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方临床3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7-07-23
 

日本医案四则

 

   说明:以下数案乃日本名医香山牛月之验案也,牛月先生乃日之古名医(卒于1740年),平生著述甚多,其<游丰司命录>为其医案专集,观其诊病用药,多与我国一脉相承,似属时方一派,读来并无异邦之感.今仅译其数则医案,供诸位欣赏之.

其一,龈肿出血案
    妇人二十余岁,禀赋素弱,色白,齿龈肿胀出血,时作时止.十指指甲虚软,细薄如磨,且无血色.饮食无味,
形体羸瘦,如是而阅十月,换数医治之无效.诊其脉细数无力,此脾胃不足之候.齿龈者,阳明所主,(手阳明入下齿,足阳明循鼻外入上齿)脾主统血,脾血失统,故齿龈肿出血.爪为筋之余,血脉营养之所也,如今爪甲枯薄而无血色,脾血虚而津液干枯之故也.遂与补中益气汤加川芎,酒芍,葛根,防风,白芷,黑干姜,使之服五十余剂, 肿消血止而病未再发.又嘱其更复数十贴,饮食甘美,爪甲亦平复如初.

其二,心腹痛案
    妇人二十五岁,卒患心腹疼痛,或少腹胁下绞痛难忍.一医作食滞治之,又一医作瘀血治之,或作瘕聚或作中寒疗之,俱无寸效.诊其脉弦急而数,察其面色青黄而额现青筋.予曰:汝未患此病之前有恚怒之事乎?妇曰:先日有酩酊之人与主争论半日许,甚为喧闹,尔后患此病.知其为肝木太过脾土受克之证.即与小柴胡汤加木香,砂仁,青皮,芍药,山栀子,服三服而其痛立愈.继以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芍药,调理服之,经旬日而全安.

其三,头痛不休案                                                            男子二十余岁,春末患头痛昼夜不休,屡屡换医治之,或以风邪,或以上热,或以食积,或以血虚治之俱无效.至深秋病益剧,且恶风寒,喜坐暗处.饮食无味,形体羸瘦,恶闻金木之声.诊其脉弦细而微,予谓曰:此病乃由其人素来脾胃虚弱,气涩不能上升头面所致.然医者或以表邪及上热,汗而清之使清阳之气更受亏损而不能上荣,且致表气不固而恶风寒.或以食积及血虚而消导滋补之,使脾胃受损益甚.经曰:病阳明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喜坐暗处也.以恶闻金木之声且饮食无味之故,,疏与一方;四君子汤合升麻葛根汤加黄芪,当归,川芎,天麻,蔓京子服六七贴而头痛减十分之七,继服而诸证渐安,后更方服罗氏须气和中汤(方出名医类案)去川芎,细辛加天麻,调理月余而平复.

其四,咳嗽发热
男子,三十余岁,夏末患咳嗽发热,一医投解热清肺剂三付病似得解,至深秋咳嗽甚盛,吐痰沫一日数碗,昼夜不得安眠,瘦惫日加.一医以阴虚火动用滋补之药反而烦满喘息,饮食不进,病势殆危.诊其脉两手皆滑数,予谓曰:此病非热非虚也.其人之性,素多升气,适遇秋降收敛之气,肺气被郁,升降不能,终为此患,即与苏子降气汤五,六贴,烦满喘急顿瘥.继服而咳嗽吐痰十减其七.继以六君子汤加桔梗,紫菀,酒芩月余而前证全安.
按:本案之治,参考病者之身体素质,时令特点论证用药,是其特色,值得玩味.
(以上摘译自<汉方临床>28卷8号.标题为译者所加,)

 

