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升右降、左肝右肺及其可能依据[转]

 昵称20622184 2017-07-24
 
 
 
 

左升右降、左肝右肺及其可能依据 []

 

壹、「左肝右肺」在中医的真实意义为何?

直接了当的说,中医所说的「左肝右肺」,讲的是「气」,是经络脏腑的气机升降,而不是解剖生理学所说的「内脏位置」(注:气乃是从虚位功能角度说的,而解剖则是从实位内脏位置角度说的,虚位法河图,实位法洛书)。为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分别就「左」、「肝」、「右」、「肺」来探究:首先分析「左」、「右」的问题:

《周易.系辞》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的老祖宗长时间观察大自然现象后的心得,认为大自然(就是道)的现象,可简化为阴阳二种菜单现(就是阴阳二气)。接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是再深入观察后,发现阴阳二气运行的路径(就是运动的方向)可分属左右向;此外,《素问.五运行大论》也说:「上者右行,下者左行」,是指大自然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移动的情形,在上的天(阳气)是由东向西,右旋运行,然后下降至于地(也就是「向右降」),在下的地(阴气)是自西向东,左转运行,然后上升至于天(也就是「向左升」),这种大自然阴阳二气的上下交通有「左升右降」的现象,这是中国的老祖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观察心得。

接着再分析「肝」、「肺」的问题: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这是指正常人体的经脉脏腑中,阴阳二气互相交流的循行而言,肺虽位在上主宣发(为阳),但其气是肃降的(为阴),会下注入胃,所以肺是阳中之阴脏;肝虽位在下主疏泄(为阴),但其气是升发的(为阳),会贯膈上注于肺,所以肝是阴中之阳脏。此种人体经脉脏腑阴阳二气的上下交通是「肝升肺降」的,这也是老祖宗对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所作的观察心得。

中国老祖宗综观大自然天地阴阳二气的上下交通有「左升右降」的情形,对照人体经络脏腑的阴阳二气也有「肝升肺降」的状况,所以「左肝右肺」的思维就这么产生了,西洋医生以解剖学的观点,断章取义黄帝内经,文化差异加上方法论的不同,对事物现象的诠释有异,误解难免产生。

光从文字上以逻辑思维谈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升右降」、「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阳肝也」、「肝升肺降」进而推论出「左肝右肺」,这是不够深刻的,因为老祖宗并非凭空想象架构出「左肝右肺」,只是「左肝右肺」思维的根源为何?实有必要再进一步探究,这是接下来还要探讨的(注:此段此左右乃左、右间气也,上下也非常义)。

 

贰、中医「左肝右肺」思维(或理论)的根源为何?

开门见山的说,中医「左肝右肺」的思维,根源于中国传统「天人交感」、「阴阳应象」的思想,这些思想源溯「河图」、「洛书」,远宗「易经」,总结于「黄帝内经」,基本上可说这是中国老祖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历经长时期观察记录的归纳心得。

中国古人观察的是天、地、人,他们在观察外在事物的同时,也发现到人体本身的律动,实与大自然(就是天地之道)的有序变化(就是阴阳变化)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几乎是一致的。经过长期如实观察纪录,透过归纳分类,排列比较,进而解释其显示的意义,就是所谓的「天垂象,圣人则之」、「圣人立象以尽意」,其实际操作的顺序如下: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或「取模拟象」)→「立象尽意」

由原本对大自然的实际观察,最后抽象化成表意的符号和意义,「左肝右肺」思维的根源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

问题是「左肝右肺」是源自「天人交感」、「天人相应」、「以天应人」及「阴阳应象」的思想,这算不算牵强附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内容,有许多部分都互相关联,但其中也不乏牵强附会的,中医历经长久的发展,有精华但也难免有糟粕,中医的精华是透过长期观察体会及归纳实际经验所得的,是如实所言如实所行的,是「精华」就会经得起检证及实际运用;中医的糟粕是未经观察体会就直接诉诸想象或玩文字游戏而得的,不是装神弄鬼,就是清谈玄说,甚至牵强附和,道听涂说,是「糟粕」则不堪验证且实际运用往往无效。

「河图」、「洛书」及「易经」都是先民经年累月确实观察记录日月星辰,并长时期如实体会昼夜阴阳变化的归纳心得,而「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累积实际观察及亲身体验感受人体经络脏腑的阴阳变化的归纳心得。这些归纳出来的心得如下:

