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易感——扶正解表汤(臧堃堂方) 【组成】 生黄芪20g,生白术10g,防风10g,金银花10g,黄芩10g,生甘草10g,板蓝根2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小儿可分3次或4次服用。 【功效主治】 扶正解表。主治体虚易感,属脾肺气虚型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症见恶寒,发热,自汗,肢节痠楚,鼻塞咽燥,咳嗽咽痒,脉浮,舌苔薄白,尤对小儿体虚、自汗、易感、鼻塞流涕者效佳。以恶寒、发热、自汗、脾肺气虚者为主证。 【方解】 表证当汗解,然正气虚而有表证者,宜益气以解表,若此证只解表祛邪,而不顾护正气之虚,不仅正气难支,且无力祛邪外出,惟有祛邪解表、扶正补虚,同时并进,才能两全。以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之玉屏风散为主,益气固表止汗,并实表以御风邪;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抑菌抗病毒为祛邪之品;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扶正,化痰止咳。诸药相伍,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之侵袭,故小儿外感,自汗,纳少,肺脾气虚者为多,以本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 【加减】 若兼见咳嗽气促,痰黄浊艰咯之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加蜜炙麻黄(包煎)10g,百部20g,车前子(包煎)10g,儿童减量,以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之功。若外感偏于风寒表证:头痛、肢节痠痛者,加羌活、荆芥以祛风寒之邪;伴纳食差,大便溏泄,舌苔腻者,加广藿香10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谷、麦芽各10g,以化湿健脾,和胃助运。 【体会】 体壮邪实,高热,感染重症,无肺脾气虚之象者,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延误病机。 【方源】 堃《臧堂治则精华》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