是心急如焚。 据了解,西瓜幼苗出土后,即表现出了发病症状,一般先侵染幼苗子叶,子叶上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子叶的展开,变为黑褐色病斑并沿中脉扩展,发病严重的幼苗在子叶期萎蔫死亡。对于发病不是很严重的植株,作为接穗,以南瓜为砧木进行了嫁接,但嫁接后的西瓜接穗病情并没有停止,接穗子叶先出现水渍状,并很快蔓延发展到下胚轴和嫁接伤口,最终导致接穗腐烂死亡。
嫁接后发病 整体 我们接到病样后,随即对病样用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检测,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为近年来发生非常严重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目前西瓜育苗中一种非常严重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发展,通过育苗工厂或育苗大户生产嫁接苗已成为西瓜嫁接苗生产的主要来源。带有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西瓜种子经西瓜嫁接苗育苗厂造成的毁苗率高达30%~80%。 其实,细菌性果斑病危害西瓜嫁接苗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其危害在我国各西瓜产区均有报道,主要以嫁接西瓜育苗场感染细菌性果斑病造成毁灭性危害的形式出现。如: 1996年冬至1997年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广西南宁和邕宁的多个西瓜育苗场发生暴发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损失惨重。 2002年底~2003年早春,在海南、山东、江苏、北京等地造成西瓜嫁接幼苗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其中海南三亚、陵水、英州和文昌等地因该病损失嫁接苗1000万株。 2009年10月,海南省2个嫁接苗厂因该病损失近500万株苗,育苗场无苗可售。 2010年1月,山东省昌乐、临朐等地发生细菌性果斑病的嫁接苗达500万株......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简称BFB,该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也是我国规定的检疫性病害之一。该病最早于1969年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发现,我国1985年发现并开始报道瓜类BFB的发生和为害。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细菌性果斑病还没有一种可以彻底控制的方法。 细菌性果斑病属于种传病害,病害循环通常始于带菌种子,伴随种子的远距离传播病菌得以定殖和流行。研究表明,细菌性果斑病的病菌主要存活于种子表面或种皮下的胚乳表层。细菌性果斑病病菌抗逆能力、抗干旱和衰老的能力非常强。带菌种子在12℃的条件下贮存12个月后,细菌性果斑病病菌传播能力没有降低,0.01%种子带菌即可引起西瓜植株发病。在西瓜嫁接育苗过程中带菌接穗种子、带菌砧木种子、带菌育苗基质和带菌嫁接用具均能导致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 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传播,最适发病温度为25~32℃,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情迅速发展。细菌性果斑病主要通过西瓜苗的伤口和气孔侵染,以风雨、污染的刀具及农事操作为主要的传播流行途径。细菌性果斑病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有的果实感病后没有症状,但果实内含有带菌种子,而且轻微感染的幼苗一般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所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病菌的种子或幼苗一旦进入田间,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病害极易迅速扩展、蔓延,造成巨大损失。 防治措施 至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彻底防治细菌性果斑病的有效办法。报道的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种植者应该学会准确识别细菌性果斑病并掌握其发生规律,树立预防意识,科学合理精准的用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生产无病种子 生产无病种子和加强种子检疫是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关键措施。种子生产期间,要加强田间细菌性果斑病的动态监测,发生细菌性果斑病的田块不能采种。与发病相邻的瓜类种植基地也不能采种。采种时使用发酵和药剂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除去种子携带的细菌性果斑病病菌,即种子与果汁果肉先发酵24~48小时,然后用1%的盐酸浸泡种子5分钟,或用90%新植霉素浸泡种子2小时,洗净后晒干待用。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预防细菌性果斑病的关键。常用的处理方法1%盐酸浸种15分钟后水洗晾干,或15%过氧乙酸200倍液处理30分钟,或30%双氧水1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待用。 3、加强苗期管理 严格选择营养土,采用无病土育苗,用新土或消毒的土壤作营养钵育苗,减少苗期病菌侵染。土壤消毒一般使用甲醛等强氧化剂消毒效果较好,但消毒后注意使药剂充分散去,去除残留;病残体应及时清除,避免交叉感染;尽量控制田间湿度,适时浇水放风,避免棚室内长时间湿度过大,抑制病情的发展。 4、科学嫁接管理 嫁接过程中对刀具和手进行消毒。使用40%甲醛溶液50倍液或75%酒精浸泡嫁接工具15分钟,可达到很好的消毒杀菌效果。每隔数分钟洗手一次,防止病菌通过手和工具交叉感染。 5、用药控制 目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西瓜幼苗发病前或初期施药,可有效的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发展。发病初期,先去除病残植株,后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