就人体脏象方位而言:

正北方为坎卦属水,水性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正南方为离卦为火性热,热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东方为震卦,秉风雷之性,风气通于肝,故肝应正东方;正西方为兑卦属泽性凉燥,燥气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中央属坤土性阴属湿,湿气通于脾,故脾居正中。

就脏气升降而言:

其运行方向因水为至阴,故居于下;火为至阳,则居于上;木主升发故居于左,方位在东;金主收降,则位于右,方位在西;土为成数之毋,故居于中。如此,脏气升降的情形为: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木左升,肺金右降。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脾之所以升,肝辅之也;肺气降胃气亦随之降也。

所以从上述「左肝右肺」的心得,可看出并不是指实体脏器位置,而认为肝居于左边,肺居于右边。此处肝与左,肺与右,只是代表着全身阴阳、气血升降之通道。所以,「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如果这样说明还觉得太模糊或抽象,甚至牵强附会,那么接下来就要再牵远一点,讲讲中国古代天文学,说说天上的日月、北斗七星及二十八宿与「左肝右肺」的关系了。

古时候没有光害,夜晚星空满天,观察十分容易,当时中国老祖先观测星象的地理位置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北纬35度左右,所观测的天区,只有两个部分,一是北天极所在的北天区,另一为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星。什么是北天极呢?首先我们想象一下,将地球的北极点和南极点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连接起来(其实就是地球的自转轴),这条直线从地球的南北两极分别再延伸向无穷远的天际。向北的这部分所指的方向就是北天极的位置,另一侧对应的当然就是南天极了。但是,我们的祖先住在北半球,所以只能看到北天极。

中国古人长久观察后发现,所有的星辰都绕着北天极一颗明亮的星星在转,这颗星永远高挂在天上正北方不落地,似乎是为了在黑暗中指引人们方向,这颗星就是「北极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勾陈一」或「北辰」,论语中「北辰远而众星拱之」就是说它。事实上这种「众星拱极」的现象,是因为北极星刚好是地球现在自转轴极北方天际附近最明亮的恒星,所以当地球自转时,会造成恒星好像都是绕北极星打转的感觉。以现在的星座图来看,它正好位于小熊座的尾巴尖端,天文界现在叫它小熊座α星。

另外,中国古代的人们发现,绕着北极星打转的满天星辰中,有七颗连起来像勺子形状的星星离北极星不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也就是现在天文学所说的大熊座。其实,观看大熊座时,勺子的形状比熊的形象更容易被看出来。中国老祖宗把北斗星又称「天罡」。「罡」是北斗七星中位于勺体的四颗星,勺口与北极星遥遥相对。罡由四、正两字组成,即四星为正中、中心的意思,又称为「魁星」。另外三星为勺柄,围绕中心的魁星不断由东向西旋转(其实这也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造成的感觉)。

古代的中国人为了便于辨识星辰和观测天象,就以北天极为中心,将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并以官名来命名,于是有了星官的概念。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的都有。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天上有283座星官,1464颗星,这些星官围绕着北极星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是「三垣」;外层的叫「四象」,共七大星区,其中「四象」的星区是二十八宿分布的位置。

先概略说说「三垣」,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紫微垣」:

位于北天中央的位置,以北极星为中心,永远在天球的正北方,代表皇宫,因此在垣内可以找到帝、后、太子、庶子、大臣等星官,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拱极星区。

「太微垣」:

象征行政机构代表诸侯政府,垣内除了文武官,还有五诸侯、九卿、三公、从官、幸臣、虎贲等星官,可包括现在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市垣」:

象征繁华的街市,代表地方官及平民百姓的生活现象,垣内有宗正、宗人、斗、列肆、车肆等星官,可包括现在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在「三垣」外围分布的「四象」,主要是二十八宿所在的位置,以北极星所在的三垣为中心,依照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划分外围的星区。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代中国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用以作为观测时的标志。二十八宿主要位于黄道区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展延伸至天际的区域),星宿之间跨度大小并不均等,所分的四大星区就称为「四象」,之所以称为「四象」是因为东西南北四区的星象,各有所像的动物,也就是龙、虎、鸟还有鹿,其中鹿这一象后来发展成玄武,玄武就是龟蛇合一的图像,只是中国古人为什么会重视这四个象呢?因为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期间,它们曾作为中国人了解时间变化规律及农作与生活时序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个时间点,就是两分,和两至,也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种四象二十八宿不停地以北极星为中心作有规律的转动,而表现出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现象,其实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形成的。

