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病管理千万别走进误区!

 茂林之家 2017-07-24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李均强


慢性病管理很容易走进误区,容易机械化管理,我们要切记慢性病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不是以病为中心~


人是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产物,也是社会环境下的产物,这两种环境共同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做为基层医生,对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过于机械,一定要把病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因素考虑进去,只有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潜能,有时候一些常被诊断为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也会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瓦解。


早几天,我到卫生院开会,院长批评了我,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我让高血压患者停药,院长责问我有没有这回事?他对我说,病人吃了降压药血压降下来,是正常的,你不能因为病人的血压正常了就让病人停药,还一再强调,高血病人是不能停药的!


原来我们村有位被大家喊“妈妈”的黄婆婆今年78岁,早在十年前因为中风偏瘫长期到医院开药。两个月前,“妈妈”因为腰膝无力摔倒在地,其家属打电话叫我出诊,看到这位叫“妈妈”的黄婆婆身体瘦弱,脸色枯黄,下肢水肿,我用手触摸了她的脚,感觉脚是冰冷的,我给她测量血压,90/60mmHg,看了看她平时吃的药,有降压药、抗血小板药、 调节血脂药和通血管的中成药。


她告诉我,自从中了风后一直撑着拐杖走路,不方便到医院取药,这十年都是靠孩子帮她到医院拿药,每天坚持服药,这一服就是十年 。我说”妈妈,你的血压偏低了,长期这样会影响你的身体,你先把降压药停了吧!”然后我给她注射了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和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还开了些复方胶股兰片和钙片给她。


由于停了降压药,我害怕患者血压反弹,坚持每天给她测血压,第七天,患者的血压上升到120/70mmHg,看到血压变化不大,我间隔七天给她测一次血压,两个月下来黄婆婆的血压都在130/80mmHg以下,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我这才放下心来。不知道院长是怎么会知道这件事,也许院长不了解病人的详细情况,因此批评了我。


早两天我到黄婆婆家给她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20/70mmHg,她脸色红润,精神爽朗,见到我来十分高兴,我问她:“妈妈,你有哪不舒服吗?”她说:“我没有不舒服,你看,我的脚不肿了,走路稳定很多,自己可以做饭了!”我告诉她,早上有太阳照的时候可以到门口晒晒太阳,不能因为行动不便怕小便就整天坐着水也不敢喝,要喝些水,多做些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妈妈握着我的手说“李医生,整天让你跑来跑去,麻烦你了!”


我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因为一场大病后身体会有180度的转弯,就如这位中了风的黄婆婆,她的高血压可能在中风前就有,也可能是中风后血压升高的应激反应,中风患者不一定是高血压病。


做为一个慢病管理医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着先前医生当时的诊断,有可能在她中风后的十年里,由于生活环境,饮食情况与心里因素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她的身体为了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不断地做出新的调整。


本来老年人血压偏高一点也是顺应人体组织器官老化的需要,当我们人为的把血压控制在100/70mmHg以下时,人体远离心脏的地方气血难以到达,组织器官长期缺血缺氧,内脏功能受损,出现腰膝无力,下肢水肿,手脚冰冷的症状,这些信号都在提醒我们,降压药的运用已经超出人体的负荷,这时候还在坚持降压,将会造成人体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做为家属要想办法让患者跟医生面对面交流,做为慢性病管理的医生也要抽时间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一对一的服务,不然慢病管理就失去了管理的真正意义,变成了形式管理,或者只懂管不会理!我也是普通的基层医生,我深深体会到基层医生繁重的工作压力,但做为一个医生,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病患家庭负担,看到病人灿烂的微笑,医生会有很大的满足感!


在此,我有必要提醒今天正在忙于做公卫的基层医生,我们慢性病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不是以病为中心,他们是最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而不是一群动物,所以对慢病管理我想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第一,不要轻易下诊断。


第二,已诊断的不能轻易判刑。


第三,对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需要监测服药过程中身体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四,改变对慢病的认识,不是所有的慢性病都要终身服药,有时候病人在良好的环境状况下,身体会重新调整,自我恢复,我们必须及时发现。


第五,根据患者个性特点,鼓励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而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