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

 壹亩莳 2022-04-02

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
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
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
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
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
 
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应是
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
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
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
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
 
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
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
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
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 
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
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
 
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其治疗选方是
A、血府逐瘀汤
B、清热调血汤
C、两地汤合失笑散
D、红藤败酱解毒汤
E、丹栀逍遥散 
 
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补中益气场
B、举元煎
C、温经汤
D、圣愈汤
E、调肝汤
 

图片


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痛经-气血虚弱证: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圣愈汤。
 

图片

 

细目十

闭经


要点一 概述


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逾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成6个月以上。对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因非药物所能奏效,不属闭经讨论范畴。
 

要点二 病因病机

 
闭经的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临床常见有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凝血瘀或虚实错杂的复合病机。
 

要点三 闭经的诊断

 
1.病史
 
了解停经前月经情况,如月经初潮、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等情况。停经前有无诱因,如精神刺激、学习紧张、环境改变、药物(避孕药、镇静药、激素、减肥药)影响、近期分娩、宫腔手术及疾病史;经闭时间,经闭后出现症状。原发闭经需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幼年时健康情况,曾否患过某些急慢性疾病,其母在妊娠过程中情况,同胞姐妹月经情况等。
 
2.临床表现
 
女子已逾16周岁未有月经初潮;或月经初潮1年余,或已建立月经周期后,现停经已达6个月以上。同时应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恶心等,有无体重变化(增加或减轻)、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3.检查
 
(1)全身检查
 
观察患者体质、发育、营养状况,全身毛发分布,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2)妇科检查
 
了解外阴、子宫、卵巢发育情况,有无缺失、畸形和肿块。对原发性闭经者尤需注意外阴发育情况,处女膜有无闭锁,有无阴道、子宫、卵巢缺如。
 
(3)辅助检查
 
西医学认为闭经只是一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根据病情选择必要检查以寻找闭经的原因。常用的辅助检查如下:
 
1)基础体温(BBT)、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宫颈黏液结晶检查:此三种检查均可间接了解卵巢功能。BBT变化可显示卵巢有无排卵,闭经者BBT单相,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及宫颈黏液结晶检查无周期变化。
 
2)血清性激素测定:包括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激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PRL(催乳激素)等。通过以上性激素测定可协助判断闭经内分泌原因。
 
3)B超检查:可排除先天性无子宫、子宫发育不良或无卵巢所致闭经。
 
4)头颅蝶鞍摄片或CT、MRI检查:以排除垂体肿瘤致闭经。
 
5)内窥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及宫腔情况,以排除宫腔粘连所致闭经。腹腔镜检查加病理活检可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6)诊断性刮宫:可了解性激素分泌情况、子宫颈与宫腔有无粘连、子宫内膜有无结核。通过以上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和属何类闭经。
 

要点四 鉴别诊断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均属于生理性闭经,需要注意鉴别。
 
1.闭经同少女停经鉴别
 
少女青春期前第二性征未发育出现闭经,或者月经初潮后,有一段时间月经停闭,这是正常现象。因此时正常性周期尚未建立,但绝大部分可在1年内建立,一般无需治疗。闭经是月经周期已建立而出现的月经停闭6个月以上。
 
2.闭经同妊娠期停经鉴别
 
闭经为生育妇女月经停闭达6个月以上者,妊娠期月经停闭,可伴有厌食、择食、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乳头着色、乳房增大等妊娠体征。妇科检查宫颈着色、质软,子宫增大,质软、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宫腔内见胚芽,甚至胚胎或胎儿。闭经者停经前大部分有月经紊乱,继而闭经,无妊娠反应和其他妊娠变化。
 
3.闭经同哺乳期停经鉴别
 
产妇分娩后进行哺乳,月经持续停闭不行,属于正常的生理性闭经,停止哺乳后月经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4.闭经同围绝经前停经鉴别
 
患者停经年龄已进入围绝经期,月经或正常或紊乱,继而闭经,可伴有面部烘热汗出、必烦心悸失眠、心神不宁等围绝经期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小,血清性激素可出现围绝经期变化。
 
此外还需与避年、暗经鉴别。前者指月经一年一行无不适,不影响生育,后者指终身不行经,但能生育也无不适。避年和暗经均为极少见的月经特殊生理现象。
 
闭经涵盖了许多西医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闭经泌乳综合征、席汉综合征等。
 

要点五 闭经的治疗原则

 
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通过补益之法,使气血恢复,脏腑平衡,血海充盛,则经自行。若因病而致经闭,又当先治原发疾病,待病愈则经可复行;经仍未复潮者,再辨证治之。
 

要点六 辨证论治


一般而论。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虽已行经而月经逐渐稀发,经量少,色淡质薄,渐致停经;身体发育欠佳,尤其是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体质纤弱,久病大病后,有失血史、手术史及伴腰酸腿软、头昏眼花、面色萎黄、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舌淡,脉弱者,多属虚症;
 
若平素月经尚正常而骤然月经停闭,伴情志不舒,或经期冒雨涉水,过食生冷之品,或形体肥胖,胸胁胀痛,满闷,脉弦有力者,多属实证。
 
治疗闭经用药时不可过用辛温香燥之剂,因为辛温香燥有劫津伤阴之弊,即使应用也需配以养血和阴之品,使气顺血和,则病自愈。用补药应使其补而不腻,应补中有行,以利气血化生。
 
特别需指出闭经治疗目的不是单纯月经来潮,见经行即停药,而是恢复或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或正常连续自主有排卵月经。一般应以3个正常月经周期为准。
 
1.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迟、量少、色淡红、质薄,渐至经闭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证
 
主要证候: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体质虚弱,全身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暗,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
 
6.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月经停闭数月,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缓,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暗,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细目十一

痛经

 

要点一 概述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要点二 病因病机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未行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子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平时不发生疼痛。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通。经净后子宫、冲任气血渐复则疼痛自止。但若病因未除,素体状况未获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复发。
 

要点三 辨证要点

 
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一般而言,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多属虚。辨痛之部位以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如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隐痛、㽲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须得热减轻属寒。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等。此为辨证之大要,临证需结合用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情况和病史综合分析。
 

要点四 痛经发作时的急症处理

 
痛经发作时,可选择下述治法、方药以缓急止痛。
 
1.针灸
 
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1)实证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主穴:三阴交,中极;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海;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2.田七痛经胶囊
 
蒲黄0.275g,醋炒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各0.3g,木香0.2g,冰片0.025g。每小瓶2g药粉或每1g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要点五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最少,行而不畅,血色常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
 
5.肾气亏损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要点六 预防与调护

 
注重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经血流畅;注意调摄,慎勿为外邪所伤;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服食生冷之品;均有利于减缓疼痛,促进疾病早期向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