四象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就是现在的天蝎座;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就是现在的飞马座+宝瓶座+仙女座;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就是现在的猎户座;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就是现在的狮子座,换句话说就是,东方的星象看起来如一条青色的龙;西方的星象看起来如一只白色的虎;南方的星象看起来如一只朱色的大鸟;北方的星象看起来如玄色的龟和蛇缠绕在一起。其实这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而转换,所以老祖宗观察归纳出:每到冬春之交(就是春分)的傍晚,南方天空苍龙显现﹔春夏之交(就是夏至)的傍晚,南方天空升起玄武﹔夏秋之交(就是秋分)的傍晚,南方天空白虎露头﹔秋冬之交(就是冬至)的傍晚,南方天空朱雀上升,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注重「面南」的原因,其目的就在配合北斗七星定方位,并面向南方作定点观察的需要。

古人也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勺柄一直都指着龙首,勺口一直都指向虎尾,沿北斗七星勺体中天璇、天枢二星的方向延申出去,相当于这两颗星之间距离约5倍的地方,就是北极星,如此东西南北的方位就可确认。此外,经过长期的观察,老祖宗还发现,不同季节勺柄的指向也不同,而且恰好是一季指着一个方向,古人观察后归纳:「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在远古时代没有日历时,人们就用这种办法估测四季。不过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所以必须是晚上八点多才能看到这一现象。

至于四象二十八宿,与「左肝右肺」有何关联呢?其实这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并体会感受人体在不同季节时序的变化,归纳而得的属性分类:

【东方苍龙】七宿→表示属木、青色、温暖、春季、通肝,有30颗星

【南方朱雀】七宿→表示属火、红色、炎热、夏季、通心,有59颗星

【西方白虎】七宿→表示属金、白色、凉爽、秋季、通肺,有45颗星

【北方玄武】七宿→表示属水、黑色、寒冷、冬季、通肾,有25颗星

此外《周易》云:「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这是古人观察到太阳从东向西左转,地面(地平线)从西向东右转,所形成的观念。以之参照四象及太阳相对的位置,也可进一步说明其与「左肝右肺」、「肝升肺降」的关联,例如:当子夜在南方天空上看见东方苍龙时,太阳定必在西方白虎位。再讲得白一点,不外乎就是太阳星系与北极星与二十八宿两类宇宙能量,对人类世界的影响。这些星宿虽然看起来离地球很远,但是时间与距离(空间)会产生力量,如果你知道「蝴蝶效应」或「浑沌理论」,就更能体会古人这种归纳心得有其智慧,并非全然「牵强附会」。至于后世有「牵强附会」者,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未明古人本意而恣意滥用的,有关中国古代星相图下面连结大家可参考看看,就会更容易理解。接着我还会试着谈谈临症运用的情形。

 

参、中医如何实际运用「左肝右肺」的思维(或理论)?

一、辨证例示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肺主治节通调水道,虽位在上主宣发(为阳),惟其气肃降(为阴),肺经之气下注入胃,故肺为阳中之阴脏。若有阳无阴,徒宣发而不肃降,则症现「汗出发润,喘不休」,此乃肺气将绝之象也!「唇吻反青,四肢执水习者,此为肝绝也。」

肝可调畅气机,虽位在下主疏泄(为阴),惟其气升发条达(为阳),肝经之气贯膈上注于肺,故肝为阴中之阳脏。若有阴无阳,徒疏泄而不升发,则症现「唇吻反青,四肢执水习」,此乃肝气将绝之象也!

