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盲生作文能力的基本策略

 GXF360 2017-07-23
提高盲生作文能力的基本策略

提高盲生作文能力的基本策略

江苏 张晓梅

【摘 要】作文教学是盲校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因为盲生特殊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特点,作文教学的难度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有效的阅读的指导、生活中感悟的引领,以及加强实践,随机指导方式,对提高盲生作文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盲生 作文 提高 策略

和普通教育一样,盲校语文教学同样要培养盲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听和读的能力是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而说和写的能力则是信息转换和信息输出的能力。写的能力,属于创造能力的范畴。实践证明,凡是语文创造能力强的盲生,作文能力都是很强的,会写且写得很好。而那些语文创造力差的盲生,大多是不会写的,写出来的文章,盲文分词错误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不忍卒读。 “作文难,难作文”是整个作文教学领域的通病。作为盲校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盲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盲生的作文能力,值得思考。

一、有效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为我们指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法,那就是“没有方法”。《道德经》上有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作文教学方法,不是教给盲生写作的技法、技巧,而是让盲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广阔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在写作的实践中习得写作方法。而对于盲生来讲,阅读无疑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最好途径。

鲁迅先生谈到读书时,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目前盲人的阅读范围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可供盲人阅读的材料也比过去多了很多,我校每年都会为盲生邮购大批课外书籍、有声读物。以这些课外书籍、有声读物为基础,我们对盲生的阅读做了如下的指导:

1.读健康的、感兴趣的书籍。读书的首选当然是健康的,只有健康的书籍才有利于盲生的学习和成长。但健康的书籍未必都适合盲生阅读,因为盲生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盲生感兴趣地去看一本书,他才会真正有收获,受教育。

2.多从古典书籍中汲取营养。古典文学自有文字记载起,已走过三千个春秋;现代文学从新文化运动算起,还不到百年。而那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无不具有扎实的国学基础。试想,假若他们不是自小就接受国学熏陶,仅仅像今天的儿童读或听一些浅显的儿歌、童谣、白话文,能成为一代大家吗?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先河以来,诗歌无疑是古典文学中最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对诵读古诗的最好诠释,而诗歌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低年级盲生吟诵。现行的盲校语文教科书,每一册都编有四五首古诗词,但数量太少,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补充。对于高年级盲生则应以识记名言警句为主。古文太长,盲生不易理解,不易背诵。但提取那些名言警句,让盲生口诵心记,坚持积累,不愧为一条从古典书籍中获取营养的可取途径。国外(如韩国、日本)某些学校的校训就采用中国古籍中的名言警句。中国的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来自《周易》。所以,识记、积累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让盲生的语言表达更精炼,更重要的是领悟思想,明白道理,受到启发。“文如其人”作文如做人,受到这些格言熏陶的盲生,自会逐步领悟其中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日后文章的字里行间。

作为教师来讲,要重视盲生的阅读反馈。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形成性评价,对于盲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在加强指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反馈,从而更有效的指导盲生阅读。反馈盲生的课外阅读,或评价盲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不定期地召开读书交流会、故事演讲会,让盲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受……只有持之以恒,只有经常性的反馈,才能让盲生保持一贯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一曝十寒,终将一无所获。

二、学会在生活中感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朱熹老先生在他的《观书有感》中曾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 这“源头活水”指的是什么?我想,就作文教学而言,当然是指盲生的生活了。其实,我们看到的那些盲生的好作文,无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个人感悟。

作文教学需要观察,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观察。从事盲教育的人都知道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她用自己独到的方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最终成为影响广泛的作家,一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了多少不幸的生命。一个只会观察,而不会体验、不会思考、不会想象的盲生,是绝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写好作文的前提绝不只是观察,盲生的感受、思考、想象更重要!指导盲生习作,不光是要指导盲生利用一切感官学会观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盲生学会思考,学会写自己的感受,学会想象。我们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我们更要提倡个性化的写作。现时有一句流行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同理,没有个性的作文,就不是好作文。

三、加强实践 随机指导 不断创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语文老师不可能教给盲生写作的秘诀。没有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不可能有一条适合于任何盲生的万能的写作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盲生的特点,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从而实现盲生写作在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盲生写作。

1.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盲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目,对盲生的写作具有指导性、启发性。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训练盲生的写作,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写写自己家乡或校园的四季;感受了《麻雀》一颗伟大的母爱,赞美自己的母亲;体验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写写读后感……不仅在课文的拓展延伸环节,要尝试习作练习,对一些具体篇目的指导,也要涉及写作方法的训练,比如,课文的写作顺序,事例的安排,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承上启下的过渡方法……看似阅读训练,其实暗含着作文方法的指导。

2.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目前我省的大部分盲校都具备了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以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盲生的习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了网络的支持,盲生写作时查阅相关资料极为便利。

比如,学完《鲸》这一课后,让盲生写一篇《鲸的自述》,假如在以前,盲生搜集资料将是一大问题,可在互联网上,只要输入“鲸”这个字条,就有成千上万条信息等着你筛选。所以,盲生写的这篇作文,不仅材料翔实,而且拟人化的语言让作文充满情趣。

秋天,校园里的菊花开得正盛,布置盲生写一篇《菊》的文章,在引领盲生认真观察了菊花后,又布置了一个任务: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菊花的资料,以及前人描写、赞美菊花的诗词文章。有了以上两个步骤的准备,盲生一下子有话可写了,有的侧重写菊花的外形,有的侧重写菊花的各类用途,有的重在赞美菊花的精神……

3.作文的修改应与批阅并重,不应厚此薄彼。时下,有一种观念认为,作文应“多批少改”。因为,批语是侧重于指导层面的,而修改是以教师的语言代替盲生的语言,往往把盲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其实,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前提:小学阶段的盲生刚刚开始作文,语言有待规范,假如没有老师的修改,盲生怎能发觉自己的语言不规范呢?不过,修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应遵从盲生的认知规律,不可以教师的成人化的语言代替儿童语言。幼儿练习说话,总是由单词到短句,再到较复杂的句子;盲生学习书面语言表达,也是由易到难,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作为老师,批改盲生的作文时,要研究盲生使用语言的规律,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2)要加强修改后的反馈,让盲生明白老师的修改意图,从而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语文老师修改盲生的作文,问题往往不是改得不够扎实,而是不注意引导盲生对修改内容的反馈。常常出力不讨好。对于每一篇老师修改过的作文,如果能让盲生及时纠正分词错误,修改病句,反思问题与不足,那么,盲生就会渐渐明白老师的修改意图,并避免在以后的作文中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让作文的批阅真正发挥指导盲生习作的作用。

(3)让盲生在自批、互批中学会修改作文。老师的修改终非长久之计,关键还是应让盲生自己学会如何修改作文。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义,或文成而竟不须成,乃有济也。”在这个意义上讲,老师的修改是为了给盲生提供一种典范,让盲生掌握修改的方法,然后再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修改,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发现问题的能力。当然,老师并非是放任自流,而要加强指导,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盲生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总之,只有老师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指导的灵活性,作文训练的即时性,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机,让更多的盲生体会到作文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表达的渴望。只有基于这种前提下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才会对盲生语文动手能力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

参考文献:

[1]谢志礼.李德龙.写作思维训练法.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教育出版社,1988

[3]谢红.读写创:追求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6 期

[4]宋宏熊.解明生.张瑞刚.聂雅丽.试论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 期

张晓梅,女,江苏省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江苏省扬州市首届教科研标兵,在一线从事盲教学21年,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段全盲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杨庙镇纵一路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