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还是个学习型、复合型人才,他在治国方面也体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7-07-23
               让咱深为佩服的军事战略家还不多,尤其能和信哥相提并论的似乎寥寥无几,但我觉得朱元璋应该可以算一个,而且老朱的手笔也都比较大。
              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提到朱元璋曾经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朱元璋为此总结道:“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
在《明史·孔克仁传》也有朱元璋类似的言论。
             尤其是在北伐的问题上,刘基和常遇春等人都主张直取元大都,刘基认为:“近灭张氏,彼(元朝)闻而胆落,乘胜长驱中原,孰吾御者?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明实录》),常遇春认为:“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但是朱元璋却坚持认为这是非常冒险的,如此轻易冒险也不值得,他道:“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此为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之策。
             还不仅如此,即使在大明建国以后,明军四出征伐,朱元璋都制定了一套宏伟却又细密可行的战略规划,甚至在一些很具体的战斗中,他也能给将帅一些有益的指导,好不叫人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朱元璋可以说创造了两项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以下游对上游作战和以南北对北方作战的胜利。

另外补充一下:
                 朱元璋还是个学习型、复合型人才,他在治国方面也体现出了惊人的才能。诚如大家所知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保证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无上利器,朱元璋就做到了这一点,为此,顺治曾经说道:“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他也有所失政,可是他为后代君主所定下的条例章程,其规画之周详、完备,乃至于后世为政只须按部就班就是了。这就是朕特别推崇洪武帝的原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