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卑人哪儿去了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7-07-23


文/侯建臣


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其实爸爸就在节目的某个地方或者节目的尽头等着。而论起来,有些人却不在了,比如鲜卑人,他们究竟去哪儿了?这或许真的是一个谜。
  
  在华夏的历史上,早期鲜卑人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他们更像是存在于某一个地方的一种植物或者动物,自生自长。鲜卑从何而来,历来是一个谜,《北史》载,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这应该说是个笼统概念,也或者是正史所作的一个补白。一般史书认为,鲜卑来源于东胡,兴起于大兴安岭。正如《史记索隐》所记,鲜卑,东胡别种。这也就是说鲜卑就是东胡演变过来的。而这个演变的过程,就是鲜卑人从远古一步一步走来的过程。似乎是,西汉初期,东胡被逐渐强悍起来的匈奴击败,一部分败退到鲜卑之山,并为匈奴所辖。汉武帝击败匈奴之后,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鲜卑趁此机会也向南发展,到了乌桓空下来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过起了他们的小日子。
  
  还有人研究发现,鲜卑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周成王有一次大会天下诸侯,鲜卑也参加了,不过不是上台参与会盟,而是与楚一起守燎。上不了台面的,肯定不是好菜。鲜卑和楚当时没资格上台参与会盟,大老远来了,只能替人家做点守火堆之类的会务方面的小活儿。不过既然是诸侯聚会,可见被邀的鲜卑也算是诸侯之列的。
  
  后来的历史就相对明晰起来,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仍为匈奴役属。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并与南匈奴、丁零及西域各族多次大败北匈奴。随着汉朝加大对北匈奴的打击,北匈奴受挫后只得西迁。而日益强大起来的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下的匈奴十余万部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在首领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率部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槐的死而瓦解。之后,许多鲜卑或者号称鲜卑的氏族、部落在现在的内蒙古、山西一带活动,到西晋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部,即东鲜卑、西鲜卑和北鲜卑。东部鲜卑有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慕容部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等,这些“燕”们没有飞多久,最终都归入了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而段部和宇文部则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前前后后也都融入了华夏文明的潮流。西鲜卑曾建立吐谷浑、夏、西秦、南凉等国,在不断的战争摩擦中,你生我灭,此消彼长,最终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争统一了北方,这些曾经强大或者弱小的所谓的国们,都归入了北魏疆土,其民也编入了北魏籍册。
  
  北魏王朝是鲜卑中最有名的拓跋部建立的,拓跋部也称“索头鲜卑”。拓跋部落在先祖力微的带领下,脱离贫瘠的北地,一路辗转南迁,大力主张与中原王朝通好,并采取了与中原王朝和亲的政策。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一改游牧民族的游动性,建立都城,确立固定的政治中心。后来由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在拓跋珪、拓跋焘等几任皇帝的努力下,一举统一了北方。
  
  这种不断的兼并和最终统一,鲜卑民族的血液一点一点地融入了其它各族,其它各族的血液也融入了鲜卑族的血液之中。
  
  孝文帝拓跋宏更是一个敢于和善于融合血液的人。他在其祖母文明太后冯氏的影响和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和迁都洛阳。
  
  不穿胡服、不说北语,以前的拓跋、独孤、步六孤、丘穆陵等姓变成了元、陆、穆等姓,鲜卑部各族也就进一步混同与广大的汉人了。而随着都城由偏远的塞北平城迁到洛阳,一大批鲜卑贵族平民也随之南迁。步伐的南移,也使鲜卑独特的身影在人群之中慢慢地消失。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后被北齐、北周取代,最后北周外戚也是少数民族出生的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隋朝经过征战杀伐,统一了全国。有少数民族血统的李姓灭隋建唐,至此一个曾经强大的鲜卑,主流人群都融入了华夏的人流之中。魏都南迁时,有一部分不愿南迁的鲜卑贵族曾造反北叛,有的被汉族同化,有的流落到中亚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而有人认为目前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也是鲜卑族的后裔。
  
  范文澜先生说过:隋唐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实际是十六国以来北方和西北许多落后民族与汉族融合而成的汉族。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北方的人,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是不是都流淌着鲜卑人的血液呢?


匈奴 东胡 突厥 蒙古 契丹 女真 ……

到底咋回事儿?


想要全部了解,先来看一段我国疆域发展变化图:

匈奴 东胡 突厥 回鹘 蒙古 契丹 女真 鞑靼 鲜卑 羌 党项 乌苏 柔然 哈萨克 这些游牧民族,在王老师上学的时候一个不懂,有些甚至不会读~但是它们老实不停的出现,所以下面的介绍,绝对值得收藏!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匈奴把东胡干掉了。
情况是这样的:


东胡好可怜!
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打击,变得分裂,分裂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


终于,强大的汉王朝来了,揍匈奴这个王八操的!
结果就成了这样:


汉朝时,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就好比南朝鲜和北朝鲜,你把汉朝当美国就行了,南匈奴是汉朝离间来打北匈奴的,俗称匈奴奸:


北匈奴宣传资料:
你每花一文钱买南人的粮食,都会变成敌人射向我们的弓箭!难道你们还想让我们在汉货上花的钱继续制成弓箭射进我们同胞的头颅里面吗?

鲜卑说:
别哔哔了。

鲜卑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正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时干的,毕竟中原内乱顾及不了他们,匈奴已经被弄得半死了,乌桓被曹操灭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东、北、西三大部落。
拓跋鲜卑其实就是北鲜卑。
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和东鲜卑都很有地位,西鲜卑后来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东部安营扎寨,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吐谷浑。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


(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
在上图中,吐谷浑就是西鲜卑的后裔。
那一坨土鳖黄,其实就是乌桓的残余。
拓跋、慕容、宇文鲜卑在图中也有标志。

鲜卑拓跋部创立了北魏,这就是南北朝中长江以北的王朝,北魏一直跟他们称为杂碎的柔然死磕。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柔然原本隶属于鲜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隶,成天干苦力,后来拓跋南迁,小柔然也就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


从一坨小的,变成了一坨大的。


在南北朝时期,柔然也有了自己的奴隶,翻身的农奴当了主人以后更他妈不是人,常常对奴隶拳打脚踢。
负责给柔然炼铁的部落,是突厥部落,被唤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铁的奴隶,十分卑微。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突厥把柔然灭了:

注意,这个室韦不是突然出现的,有人认为室韦的发音其实就是鲜卑,鲜卑-森被-室韦。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室韦显然就是鲜卑后裔了。因此多数观点认为,室韦主体就是鲜卑,本源一定是东胡。
再说靺鞨,靺鞨其实一直也都存在,一直在中国东北生存。周代、秦朝、西汉时,被唤作肃慎,东汉到魏晋谓之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叫靺鞨。

好了,先不扯它们了。
因为大突厥汗国分裂了,这得益于隋朝文臣的离间计,总之,分裂了,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就是东突厥和西突厥。
情况是这样的:


原本突厥可以很牛的。
可惜南面的隋朝灭亡了以后,迎来的是唐朝。再想南下捞一把,是不可能了。反而被唐朝一窝端,被一窝端的,还有高句丽等等。
于是情况变成了这样:

然而突厥后来复国了,不过这次复国,突厥内部的部落已经有很多势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