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编启示录—“三打”更是“三度”

 昵称25382711 2017-07-24

“我们两个人真的是很像,我们只会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唐僧如是说。

很难想象,唐僧会说出这样的话,也很难相信,这话是唐僧给孙悟空说的吧。唐僧辛辛苦苦爬上山,终于坐到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坐定的山顶,对孙悟空如是说。孙悟空看着唐僧手中的佛串:

“这个肥肥白白的,一定是八戒!”

原本该是笑点的地方,观众或者只是微微的会心一笑而已,镜头已经摇向了远方……

会心一笑,温润了眼角却终究没有滑落的一滴眼泪,或者是出品方意料之外的……

也会是观众意料之外的吧……

《西游记》原著中三打白骨精是一个人妖截然对立、爱憎分明的除妖故事,除妖必然是大快人心的酣畅淋漓的感受,怎么此番再现会让人唏嘘深思呢?

传统经典改编的突破

一部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传世经典,如何突破“熟”

一部已经以多种艺术形式被改编过多次的经典,如何突破“新”

一部经历过多个朝代的艺术经典,面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的调侃质疑,如何突破“解”

《西游记》,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经典中的经典,亮闪闪的闪耀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几百年,但凡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的,相当多的老外也知道中国有个石头生的厉害猴子。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眼睛亮,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担,后面跟着个白骨精……”

这首童谣会否唤起七零八零后的童年温情记忆?童谣呼之欲出、跃然脑中的是一副具象的西游画面,每个形象都鲜明生动、了然于心,可以说是从孩童时代就已然铭记于心的形象。

西方有个莎士比亚,他塑造了一个哈姆雷特,但人们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东方中国的吴承恩塑造了唐僧师徒,一代人又一代人,在万千中国人心中,却似乎只钟情同一版唐僧师徒……

如何挑战钟情?如何颠覆固有的印象?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修正曾经改编的误会,建立新的正确形象而不被人质疑?

想想就真替编剧心里堵得慌,只有一个字:“难!”

就算审美疲劳,但换个新美可以,旧人换新貌可能只会让人讶异?讶异是否会意味着被拒绝被排斥被否定……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编剧显然很勇敢,综合了传统、现代,多角度重新立体思维,从人性的高点剥开原故事皮,深究内核,尝试追寻源头,从故事中找到故事。

故事中的故事——白骨精的前世今“结”

如何在旧传统中脱颖而出新思维?在旧的故事核中深挖出新的思想深度?带给观众更深层的思考和启发?

编剧重刀落笔在重点人物,不,重点妖精处

白骨精,是妖!当然!但妖何以为妖?却从未有人质疑!编剧从这个问题入手,开始探究真相,建立了故事中的故事。白骨精幻化而成的老婆婆手摇着纺车云淡风轻的述说出一段前情往事……

却原来,宁愿永世为妖即使作妖不成宁可灰飞烟灭也不愿轮回做人的妖精——白骨精竟也有堪怜的前世……妖,原来是曾被人重创伤害的人!

合情合理的深究,符合佛教倡导的因果说,剧情的铺设延展,这简单向前的一步,叩问的是观影人的心:什么是真相?!

孙悟空执着于斩妖:

“我杀的是妖!不是妖,你滚!”“你不是妖孽,还能是什么?”

接着,孙悟空发现了:

“这样的人比妖还歹毒,也不能打杀吗?”

然后孙悟空被白骨精同情了:

“咱俩都是妖,是同类,同类就该互相帮助。我看你头上这个箍挺漂亮的,也行,你摘得下来吗?你要想自由,只有我帮你……”

妖果然是妖?人果然是人?僧果然是僧?

还是有什么深层的东西在左右着我们看不见的认识,纯粹的爱恨和黑白存在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到的是真相吗?唐僧果然是人妖不辨的傻和尚吗?这一个个深究,一步步推进剧情,自然的打开观众的心门……

唐僧三度白骨精

一度人

唐僧移步到织布的老婆婆面前坐下,内心充满了对老婆婆所述遭遇的真切同情……此时,归来的孙悟空嘴里大喝着“妖精”,一棒劈下,老婆婆倒地而亡,白骨精脱身逃走。唐僧怒喝悟空伤人,悟空冤枉分明是妖。

这是孙悟空的第一打!也是唐僧的第一度!