大柴胡汤加味治震颤麻痹(译文)   矢数道明

浅X利X,61岁之男子.从遥远的四国来东京求诊,昭和55年10月初诊.体格,营养.气色均一般,血压:140/100.脉也基本正常.患者主诉:从三年前开始,走路时想改变方向却不能随意改变.写字也不能顺利完成,端座时感觉双脚发麻.近两年来,渐至步行困难,两手震颤,记忆力明显衰退,读书理解困难.兼有口干,发音困难,声哑.而且行动迟钝,呈前曲姿势.医院诊察.诊为震颤麻痹综合征.并认为有早衰现象.接受各种治疗未见好转.
治疗:据其有胸胁苦满见证,给予大柴胡汤更加芍药,厚朴各5克三十日量.药后因稍有好转,原方更服一月,结果走路情况明显好转,快步时且可挥动两手.可自由转换方向.近时每日可步行四公里,其恢复程度之速,令同行散步的病友皆感震惊.而且今年年终时写了350贺年片.手基本未有震颤.之后继续服用同一处方,病情渐次向愈.在正好服药一年之际,病者来信称:前曲姿势已愈,腰脚稳定有力,行走自如,近时散步进尚可作马拉松式行走.
震颤麻痹综合征患者,在余治的十数例中,症状好转者约30%,本例为疗效最好的一个.(摘译自<汉方临床>29卷第4号26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高血压和关节痛(译文)      矢数道明

 

小XXX,70岁.女性.昭和54年5月4日初诊.体格营养一般,食欲.二便正常.主诉:从一年前开始.右手第四指和第五指麻木疼痛,不能屈曲,医院认为颈椎有异常.今年一月,左肩.左手的腕关节,肘关节也开始疼痛,足心也肿起来了.但是风湿因子是阴性,因肩部和颈项疼痛,一打哈欠就疼痛加剧,颈项强直,所以必须强忍,非常痛苦,不久,左侧腰部也痛起来了.诊其脉沉而有力,血压:182/100.腹部按之有力.右侧胸胁苦满,据此,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葛根6克,服药后,血压渐次下降,至7月为160/90.至9月为140/85.颈项部也变柔和了,即使打哈欠也毫无痛苦了.这个患者虽然完全未用西药降压剂,血压却平稳下降,所有的自觉症状都好转了.(摘译自<汉方临床>第28卷10号)

按:本案血压高而不用勾藤决明之属,关节痛而不用羌独之味,独据胸胁苦满,腹诊脉象而用柴胡剂,所谓:独处藏奸"也,日医特善此法.道明氏犹善用之,亦诊病之诀窍也,切勿草草读过.


日医医案一则

                                                                                  
   男子二十余岁,取长途遇雨且饥甚.归家求食,以其家人不能急供而大怒之.其夜洒洒恶寒.翕翕发热,谵语妄言,一医以风邪治之.七八日寒热弥剧.更增咳嗽吐痰.又换两医治疗月余,恶寒止.反见内热如烧,喘息甚,不能安卧,谵言妄语,病势近死.诊其脉濡滑而数,闻其声重浊如瓶中言,此病乃湿瘟之证,其热湿炽盛而肺金受克,故为咳喘吐痰.即与胃苓汤加柴胡,黄芩,山栀子,石膏,煎后加竹沥,生姜汁服之.连服五,六贴后,喘咳谵语减之大半,继服之内热渐退诸症皆安,后用六君子汤加苍术厚朴山栀子调理月余而平复. (摘译自汉方临床之<游丰司命录>>)

 

抑肝散加半下陈皮治疗病因不明的痉挛


      患者,角X理X,男,九岁.昭和,57年3月9日初诊.现病历.昭和56年5月11日,去神户市时.向左转头时发生痉挛.此后,每月大体发作一次,发作时意识丧失.同年夏秋发作频繁.开始在某医院治疗.后在昭和57年1月中旬,到某市立小儿中心医院诊察并接受治疗,病情反剧,因病名不明.医师再三劝说双亲.欲作动脉注射作脑血管检查,因担心发生事故被拒.其间.曾接受汉方药局的建议服用柴胡桂枝汤无效.并由此药局介绍来我院诊治.
      现症:体格中等,面色稍现青白,夜间睡眠欠佳,头晕,鼻塞,手足冷,大便正常,尿量多,食欲旺盛,喜好冷食.舌淡红而润,脉沉弱,腹诊可见有轻度的左右胸胁苦满,及轻度的腹直肌拘缩,
      治疗经过:根据腹证使之服用柴胡桂枝汤煎剂28天无效.后考虑先天癫痫变方抑肝散加半下陈皮,在服用的一个月期间,大小发作均未发作,继续服用,发作的间隔延长,最后一次小发作是6月18日.至今三个月未再发作.据此推论,可认为本方有效,劝其今后继续服用
,(摘择自<汉方临床>30卷第2号)

附:抑肝散由白术,云苓,当归,川芎,柴胡,勾藤,甘草组成.

