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等——益气聪明汤(金寿山方)

 学中医书馆 2017-07-23

眩晕等——益气聪明汤(金寿山方)

【组成】 黄芪、太子参各12g,蔓荆子、葛根、赤芍、白芍各9g,炙甘草、升麻、黄柏各4.5g。金老临床应用本方,以太子参易人参。

【功效主治】 大凡气虚、清阳不升之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耳聋、耳鸣、齿痛、咽干、鼻窍不通等症,都是本方的适应证,加减治疗,每多见效。现代医学之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癫img2、低血压病及排尿性晕厥等病症,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病表现为气虚者,用此方亦多奏效。

【方解】 金老认为本方以“升”为主,以“降”为辅,充分地体现了东垣的学术思想。方中黄芪、人参、甘草补脾胃,益中气;蔓荆子、升麻、葛根鼓舞胃气,升发清阳为主。中气既足,清阳得升,则耳目诸窍皆得通利,是即“益气聪明”之义。芍药赤者“散邪行血”(《本草求真》),白者“收摄脾气之散乱”(《本草正义》),并可敛阴益营,以防升散太过之弊,金老常喜合用。至于黄柏一味,更含深义。盖脾胃气虚则五脏气血皆不足,不能上荣头目,而“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论》)。脾胃气虚则阴火旺,阴火旺则上炎,上炎则邪害空窍而致耳目不聪,故须少佐黄柏,以降上炎之阴火,实有助于益气升阳之力。但剂量须小,胃寒者宜去之。

【加减】 乏力甚,气虚明显者,太子参、黄芪各用18g,甚则30g,或以党参易太子参;项强不适者,葛根用12~18g;兼见轻度泄泻或脱肛者,升麻用6~9g;兼有热象者,黄柏用6~9g;胃寒者,去黄柏;伴头重、头痛、头晕者,加炙地龙12g,川芎9g;伴头痛或有口腔溃疡者,加细辛3g;目糊不清者,加枸杞子12g,菊花9g;有鼻炎史或鼻塞不通者,加苍耳子9g,茜草、金银花各12g;头重、泛恶、胸闷、舌苔腻者,加姜半夏、茯苓、陈皮各9g,或加苍术9g,川厚朴6g,生薏苡仁12g;心悸不适者,加丹参12g,柏子仁9g;颈椎增生者,加炙地龙12g,炙蜂房6g;肌肉瞤动者,重用芍药,加鸡血藤30g,钩藤12g;夜寐较差、多梦者,加茯苓9g,远志4.5g,或加炒酸枣仁6g,或加柏子仁9g;情绪易紧张激动者,加淮小麦30g,大枣7枚;大便干结者,轻则用火麻仁、柏子仁,重则用制大黄、生大黄;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者,加益智仁9g,菟丝子12g;易汗出、畏寒者,加桂枝4.5g;畏寒、肢冷者,加制附子4.5g,干姜3g;面色萎黄,脉细无力者,加当归9g,生地黄12g;血压高者,去黄柏,加黄芩12g,石决明30g,甚则用羚羊角粉(代)(分吞)0.3g;眩晕如坐舟中,或有美尼尔综合征病史者,加泽泻20g,白术9g;肢体麻木者,加指迷茯苓丸(包煎)30g;大便溏薄者,加白术9g,甚则同用苍术9g。

【验案】 秦某,女,40岁。1个月前突发眩晕,动则更甚,头项不能转侧,耳鸣且胀,泛恶,双手麻木抖动。舌质淡体胖,脉细带数。此属气虚清阳不升,血虚风自内生。治当益气升阳、养血息风。益气聪明汤加味:太子参、生黄芪、白石英各15g,蔓荆子、葛根、赤芍、白芍各10g,升麻、炙甘草各4.5g,川黄柏6g,丹参12g,淮小麦30g,大枣7枚。服14剂痊愈。本例用益气升阳之药为主,合甘麦大枣汤缓急润燥,并佐以丹参、石英,养血安神,镇逆息风。

【体会】 益气聪明汤方原出《东垣先生试效方》,是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之一。本方之所以能治内障眼病,据东垣之论是:“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气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胃论》)。但金老认为:气虚而清阳不能上升,不只表现为眼目内障,如《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可见远不止内障一证。因此,在临床上常根据《黄帝内经》理论,活用此方。本方贯穿东垣补气升阳的治疗原则,以古方治今病,其诀全在能活用。正如丹波元坚所说:“用方之妙,莫如于加减;用方之难,亦莫如于加减”。金老运用本方治疗头面部病证,之所以常获显效,是因为既能紧紧抓住辨证这一关键,又能因证制宜,灵活加减。

【方源】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