唐僧用真诚的倾听,纯粹的信任,把白骨精的前世故事听进了心里。白骨精说出自己的故事,貌似无心,实则是天意使然,是唐僧慈悲感召力导致的自然倾诉,唐僧已然完成了对白骨精的第一度。在彼此无心之时,纯自然的发生。合情合理。

二度妖

唐僧被白骨精抓入白骨洞。

唐僧:

“你的前世到底发生了什么?”

唐僧:

“恨只能生出恨,你何必这么折磨自己呢?”

白骨精:

“你还在度化我,我告诉你,你的度化对我一点儿用都没有。”

当白骨精开始吸食唐僧的精气时,我瞬间有个念头:

“唐僧的佛性和白骨精的魔性汇合,会是怎样的情状?”

……

当然,白骨精是吃不了唐僧的,危急之时,孙悟空来救师傅了……

简单几段对话,完成了这场戏,分量足够,也为最后一度埋下了伏笔。

这是唐僧对白骨精的第二度。

三度己

当剧情将近尾声,唐僧问悟空:

“悟空,你愿意信我吗?”

悟空深深点头:

“小和尚,我当然信你!”

……

唐僧用生命完成了第三度。

……

孙悟空用杀唐僧度了唐僧,助唐僧度了白骨精,用生命度了生命,也学会了信任。

四度观众:三度完成的深度思考

该片初次对白骨精的前世做了探究追问,完成了故事中的故事,延展的是人性中的魔性,魔性中的人性,因果互存的思考……

但探究并不仅仅到此结束,而是继续拓展。

唐僧三度白骨精,是一种慈悲,更是一种执着。在世人眼里愚不可及,甚至片中白骨精会直指人心的发问:

“你以为……你是在拯救我?”

妖果然愿意被度成人吗?你为何要度?你怎么去度?

当唐僧用生命度了白骨精,芳草鲜花的场景中,已除尽妖气的白骨精恢复美女子一枚,观者赏心悦目只愿时间凝固之时,传来唐僧的画外音:

“小僧只能送你到此了……”

看着巩俐翩然走向轮回之所,走的安然安心,那时,你会怎么想?

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场景,没有答案……

因为,没有绝对……或者,这就是世间的真相……

 

台词的多重作用

该片编剧从语言上作为突破点,用语言拓展剧情,使故事更丰富更完整;用个性化语言在人物原有个性基础上做了有效丰富、夸张,使得原著中的师徒四人以及白骨精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更加饱满,也更加接地气。

该片中台词不再仅仅是简单对白、介绍,这是一个用台词结扣儿、埋雷、推进、转场、慢热的影片,它是有着3D炫酷震撼画面外衣的内涵片,将人性、佛性、因果无痕传递。

片中的唐僧不再是传统固有印象中那个总半眯着眼、执着于念经、但凡张口就是慢条斯理的三句半:“悟空,休得无理!”“施主莫怕!”“原来是妖怪?!”的呆萌师傅,人性化的成为了孙悟空口中的“小和尚”。

连猪八戒都会这样规劝孙悟空:

“你也太不懂事儿,你就不能忍忍师父吗?他才几岁,你都多大岁数了……”

入情入理,还很有嚼头,细细想想,果然是的,几百岁的猴子和几十岁的和尚,真真切切的事实啊,过去我们都只注意了师傅和徒弟的关系,忽略了这一点事实。编剧不仅发现了事实,而且摆出了事实,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传递了诙谐的可能,多了递进的深层延展方式。

几句对白,揭示事实,完成一个师徒关系的深层整理,于是,熟悉的故事丰富了,丰富的合理,丰富的有内容,丰富的可以让观众有回味。

传统经典的现代解答

该片的编剧必须点赞,整个故事是一个深度推进思考的过程,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质疑做了合理延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该片在不伤害原著精髓的前提下合情合理的大胆突破,首次在改编中关注现代人们对西游提出的常规质疑,并给出了合理解答。

比如首次借国王之口,提出了相当一部分读者、观众对传统“傻萌愚善”唐僧的质疑:

“你凭什么度人?念念经就可以度人了吗?”

去西天取什么经呢?为什么不能飞着去呢?在该片中都有解答。

孙悟空的筋斗云失效,唐僧转告:

“尊驾,菩萨让我转告你,你想这么piu的一下飞过去肯定是不行的!这取经路上的每一难皆为造化,每一步皆是修行!生命就是这么的奇妙!”

联系到我们每个人,此处必有共情,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但是该经历的苦辣酸甜一步也逃不过,不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走到最后一步,不能够解开自己命运的密码。正是这一步一步的经历,才体验了悟了人生的模样。正所谓过程才有结果。

初相识的时候,孙悟空不解:

“小和尚,你为什么到西天取经?取经做什么?路上那么多妖魔鬼怪,你不怕吗?”