小柴胡汤合香苏散治流感后耳闭(译文)      绪方玄芳

    患者,米XXX,54岁,女性,初诊:昭和57年1月27日.现病历:昭和57年1月10日.发热38.5度.持续3天,被开业医诊为流感并接受治疗.未至痊愈,因1月21日出现耳闭,到耳鼻科检查,被诊为流感后遗症并接受治疗.但无治愈迹象.
    现症:舌苔卜白,脉沉稍弱,腹软有张力,双侧有轻度胸胁苦满.
    治疗及经过:给予小柴胡汤合香苏散,服药三日后,耳闭塞感消失.
    <追记>重症流感用竹茹温胆汤.
    本患者耳闭塞感消失后,流感尚未治愈,主诉有不眠,头痛,咳嗽有痰,据此给予竹茹温胆汤七日量.药后全部症状消失.
    (摘译自<汉方临床>第29卷8号)
按:唐宗海曰: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流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高明.此耳闭从少阳论治之案.
 

头摇治验     馆  野健
 


何谓头摇?所谓头摇,乃<张氏医通>中之用语也.代田文志所著之<针灸精髓>书中有如下记述.以其为治头摇之佳案,特稍加多引本文,其文如下:
     
     "余亲戚之女,二十四岁之处女也,春三月之末,入山林植树,归家之夜即患发热兼胃肠障碍.三,四日后,转增意识不明,语言不能之证,与此同时,左右摇动其头.虽寝后也摇动不止,四,五日间,昼夜不休,痛苦欲死.不知为何病.就此求教于先生(泽田健氏),先生言道:"此肾与大肠之病也,病起于感寒之后,针灸四灵穴和里期门穴即可.然后灸可升抵头部的手三里穴三十至五十壮,使热抵脑部为佳.四灵穴即大巨和滑肉门四穴,大巨穴可除肾与大肠之疾.所谓里期门,以其正处期门之后也.用之必有良效."(后略)

     上文中所记"寝后也头摇不止"之证,即是"头摇"病,此系一种脑症状,多是预后不良之信号.可是,昭和58年2月,笔者之至亲,85岁之女性,在患肺炎期间,呈现"头摇"症状.余运用汤液治疗取效,并终获痊愈,特报告如次:
     患者因感冒并发肺炎,以85岁高令之老人,很快陷入昏睡状态,且伴尿失禁,用茯苓四逆汤得以缓解,接着出现剧烈头痛,又用防风通圣散予以解除,没想到第三次危机复又来临,这就是出现了"头摇"症状.在仰卧时,持续左右摇头.并时时"啊"啊'地打哈欠,如果说头摇令人可怕,欠伸发出的"呵,呵"声也怪异非常,更感可怖.这显然是一种脑症状.触诊:颈项部位强硬,瞳孔对光反射,虽不散大,但反应迟钝.如何才能解除此危急情况呢?首先想到的是葛
根汤.其次想到的是甘麦大枣汤.但是,一看到"头摇",感到两方均不对证.那么,是何汤证呢?
在查阅中医资料时,于<张氏医通>头痛项下发现了"头摇"一证.其文曰:                                    


   "头摇有二证,风火相煽,卒然而摇,项背强痛,少阳经证也.小柴胡去参加防风.里实腹痛,不大便而头摇者,阳明府证也.凉膈散,大柴胡汤适用.若老人及病后辛苦人,因气血虚,火犯上而鼓动者,十全大补汤,大建中汤并加羌活,"
    笔者遂以项背强痛为主证,决定用小柴胡汤治疗.服用小柴胡一日量后,首先伸欠次数开始减少,头摇症状转轻.于是趁势又让其原方继服二天,药后头摇及伸欠均皆消失.改为香砂六君子汤调养.其后,病情稳定,良好预后可期.


患者14年来,患老年性腰椎变形症,腰部状若驼峰,常在下肢有麻痹感和足冷时,股内侧有痉挛现象.武断地说,是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证.据<医方集解>,本方被列为去寒之剂,在<伤寒论>厥阴篇,主治"手足厥寒""内有久寒"是众所周知的.总之,这是厥阴病寒极转热.阴极转阳,而成为小柴胡汤证,其本质是"久寒",头摇可以看作是"久寒"的一个表征.故泽田健氏认为属寒气入脑,可以说很有卓见.(后略)

(摘译自<汉方临床>30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