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和艺术院推荐:山水画家——折琪(半山)

 昵称j257u 2017-07-24
       折琪,号半山,1983年毕业于河西学院美术系, 1994年入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学习。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甘肃敦煌中国画院副院长,兰州市美协理事,兰州市政协画院画家,民主党派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七里河区第八届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获奖,部分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擅长焦墨山水,笔力雄健。以草书入画,笔墨运用挥洒自如,率性抒写,画境高远。
       他接受的教育既有写实观念主导的西化素描、速写、色彩传统,也有以意境、格调、气韵主导的中国画传统。
       在中央美院进修的那阵子,从主攻国画转为油画,他在不断汲取西画造型严谨性和透视法、色彩学的同时,却又难以割舍对中国山水画的探寻与追求。
       因为他知道,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在中国古今文化意识里,都有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因此,在艺术探讨和艺术表达上,他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形式、样式、手法、风格去做反反复复的实验和探索,力求激发出自己新的艺术灵感与潜能。
       他在国画创作中运用焦墨、淡彩、重彩等不同手法,强调骨法用笔,驾驭中国画线的力度和韵律。在章法上,讲求崇高美,体现磅礴的气势,以激荡的情怀去表现大山大川。
        “焦墨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采用含水量极少的焦墨作画,一方面对用墨提出了更精微的要求,以干求湿,以燥取润,以浓作淡,以笔代墨,化繁为简;另一方面对墨法的弱化又势必为解放笔法开辟了新径。
       服从于:“应物象形”的用笔,不刻意表现空间层次的纵深感,对结构的关注超过了对空间的兴趣,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现代绘画的构成的意识,反映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中不是盲目的跟从,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原则,适当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成就,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经过30年的实践与思考,他终于在焦墨山水中“立定脚跟,决出生活”。折琪作品的特征是他继承了传统山水的基本精神,又通过在艺术观念上的求新、求变和笔墨技法的实验与创造,形成了他艺术上广阔的视野和新颖的面貌。
       他的画气韵天成、笔墨生动、苍茫浑厚,有扑面而来之势。尽管他的焦墨山水刚刚确立,还大有丰富完善的余地,但至少提供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中国画传统的生命力远远没有穷尽,而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具有普世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中尤其值得重视。

       二是传统需要发展也必然发展,对于借古开今的画家而言,深入领会中华民族的哲思文化、诗意文化和书法文化自然是基础,而把握自由浪漫而整体的思维方式,结合当代视觉经验,以中国画语言为体,借鉴西法以丰富中国画语汇,还可以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