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羡林的养生之道怪异在哪里?

 铁血老枪 2017-07-24

    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翻译家季羡林,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他自己概括为“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对于季老的“三不主义”,不挑食、不嘀咕这两条还比较好理解,而“不锻炼”则既不同于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也不同于众多人的现实做法,可真够怪异的。

 

季羡林

 

  为了解除误会,季老专门写了《长寿之道》一文,着重对“不锻炼”作了一番解释。他写道:“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锻炼不能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的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在这一点上,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可以说是季老的知音。杨振宁说自己很“懒惰”,平时很少运动,只喜欢喝茶看书,偶尔会骑一下家里的健身车。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也这样介绍过自己的养生之道:“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的,饮食、睡眠、活动一切顺其自然。”

  至于“不挑食”,季老风趣地写道: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令人发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北辙?季老认为“不嘀咕”最为重要。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

  季老的养生之道与众不同的另一点,说出来可能吓人一跳,就是他每天坚持吃安眠药,整整吃了80年。他还说,顾颉刚吃了60年,比他吃的时间短。关于80年一直坚持吃安眠药,白岩松采访时他曾说过。《季羡林口述史》作者、他的学生蔡德贵于2009年6月11日下午第9次采访他时,又谈到了这个问题。当时有人问:“是不是对头脑有影响啊?”季老肯定地回答:“没有。我每天都要吃,后来我跟大夫讲,不要害怕给人家开安眠药,没有坏处,我就是一个例子啊。”

  对于生命,季先生不想做长生梦,他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长寿之人的养生之道也许各有特色,但保持平和、淡泊的心态却惊人的一致。

  所以,养生之道,最根本的在于养心、 养气。诚如文怀沙老人的一副对联所说:忘了穷,忘了忧,忘了仇,心宽体壮;吃好饭,睡好觉,拉好屎,气爽神清。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