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带项羽韩信刺杀秦始皇

 云中公子 2017-07-25
  击椎博浪沙,打响中国历史上反抗封建暴政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奇怪的是,如此一个大事件,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这则记载,说张良(前250年~前186年)从仓海君处得到一个大力士,前218年,他们在博浪沙一起伏击秦始皇。“铁椎重百二十斤(折合今制约30公斤)”,细节描画如此细致;与之对照,大力士姓甚名谁,张良又是怎样安排伏击的,却不着一笔。我们知道,即使是李连杰,空着手要和秦王距离十步,也必须费尽心机,杀掉长风、残剑。大力士拿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即使扔出去也就只能扔个三米远,他凭什么能击毁秦始皇车驾?击椎博浪沙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通过对楚汉相争史的综合分析,大致叙述于下。

    张良是韩国人,外祖父和父亲都是韩相。秦灭韩后,张良决意刺杀嬴政。秽国(今属朝鲜)与韩国,来自同一个民族。张良到秽国,寻求秽国君长仓海君帮助。仓海君派了一个天赋异禀的14岁少年,这个少年可以轻易挥动百二十斤的铁椎,此人后来改名项羽(前232~前202)。

    前218年,张良以欢迎秦始皇为名,带领一群儿童载歌载舞迎于道旁。这群儿童中,有一个叫韩信(前230~前196),还有一个叫桓楚。14岁的项羽,和韩信、桓楚等,站于路旁,都拿着一个手鼓,边敲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秦始皇的车队过来了。按照礼仪,皇帝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大臣乘坐四匹马拉的车。看到六匹马拉的车经过,项羽拿起手鼓砸了过去,轰隆一声,车被砸得四分五裂。原来,项羽拿的手鼓,是经过伪装的,实际是个百二十斤的大铁椎。没想到,秦始皇非常狡猾,并没有坐在这辆车里。

    刺秦失败,张良、项羽、韩信等,抽出手鼓中的兵器,杀出血路四散奔逃。项羽和桓楚,逃到了吴中。项超是名将项燕之后,收留了项羽。项超无后,项羽遂与项超以父子相称,并改名项籍,字羽。

    项超的弟弟项梁,负责教育项羽。项羽既不愿学文,也不愿学武,要学“万人敌”。项梁无奈,只能教他学兵法,结果兵法也是胡乱学了一些。试想,项家系出名门,家学渊源,从小熏陶,不存在项羽挑肥拣瘦的学习问题。所以,项羽显然是半路进入项家的。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会稽太守殷通准备起兵,欲任用项梁和桓楚为将。项梁说,桓楚只和项羽单线联系,我让项羽去找他。项梁出来找到项羽,说我们杀了殷通,自己拉队伍。二十郎当的项羽,进去见了殷通,一剑杀了,又杀了殷通手下一百人,把会稽郡府的人杀的服服帖帖。项梁自任郡守,项羽做了裨将。后来项羽杀掉自己的主帅宋义,决意破釜沉舟决战秦军主力时,派桓楚回报楚怀王。

    花开几朵,各表一枝。韩信逃亡回到淮阴,做了一名丐帮弟子,境况凄凉。但是,韩信还是很有火气的。韩信得到当地一个亭长照顾,常常在他家吃饭。一次亭长老婆做好饭偷偷吃了,没有给他吃,韩信气得再也不到亭长家混吃。但是韩信碰到一个地痞,让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乖乖钻了。火气很大的韩信,为什么会忍受胯下之辱?有案底呗。

    韩信成年后投靠项羽,见了项羽后一看,这不是当年一起刺秦的那个孩子嚒?项羽说你认错人了。因为此时项羽已经认项超为父,大家都当他是项超的亲儿子,项梁的亲侄子。项羽并不想让大家知道这个秘密。一旦秘密揭破,对项羽统帅队伍是非常不利的。韩信无奈,只能偷偷跑掉,投靠了刘邦。

    而他们的老领导张良则流亡到了下邳,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见了张良,把臭鞋脱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起来。张良因为也有案底,只能忍气吞声。没想到这个黄石公非常有...钱,此人后来听说在美国开了一家国家公园:黄石公园。黄石公乃通灵黄石所化,看在张良捡鞋的份上,教了张良比《孙子兵法》高三辈的兵法:《太公兵法》。

    张良和项羽的小叔项伯交好,项伯杀人,逃出和张良混一起,辈分高了项羽一辈。所以项羽的秘密,张良一清二楚。张良原本想投奔楚王景驹,趁机为项羽做卧底,走到半路碰上前面刘邦,感到此人才会是项羽一生对手,于是投了刘邦。景驹后来为项羽所杀,刘邦也归顺项羽。

    项羽十分尊敬张良这个老领导,张良每有请求,项羽必遵从之。刘邦的汉中之地,也是项羽答允张良请求的结果。张良还说,刘邦烧绝栈道,无还心矣,大可对他放心。而张良,也悉心保守着项羽的大秘密,后来和老领导韩王成一起,回到项羽身边工作。最后张良与项羽反目,是因为项羽看不惯老领导经常帮自己倒忙,卧底变成卧槽。项羽一怒之下,杀了老领导的老领导韩王成,《史记》记载:“良亡,间行归汉王”。“间行”,是不是间谍行为?不知。当张良再次投向刘邦的怀抱,项羽的倒计时开始。

    因为和项羽没有血缘关系,项伯和项羽并不贴心,可能还有家族事业上的争夺。所以鸿门宴上,项伯阻止了项羽杀害刘邦。后来项羽乌江兵败,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因为他和项超的父子关系,血缘关系不那么纯正。他怕张良趁机揭他老底,一旦有人传播项羽的秘密,他在江东的地位并不稳固。

    项羽、桓楚和韩信,后来都成了大汉的对立势力。宣传他们和张良一起击椎博浪沙,显然在立场上不够正确。《史记》成书后,遭到过很大删改。所以,击椎博浪沙,只能记在张良一个人的头上,语焉不详的写上一笔。

    结论:张良带着14岁的朝鲜男孩项羽,并招募了12岁的韩信等人,组成一个儿童团,以欢迎的名义迎接秦始皇。项羽扔出百二十斤的大椎,摧毁了始皇帝的备用车。刺秦失败后,逃亡的项羽认楚人项超为父,并被项超弟弟项梁悉心培养,大家一直把项羽当成项梁的亲侄子。知道项羽秘密的张良和韩信,因此不能和他共事。张良捡鞋和韩信钻裆,不是因为他们能忍,而是因为他们有案底。项羽乌江战败,不肯过江东,是担心自己身世一旦被揭,下场会更悲惨。因为项羽、桓楚、韩信等人,后来成为大汉的敌对势力,所以反抗暴秦第一枪:击椎博浪沙的荣誉,他们不配享有。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热血沸腾的击椎博浪沙故事,语焉不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