此种人体经脉脏腑阴阳二气的上下交通,基本上是「肝升肺降」的,这也是老祖宗对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所作的观察心得。

二、论治例示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此乃伤寒过经犹未解,肝乘肺,故症见「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腹满,自汗出,小便利」,治疗须向期门穴上针,期门是肝经募穴,是「脾经」「肝经」「阴维脉」三条经络的交会,也是十二经络的最后一个穴,乃经气绕胸的门户,经络由此入横隔膜,注入肺经「云门穴」。选刺肝经募穴期门,用以疏泄肝经气滞之闭塞,宣通气血,平肝泄热,舒筋缓急,熄风安神,泻肝之实,肝气可升而肺气可降。另外:「五气朝元自归心,周身电路一了然,这个电网称为宇宙网,上下是用期门作一个分界,周身静电在皮肤上出现后,分上下左右内外后,左右气血调和,脊椎神经开始有感受。古人称为肘后飞金晶,又有人称调龙虎走河车,古人用针,不过就是借天圆地方,天地交错时借一下来用,借着针让患者达到平衡。」就是在说明「左肝右肺」、「肝升肺降」的气机升降与治疗原理。

此外,因「期门穴」为十二经络气之终止亦为经络气的始期之门,故名。临症时在用药的思路上,有关「左肝右肺」、「肝升肺降」,就可考虑采用柴胡对于气能升、能降的功能,也就是以期门穴为气之升降,就「降」而言,是经络气行之终止经络穴;就「升」而言,是经络气行之始发经络穴,故柴胡为治肝要药,亦为补气之要药,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血,逍遥散及补中益气汤就是运用柴胡能升能降的功用,达到「肝升肺降」的目的。

三、 养生功法例示

有关「左肝右肺」、「肝升肺降」的养生功法有很多,《道枢.众妙篇》就有记载具体练习的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鵰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讲的其实就是「八段锦」,「左肝右肺如射鵰焉」即「左右开弓似射鵰」。又如《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都是同一回事。

此外运用「左肝右肺」、「肝升肺降」的还有「舒肝理肺」的养生功法,习练方法如下:

本功法的呼吸方法系采顺势腹式呼吸,即呼气吐字时要收腹提肛,敛臀缩肾:吸气时,由鼻孔吸入天地之清气,舌舐上腭,气贯丹田,同时全身放松,使小腹逐渐隆起。呼吸时要注意任其自然,注意姿势导引和呼吸及意念配合一致。体弱者和初学者呼气时,导引动作可快一点,吸气时自然吸入,不能有费力感。如吸气时费力,可变成自然呼吸配合动作。练习一段时间后,呼吸,意念、姿势导引自然会配合自如,不可操之过急。

1 口型:

当念「嘘」字时,两唇微合,舌内缩,似欲出而不能出之状,口角横绷,同时要瞪圆眼睛,因肝开窍于目。

2 姿势导引:

预备式:

静坐在硬板床上,用食指握住趾外侧大敦穴,要含胸拔背,沉肩坠肘,项竖,双腿自然弯曲,脚心相对,松静自然,意诚心正,杂念消除,静中生动。

手拇指揉按大敦穴到发热为止;取自然呼吸。然后呼气开口念「嘘」字;同时双手四指自然放松沿足跗向上过中封,双手再沿小腿内侧(中线)使肝经之气上升,经曲泉沿大腿内侧到急脉,此时双手背相对,四指向下,再经章门、期门、中府云门,两臂左右如鸟翼展开,引气入肺经,沿手臂前缘内侧经大指尖端之少商穴,其分支则入手阳明大肠经,到此呼气完。

吸气时,两掌徐徐移至额前部,手心朝面,四指向上,引气沿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商阳穴沿手臂外侧前缘入面部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由承泣下经地仓、大迎入缺盆;此时转动手掌使大拇指指尖相对、四指向下,循任脉下行,中指用力,当大拇指行至剑突时,此时食指用力过气冲。双手继续沿胃经下至厉兑穴,此时吸气完成。

然后双手迭放于丹田上(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此时意想气在经络中沿道路下降;散于络脉、孙脉,通于全身,要自我调整一下呼吸。如此反复68次。

3.意念:

呼气时,意念随姿势导引想气从肝经之脉大敦穴起,引肝经之气上升,到胸与肺经相接,再沿手臂内侧前缘到手大指尖端少商。吸气时,意念随手臂收回之势由手臂前缘外侧大肠经到面部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再随手下行之势,意念想沿胃经下行至厉兑穴。

