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棚劲从腰裆里练出来, 身体放松了,上下相随了,外表敏感了,增加了灵敏度,才会“听劲”

 CeizhuPan 2017-07-24


棚古时称为bin(掤),古人骑马打仗,身背箭囊,行走过程中以防箭掉出来,用手一按叫棚,象形取意是让对手发不出劲来!


棚是一种虚虚实实的劲,随势而变,因人为法!
棚劲不能被压匾,给自己要丢回旋余地!
棚就是给对方一个麦草棍当拐杖拄!


练太极拳讲究棚劲始终不丢,这说明棚劲在行拳中非常重要。

有了棚劲,打出的太极拳饱满漂亮,没有棚劲,练出的拳松懈稀软。


在太极推手中,棚劲也是不可缺的。

接手带棚劲,富有弹性,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棚架。

先棚住劲,保护自己,再寻机势,得机突发。


“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这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八法,这里面棚劲是一个关键,是贯彻其中的,没有棚劲什么事也办不了,八法用起来是一个整体,分不出正隅。


有棚劲才能懂劲,只有懂劲才能“制”和“止”人家的劲,能“借”和“截”;

懂了劲还得把人引透,引不透则化不开对方的劲,化开了,法才好使。

 

棚劲还是从腰裆里练出来。

所以这个练是个综合性的,缺一不可。

身体放松了,上下相随了,外表敏感了,增加了灵敏度,才会“听劲”。


“沾连粘随不丢顶”是指与对方同步,能听对方的劲,能棚住对方的劲,达到同步,同步就是没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控制对方,发挥我的优势,所以这个棚是一系列的结果,是太极拳有没有功夫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