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化瘀治疗月经过多、继发痛经

 天天爱学习741 2017-07-23



  • 【出处】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病案详情

  • 【病名】月经量多|继发痛经|癥积

  • 【病人信息】女 40岁


诊疗过程

一诊

  • 【日期】2007年3月22日

  • 【节气】节气:春分后第1天

  • 【主诉及病史】主诉:初潮始月经量多20+年,经行腹痛3月。除经量多,色暗红,质中夹较多血块外,周期、经期均正常。TVS示:子宫肌瘤(2.0X2.4cm)。 现病史:初潮始至今月经量均较多,巾20+片,色暗红,质中夹较多血块。既往无痛经,3月前始经行小腹隐痛,无肛门坠胀。28/2外院TVS:子宫前后径4.5cm,宫内膜呈三线,厚约0.8cm,子宫底探及结节样回声区,范围约2.8×1.4cm;双卵巢区(-)。提示:子宫底占位。 刻下症:初潮始月经量多20+年,经行腹痛3月,近期情绪低落,轻微疲倦,晨起口干、口苦,纳呆,眠可,二便调。舌质:舌常 舌苔:常苔 脉象:脉弦 既往史:无特殊。 婚育史:初潮14岁,周期25天,经期7天,量较多,巾20+片,色暗红,质中夹较多血块,LMP:13/3。适龄结婚,G4P1+3,末孕为96年人流。 查体:阴道:畅;宫颈:光滑、纳囊、旧裂;子宫:后位、稍大、活动欠佳、无压痛、质中; 辅助检查:28/2外院TVS:子宫前后径4.5cm,宫内膜呈三线,厚约0.8cm,子宫底探及结节样回声区,范围约2.8×1.4cm;双卵巢区(-)。提示:子宫底占位。 8/3查:CA125:7.01u/ml EmAb:(-)

  •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患者自初潮起既有经血量多夹瘀块,婚后共孕4次,1次正产,3次人流,说明其经血量多有血块乃先天禀赋属阳旺之体,而阳旺多热,可煎血成块故从瘀热论治。但月经量多毕竟不利于健康,结合近期情绪低落、口干口苦,宜先解肝气之郁,之后再治热瘀所致经多。中医证候:肝郁气滞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

  •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香附15g 枳壳12g 川芎15g 白芍30g 甘草10g 桃仁10g 栀子15g 前仁10g

  • 【其它】用法:12剂,1剂/1天,水煎服。

二诊

  • 【日期】2007年4月9日

  • 【主诉及病史】现病史:舌质:淡红舌 舌苔:常苔 辅助检查:同上诊

  • 【辨证及治法】辩证分析同初诊。患者正值月经期,热瘀月经量多明显,采用“急则治其标”。中医证候:热瘀 治则治法:清热化瘀止血

  • )

  • 【处方】清化汤

    黄芩12g 枳壳12g 小蓟30g 地榆20g 乌梅10g 马齿苋30g 川牛膝30g 桃仁10g

  • 【预后】预后:有效,改善。

三诊

  • 【日期】2007年5月10日

  • 【主诉及病史】现病史:舌质:淡红舌 舌苔:常苔 辅助检查:16/4TVS:子宫后位,4.2×4.7×5.1cm,近宫底前壁可见2.0×2.4cm弱回声团块,稍向外突;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提示:子宫肌瘤。

  •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同初诊。肝气郁结已解,故治疗侧重于冲任瘀滞。中医证候:冲任瘀滞 治则治法:化瘀散结。

  • )

  • 【处方】自拟方

    莪术15g 皂刺10g 桃仁10g 连翘20g 夏枯草20g 仙茅15 淫羊藿15g 首乌藤60g

  • 【预后】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四诊

  • 【日期】2007年5月25日

  • 【主诉及病史】现病史:舌质:淡红舌 舌苔:常苔 辅助检查:同上诊

  •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同初诊。郁热上扰心神,故眠差;气滞则推行不畅,加之郁热煎熬津液,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中医证候:冲任瘀滞 治则治法:化瘀散结、安神通便。

  • )

  • 【处方】白莲散结汤加减

    莪术15g 皂刺10g 连翘20g 白花蛇舌草30g 仙茅15g 淫羊藿15g 酸枣仁15g 元胡15g 芒硝2g

  • 【预后】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五诊

  • 【日期】2007年6月11日

  • 【主诉及病史】现病史:舌质:淡红舌 舌苔:常苔 辅助检查:同上诊

  •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同初诊。瘀热久聚伤津则口苦、口干、大便干结。中医证候:郁热 治则治法:清热润肠、化瘀散结。

  • )

  • 【处方】自拟方

    栀子15g 黄连10g 枳壳12g 火麻仁20g 芒硝10g 皂刺10g 连翘20g 桃仁10g 仙茅15g 淫羊藿15g

  • 【预后】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六诊

  • 【日期】2007年6月28日

  • 【主诉及病史】现病史:舌质:淡红舌 舌苔:常苔 辅助检查:同上诊

  • 【辨证及治法】辨证分析:同初诊。郁热扰心、伤津症状缓解。月经量多、痛经已愈,但其瘀热结聚日久,癥积未消,故仍治以清热化瘀散结、佐以通便。中医证候:火热瘀结 治则治法:清热化瘀散结、佐以通便。

  • )

  • 【处方】自拟方

    莪术15g 皂刺10g 猪苓20g 连翘20g 白花蛇舌草30g 决明子15g 芒硝6g 栀子15g

  • 【预后】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 【按语】按语:患者自初潮既经血量多夹瘀块,婚后共孕4次,1次正产,3次人流,说明乃先天禀赋属阳旺之体,而阳旺多热,可煎血成块,故从瘀热论治。 本案虽同时诊断为3个病:月经过多、继发痛经和癥积,但其病机本质却是一致的,即均为“热瘀”所致。本案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月经期治标“清热化瘀止血”为主,用自拟的“清化汤”加减;非经期针对“热瘀”病机本质以“清热化瘀散结”为主,用自拟“白莲散结汤”加减。在针对基本病机同时亦兼顾情绪低落、口苦、便秘等比较困扰患者的症状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