试再就上述养生功法,以「左肝右肺」、「肝升肺降」说明功理: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方面。肺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位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其气升发。如此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功能。肝属木,木旺于春,为四季之首,木喜条达,肝喜舒畅,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行,灼肺伤津,出现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症,即为「肝火乘肺」。相反的若肺失清肃,则燥热下行,亦可引起肝阳亢盛,出现脚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故用舒肝理肺之法,引肝经郁闷不舒之气,通过肺经之通道排出,再吸进天地之。清气与水谷之精气结合形成宗气,又通过心肺布散于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润养。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使肠胃之功能加强,祛邪扶正,培补真气。

生命有生有死,国家有兴有衰,万物有存有亡,四季春夏秋冬、吉凶悔吝循环不断,不外阴阳消长,不离五行生克,不越生长收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是变也是常。古人没有望远镜,单纯运用二十八宿位置作为标志,观察日月五星的运行位置,长期如实观察纪录,一样可以知道天体演化、空间方位、岁差置闰,太极图像极了星系的漩涡,又有DNA双螺旋的结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岂是巧合?易经64卦更有人类DNA64种遗传密码的影子,易经真是神啊!各方面都可以参一脚,有人会不会又认为是穿凿附会了!?若言经世致用,圆机活法才是应然,若论学术的发展,格物致知就有必要,人各有性,物各有类,生物多元化地球才会充满生机。

《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是《黄帝内经》的千古之谜。“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开刀来否定中医理论,抓住《内经》中有'左肝右肺’之说,因而结合现代人体解剖,攻击说中医学理太荒谬了。”(《易学十讲》)这样的人,不是别有用心想否定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医医学史上是个文盲。《黄帝内经》是本《周易》原理撰写的,这里所说的“左肝右肺”,不是指形体上的左右部位,而是指八卦图或河图上的左右。在后天八卦方位图中,震在左位东方配肝,兑在右位西方配肺,离在上位南方配心,坎在下位北方配肾,坤在西南方配脾,巽在东南方配胃(见《灵枢·九宫八风》)。在河图中,左为东方木配肝,右为西方金配肺,上为南方火配心,下为北方水配肾,中央为土配脾胃。肝在东方主春天,为气化的始点,肺在西方主秋天,为气化之终点,心在南方主夏天,气升于上而主浮,肾在北方主冬天,气降于下而主沉,脾在中央运水谷精微于四方,故为使,胃盛水谷之出出进进,故为市。此说全从易理而来,不知《易》者,可为医乎?

注:人出生号啕大哭肺经先动,乃对应右金先启动以及先调假息,类似踏右鱼眼和西方物质文化优先大发展,白虎持势,随后带动全盘。肺属太阴,类似月亮引发潮汐一样乃潮百脉,其金势发动,极易牵动全局,作为“水之上源”乃活力和动力的源泉。左肝右肺直接化生一个结论:左血右气,因为肝统血,肺主气。也相关于红白菩提、父精母血的说法。此外,五心分为三层关乎三丹,百会与上丹关系密切采天阳之气,两劳宫与中丹关系密切,两涌泉通过肾经、阴跷联络会阴(肾主二阴,会阴在其中间),与两肾关系密切(左肾门右命门),采地阴之气,关乎下丹。两肾贯于两足,两足形状象肾,且与两手不用其运动局限于一前一后交替偶极振荡,跟两肾左右偶极正好互根,同属于一位立体太极的不同侧面。另外,古代“易”字和“明”字的字形乃是上日下月和左日右月,这隐含着各自阴阳所属的不同,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恰与中医的“左肝右肺”说法暗合。一般看星星和日月,都是东升西落,日月星代表三光,乃天之道,则左为东为肝,右为西为肺,是有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之论。

中医中有肝木升于左,肺金降于右的说法,一般的解释是肝木对应于东方,于时为春,具生发之性;肺金对应于西方,于时为秋,具肃降之性,所以机体中有一个左升右降的循环,这种解释已经很圆满了,在这里试图通过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提出一种不同的解释。

