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代契丹文“大辽龙州刺史”职官金牌考释

 国民一员 2017-07-23

辽代契丹文“大辽龙州刺史”职官金牌考释辽代契丹文“大辽龙州刺史”职官金牌考释


辽代契丹文“大辽龙州刺史”职官金牌考释

泉友classic_lin先生前两天又给笔者发来两枚契丹文符牌,让笔者考释。因为赶写加勋先生线刻镜的考释文章,所以拖到今天动笔开篇。这几天笔者在撰写线刻镜文章的同时,曾对契丹文符牌的考释,如何打破八股式的沉闷格式,使文章生动活泼,有制度有故事,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写作方法,想了很久,但终究也未得要领。

比如,本文要考释的这枚辽代契丹文职官牌,怎么才能考释生动有趣呢?难啊!实在是辽代史料太少了。就连干巴巴的“史条”,也捋不出几条,更何况引人入胜的美妙故事。写契丹器物考释文章,缺的就是引经据典的条件,和广征博引的基础。没史实可据,少记载可引。多只能依据考释者收藏家的经验见闻,和实物本身所显现的契丹时代信息,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完成。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能自圆其说,应就是契丹文物考释的实际现状。

这枚契丹小字职官牌造型奇特,笔者曾过手上百种辽金元符牌,这种形状的金牌还是第一次见到。牌,总体仍成长条形,但最顶穿口成扁横方形,大约是为方便穿系在某种皮带上设计,而不是为系绳设计。穿下部分牌体突然扩大为大扁方形,为在里面镌刻一条升龙留下了空间。龙下方为两个横写契丹小字,接下四个契丹小字。龙纹及契丹小字,均在2-3毫米宽,1毫米高的边栏内阳铸。牌背平夷无纹饰。全牌:重168.8克,长142毫米,边宽3毫米,厚3毫米,中部宽44毫米;孔长28毫米,孔宽7毫米;整个牌纹饰简单,朴素无华。虽然龙纹雕铸工艺老到,威风凛凛,标显了契丹官制等级的森然。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典雅而不奢华,威严而不繁褥。

牌上横写二契丹小字,可汉译为右“大”左“辽”。下竖列四个契丹小字,由上至下可汉译为“龙州刺史”。全牌可称“大辽龙州刺史金龙牌”,是一枚罕见的辽代地方州级长官的职事牌,即官凭,应和官印相配发。“龙州”辽代州治地名。《辽史·地理志》“东京道”载:“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馀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保宁七年,军将燕颇叛,府废。开泰九年,迁城于东北,以宗州、檀州汉户一千复置。统州五、县三:黄龙县。本渤海长平县,并富利、佐慕、肃慎置。迁民县。本渤海永宁县,并丰水、扶罗置。永平县。渤海置。益州,观察。属黄龙府。统县一:静远县。安远州,怀义军,刺史。属黄龙府。威州,武宁军,刺史。属黄龙府。清州,建宁军,刺史。属黄龙府。雍州,刺史。属黄龙府。

这里说得很清楚,龙州,是黄龙府所在地,黄龙府即龙州,不是府下州治。黄龙府设“黄龙府都部署司”,又称“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或“都监署司”。另设“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统率直属朝廷的“铁骊军”。黄龙府都部署司”统辖黄龙府治下五州,安远州,怀义军;威州,武宁军;清州,建宁军;益州;雍州。三县: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及益州统县,静远县。的兵事。黄龙府都部署司”直接归北府领导,军队属部族军。

另外“黄龙府都部署司”还管辖,信州,彰圣军,宾州,怀化军,二军兵事。“信州,彰圣军,下,节度。本越喜故城。渤海置怀远府,今废。圣宗以地邻高丽,开泰初置州,以所俘汉民实之。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统州三,未详;县二:武昌县。本渤海怀福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及豹山县一千户隶之。定武县。本渤海豹山县地,析平州提辖司并乳水县人户置。初名定功县。宾州,怀化军,节度。本渤海城。统和十七年,迁兀惹户,置刺史于鸭子、混同二水之间,後升。兵事隶黄龙府都部署司。”

关于龙州,即黄龙府,行政官员,设哪些机构,哪几种官员?《辽史·百官志》“北面官”中只字未提。只在“南面大蕃府官”中有些记载:“黄龙府。知黄龙府事。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知黄龙府事耶律瓯里斯。同知黄龙府事。黄龙府判官。黄龙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亲军副指挥使。黄龙府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黄龙府侍卫马军副指挥使。黄龙府侍卫步军副指挥使。黄龙府学。  博士。助教。”这里面不仅没有只字提到“龙州刺史”的官职,也没有一个和龙州有关的官职。

看来“龙州刺史”及其属下与黄龙府官员,应不是一个统属。《辽史·百官志》实际说得很清楚,黄龙府官员属于在南面官统辖区内的北面官,即“南面大蕃府官”。而“龙州刺史”及其属下属于“南面方州官”。即应是“某州刺史。某州同知州事。耶律独挴,重熙中同知金肃军事。某州录事叁军。世宗天禄五年,诏州录事叁军委政事省差注。州学。博士。  助教。”这样一套班子。两套班子,分属北南两个系统。一个地方,两个衙门,分工不同,各负其责。“龙州刺史”是龙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知黄龙府事是黄龙府最高军政长官。两官互不统属。州官治汉人租赋,军马之事。府官治宫帐、部族、属国,兵事之政。

《辽史·百官志》未言刺史品级,根据龙州管辖几个节度州的实际,比照唐代官制,及“龙州刺史”金牌的材质推测,其品级应在正三品以上,属于使相级的高干了。《辽史》上担任过 “龙州刺史”的人不多,但辽代末年有一撰写契丹文墓志铭的高手,却不能不提。他就是撰写了传世三十余件契丹小字墓志铭四分之一多的耶律固。他曾任“使持节龙洲诸军事、龙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职事官。从刺史前后的职事看,州刺史只有获“使持节龙洲诸军事、充本州防御使”类职事,方能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成为本州的军政一把手。

“大辽龙州刺史”金牌的发现,破解了《辽史》上的许多诸如,龙州和黄龙府,龙州刺史与黄龙府知事的关系等等疑难杂症,捋清了南面大蕃府官制和南北官系统的关系,补充纠正了《辽史》的缺漏,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应是很高,值得宝贵之。

泉痴山人2012-4-18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