唐僧答:

“就是因为害怕,才要去取经啊!真相,这个世界的真相!”

孙悟空哈哈大笑:

“真相,我老孙的火眼金睛看到的就是真相!”

……

当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因为白骨精而闹误会后,唐僧对孙悟空说:

“我们两个人真的是很像,我们只会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就是因为这个,佛祖才会把我们安排到一起结伴同行吧。”

真相究竟是什么?看到的难道都是真的?眼见为实可信吗?

这其实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拷问……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拷问自己……

我们眼见的妖未必值得憎恨!我们膜拜的大师也有需要了悟的过程!

凡事皆有因果……

人性、魔性、佛性,也许都在一念之间,而念念相续,丛生世间万象。

我们需要另一只眼睛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相,正如该片父女档编剧,冉平和女儿冉甲男合作完成该片,该片编剧结合了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完整性,融合了传统思维和现代思维的默契,黑白不再绝对分明,人妖不再截然对立,人性、佛性、魔性互为因果,全方位的解析了每一个我执的角度,揭示了度人亦是度己的深刻内涵,清晰了慈悲是智慧的一种呈现方式。

沙和尚的真面目

本片除了三度白骨精的剧情演绎大胆突破出新,有深度有思考,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编剧完全尊重原著给沙和尚回归了本色的“守旧”出“新”。

影片中沙和尚是铃铛眼,通身蓝色,完全颠覆了国人心目中大胡子沙和尚的固有形象。当观众深感讶异的时候,先莫质疑,回归原著查阅会发现,其实沙和尚本来就是蓝色的,本来就是铃铛眼,只是因为过去技术手段等原因不能够实现,所以误以为是肉色、外加大胡子来修饰一下异域风情的固定版本沙和尚。

在现在的技术支持下,沙和尚完全可以恢复原身,保持原色,那么编剧自然会首先在形象上给沙和尚浓墨重彩的一笔。木讷寡言只知挑担傻忠的沙和尚在该片中的语言设计,虽然依旧寡言但句句点睛,句句饱满,带性格。

比如当白骨精离间唐僧师徒成功,孙悟空被赶走,沙和尚询问猪八戒:

“二师兄,怎么办?”

猪八戒说:

“散了吧……白龙马归我,担子归你……”

沙和尚说了最长的一句话:

“为什么我老沙想不到!呀!为什么我老沙想不到,你!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东西!啊啊,呀呀,痛么?”

沙和尚和猪八戒打了一架,猪八戒说:“白龙马归你……”沙和尚决定自己去救师傅,牵起白龙马的缰绳头也不回的说:

“龙马,我们去救师傅!”

三打看过,心中留下的除了三度,还有三思三省,或者中国编剧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头,傻傻的,坚持的,不计结果只勇敢的一句:

“龙马(bianju),我们去(zhi)救(xie)师傅(zhongguogushi)!”

《三打》真正抓住了《西游记》的精髓

中国不是没有好故事,而是需要更多的优秀编剧在浩瀚的中国古典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俗民生中发现和挖掘,并再现更多的好故事。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如何让中华经典也与时俱进的引领中国年轻观众是影视编剧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显然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如何把握传统经典并结合现实合理改编,如何引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担当,这是每一位中国电影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编剧!

最后,笔者说点儿貌似的题外话,在1月16日,比20日的首映还提前了几天,有幸受邀在七棵树观看了该片,想到本片合家欢的定位,以便于拥有更加客观完整的评价视角,我带着八岁的双胞胎女儿麦兜、麦唛一起去观看了该片。

影片看完,我让孩子用一句话来简单评价一下这部片子:

麦兜说:

“非常奇怪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我以前看的,还有书里写的都不太一样,不过很好看。”

我问:

“如果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来看,好不好?小朋友们会喜欢吗?”

麦唛说:

“很好啊,小朋友应该会喜欢的吧,他们会不会奇怪沙和尚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总而言之,值得为该片买张电影票,在酷炫的特技、美轮美奂的服饰、化妆和值得回味的剧情中去体会:一部高科技包装下的内涵片!

需要耐心解读,正向思考,经典的《西游记》不一样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奇幻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预计2016年2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猴年看猴!你会发现其实《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真正抓住了《西游记》的原著精髓和内核所在。

“生命就是这么奇妙!”

“对啊,莫名的奇妙!”

(引用片中唐僧台词)

作者:灵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