在我国陕晋两省之间的黄河是南北流向的,到那里观察一下会发现靠近陕西省的西岸显得要陡峭一些,这说明河水在由北向南的流淌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向西的力;同理如果有河水从南向北流,又会形成一个向东的力,导致东岸较陡峭。如果再观察一下河里的漩涡,会发现漩涡多是逆时针旋转的。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北半球的物体由北向南运动时和地轴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就是其自转的半径增大,这时会产生一个叫科里奥利力的惯性力,由于这个力使自然界出现了各种奇妙的现象,除了上述河流的例子以外,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现象,每天看天气预报的时候,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国的卫星云图漩涡总是逆时针方向的,这也是由于科里奥利力形成的,这说明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一种逆时针旋转的气机。这和中医学有什么关系呢?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我们中国人祖居北半球,体内的气机难免受到北半球自然界气机的影响,按照天人相应的观点,我们体内的气机运行时也会形成一种逆时针的旋转。逆时针旋转是什么,不正是左升右降吗。所以古人说的左升右降是可以在自然界找到依据的。

由此我想到两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观察和思考,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中国人头顶的“旋”是不是逆时针的呢,我本人没认真观察过;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南半球的土族人也有传统医学,他们的经典中是不是右升左降呢,表面看来是个很无聊的问题,但里面隐含的一个问题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对不同地理环境的人还有没有说服力,我国西北高,背靠欧亚大陆;东南低,面临太平洋,特殊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分明的四季,并有着风寒暑湿燥火交替的严格规律,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我们的中医理论,所以说如果中医真能走出国门,其根基会不会动摇呢,我这里真是杞人忧天了。

气机升降的几个现象

天气下为雨,地气升为云,这是天地之间气机升降中的一个规律,也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呢?水受热化为蒸气而升到天空,天空的水蒸气凝聚为云,水蒸气的浓度超过了饱和度,就化为雨水下降,相信这个现象一般人都能理解。

这个现象也在说明,天气要下降,地气要上升,如此方能生化出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比如树,树能把地下的水分吸取上来,通过树叶升散到天空;同时树叶又吸收了天气,并把它输送到地下,也就是说,树也只是一个天气地气交换的器物。

那么人呢?人立天地之间,和树是一样的,十二条经脉纵横交错,经脉中走的也是这个阴阳二气。足三阴经从下升上,从胸中接手三阴升到手上,通过手指散到天空;手三阳经从上降下,入头和足三阳相接,降至足趾而归于地。这个是无形的气机交换,普通人难有体会。这也是一种气机的升降。

上述气机的升降也有证验,曾接触过一位尼师,当时修行非常精进,每天诵经打坐,她告诉我打坐中的一个现象,就是采用单盘打坐的时候,如果是右腿在上,左腿在下的时候,身上就暖烘烘的,甚至有火烫的感觉;而如果是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的时候,不久就感觉遍体清凉,皮肤滑腻。

后来我才明白,这个用中医理论是很好解释的,左升右降,左边是阴升之路,右边是阳降之路,右腿在上,闭住了左腿气脉,这样,阴不能正常上升,从而导致阳气偏重;而左腿在上的时候,是闭住了右侧的阳气下降的道路,而形成了阴气偏盛的情况。

如此来看,打坐的时候,老用一个腿在上的单盘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造成机体的阴阳失衡。但有些功夫却为了蓄积阳气或阴气而必须用类似的盘坐方法,各有妙用,但总不失气机升降之道。

男子为阳,在男子这个身体上,天气下降入于地下,这个气机的降要大于地气上升而归于天的气机。所以讲男子以气为主,讲男子汉要有气魄,也就是男子的健康,气必须要足。天气通于肺,肺气足,气降化精,精归肾中,为人体能量之精华。因为男子气往下走,所以男子比女子多一外肾。

女子正好相反,为主的气机是地气上升,所以女子讲柔美。在人体,阴就是血,所以女子以血为主,血往上行,自然娇艳如花,因为血往上行,注于胸中,所以女子比男子有突起的乳房。尝言,乳汁即为血所化。

男子戒色,是因为色欲一至,肺气下降化精而排出,易形成精气俱不足,造成机体没有能量蓄积,脏腑发育不完全,而体弱多病。女子戒心,女子七情易动,动则必然伤血,血气不归脏腑经脉,不能上朝于面,自然面色晦暗。为什么女子讲要娇艳如花,你看那花,阴气自然上朝,鲜艳夺目,女子如果心静,自然气血上腾,发表于面。

一般人左边头发比右边要浓密一些,这是因为左肝右肺,左血右气,人体凡是血和阳气充足的地方头发就浓密一些,这一点与地球表面植被的分布以及北半球树木枝条一般南面比北面长得浓密些很类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